ISO 14000管理标准与企业效益同步发展研究_鞍钢论文

ISO 14000管理标准与企业效益同步发展研究_鞍钢论文

ISO14000管理标准与企业效益同步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标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5、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7X(2000)03-0019-04

一、ISO14000标准与产业绿色管理

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1994年,国际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立了专门的贸易与环境组织(Committee on Trade and Environment),出面协调各成员国间有关环境的贸易问题;1996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The internationalorganizition for Standaridzation,ISO)陆续出台了国际环境管理标准系列20余项,拉开了ISO14000标准认证工作的序幕。

从ISO14000标准的工作内容分析,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减废”、“污染预防”和“持续改善”三大部分。所谓“工业减废”系指企业参照其所在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与法令,根据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活动产生污染的特点,自行制定限制与减少企业排放物中的污染成分总量,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所谓“污染预防”则是指通过生产工艺与包装方式的改进,预先消除企业生产与销售环节中的可能污染源,推出产业绿色管理的概念;而“持续改善”是指环境保护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相似性,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改善过程。

ISO14000标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有利。由于倡导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助于社会经济沿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由于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1992年出现了绿色产品的概念,消费者出于环境保护意识,对购买绿色产品表现出空前的热诚,绿色产品最初定义为对社会或环境有改善意义的产品,其中起到直接改善作用的为“绝对绿色产品”,如除烟除尘设备,而与其同类产品相比,其生产方式对社会与环境的损害较少的产品定义为“相对绿色产品”[1]。1996年,上述有关绿色产品的定义进一步扩展到任何领域的有形的商品、服务、人物、组织、地域和理念,形成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以至理念三种形态的绿色产品[2]。随之产生绿色营销的观念,ISO14000标准推动和指引了上述活动的发展进程。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ISO14000标准的认证工作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实施,甚至一些以出口为其工业出发点的国家与地区,ISO14000标准的认证工作亦在较大面积中得以开展。截止到1999年10月,台湾地区共有597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标准的认证,其中,按行业划分,占通过认证企业比重最高的三类企业是电子组件制造业、基本化学材料制造和信息存储设备与通讯设备制造业。而上述三种行业,恰恰均是当前台湾经济中最为活跃的行业,这一事实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获得ISO14000标准认证对企业,特别是对出口企业的销售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重型钢铁生产企业,鞍钢对上述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早有了解。客观上讲,鞍钢的工业污染现象目前仍较为突出,尽管从1995年开始,已经逐步地淘汰了高污染低产出的平炉生产方式,但鞍钢集团依然感受到国际上管理观念的此种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果断地决定在企业内尽快贯彻ISO14000标准的具体计划,并确定出借鉴其贯彻ISO9000标准过程中获得经验,寻找中国式的贯彻ISO14000标准的方式的基本设想。

二、鞍钢贯彻ISO9000标准的经验与启发

从1996年起,鞍钢开始全面推选ISO9000系列标准,围绕热轧中厚钢板系列、热轧线材系列、冷轧薄钢板(带)系列、无缝钢管系列、热轧钢板(带)系列、钢坯和型钢系列的生产,严格执行了基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确定了与质量体系有关的部门为14个,生产厂为16个,明确了鞍钢参与认证的部门和生产厂共为30个。如此大规模的整顿,高强度的规范化管理,其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鞍钢集团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目标明确,安排合理

整体目标明确。其质量方针——坚持质量第一,坚持顾客至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期望和要求,使鞍钢永葆青春。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完善,服务水平一流。到本世纪末,主体装备达到当代先进水平;全部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进度合理。规定1996年底前建立符合ISO9002要求的文件化质量体系并初步运行。1997年开始全面运行质量体系,并实施申请第三方认证。在2000年前不断地完善质量认证体系的落实情况。

2.强化认识,树立质量的整体意识

鞍钢质量方针与目标经总经理批准和发布后,公司先后组织了由各单位贯标管理者代表、有关部门领导、骨干、内部质量审核员参加的4个培训班,共计6期,近800人参加。同时指导各基层单位认真组织二级培训,全面开展对与质量体系有关的基层领导、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强化培训,把公司贯标目标和本单位贯标要求及时贯彻到科室、车间、班组、岗位,努力使各级各类人员达到公司要求的“两懂一会”(懂得ISO9000标准要求,懂得岗位操作文件,会操作)。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培训,使全体员工理解和掌握了质量方针,强化了职工的质量意识,自觉地对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抑制和纠正。

3.职责明确,保障质量管理工作事事有人做

按照ISO9002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根据机关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分工,确定了19个质量要素的归口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质量职能分配勾画出一个新的管理线条,既有归口负责,又有分工合作,理顺职能、落实责任。鞍钢质量职责明确后,对管理、执行和验证人员,特别是需独立行使有关权力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进行明确规定,制定了《部门质量职责分配方案》和《生产厂质量职责分配方案》层层分解、细化质量职责,落实质量活动,规定质量记录。

4.强化监督,突出过程控制

按照ISO9000标准过程控制的思想,ISO9002标准中,除4.1管理职责和4.2质量体系两个要素,其余17个要素都为过程。质量体系的受控必然包括过程的受控。鞍钢实施控制中,一是明确过程网络对从炼钢开始到成材厂的共16个生产厂涉及的科室、车间班组人员为质量职责及质量活动涉及的人员,承担相关质量要素、职责的质量活动,形成各生产厂横向相关的过程网络。明确公司机关14个职能部门分别为质量体系要素的归口职能部门,纵向协调指导各厂对口科室,由各厂科室管理车间、班组,形成纵向相关的过程网络,这样形成了包括质量体系30个部门、生产厂在内的纵横交织的过程网络体系。二是确定有效的控制方式,对相关职能部门19个要素的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以每个要素所必须采取的适宜的有效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并用程序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制定27个A级程序文件,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5.做好基础,推动质量不断改进

在获得认证后,依然坚持进行不断的质量改进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加强了重轧、球扁钢、耐侯钢的质量改进,实行预检查,完善修订了《鞍钢售出产品异议处理管理办法》、《加快异议处理速度》等5项规定,并制订了9项实施细则,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同年1~6月份,钢锭轧后废品较多,用户质量异议率高。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组织三个生产厂对钢锭轧后废品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查明钢锭轧后废品主要是结疤、缩孔、气泡、裂纹等原因,提出炼钢厂特别是一炼钢厂、二炼钢厂,要全面提高转炉操作水平,加强温度和铸速控制和绝热板组装质量等控制措施,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临近,钢锭轧后废品率下降到1.50%。上述的不断改进,最终在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换版修改工作得以充分的体现。

鞍钢通过ISO9000标准贯标认证工作,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员工的素质明显的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1998年底,20项主要质量指标有19项稳定提高,13项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生铁一类硫率达到91.71%,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原燃料质量合格率同比上升8.13%,废品不良品比1997年同期减少4.77万吨,减幅19.3%,其中炼钢废品、轧钢不良品分别比1997年同期减少6 000吨、4 700吨和3.69万吨,减幅分别为13%、10%和23.7%、减少损失220万元。无缝石油管顺利通过美国石油学会(AIP)认证。新创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盘条获“金杯奖”,深冲压冷轧薄钢板、大型造船球扁钢、电铲用钢绳三个产品通过“金杯奖”复评。截至1998年鞍钢“金杯奖”产品达到12个。良好的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任,扩大了市场。1999年一二月份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指挥部、三峡工程指挥部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专家,均通过对鞍钢的实地考察,当场签订订货合同。

三、鞍钢贯彻ISO14000标准的探索

贯彻ISO14000标准,为鞍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力,坚定了早日实施ISO14000标准的决心,集团公司已经决定以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单位,贯彻ISO14000标准,争取在2000年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鞍钢公司整体则先按ISO14000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争取在2003年全部通过第三方认证审核。为此,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999年3月开始,逐步贯彻ISO14000标准,准备于2000年三季度申请第三方认证。

吸取与借鉴成功地贯彻ISO9002标准的经验,参照国外进行ISO14000标准认证工作的经验,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贯彻ISO14000标准的模式制定为:

1.建立贯标组织机构,制订计划

成立贯标领导小组,下设贯标办公室,组建骨干队伍,建立贯标例会制度,建立贯标考核评价制度,将贯标纳入创清洁工厂考核中,确保贯标工作按计划进行。

2.开展贯标教育和培训

根据贯标各阶段的内容,举办学习班,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各级领导、贯标骨干和全体职工进行ISO14000标准的培训教育,并考核建档,保证各级人员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司环境方针,本岗位所遵循的体系文件,保证体系文件正确贯彻执行。

3.环境现状调查,初始环境评审

(1)基础环境调查。包括对现有环保设施现状,污染物排放情况,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来自其他方面的相关要求等进行全面调查。

(2)生产全过程环境因素的识别,确定重大环境因素。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污染物处理等环节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列出环境因素清单。用一定的评审程序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审,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3)制定切实可行并符合公司特点的环境方针。明确环境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制定环境目标和具体的环境年度指标。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实现年度环境指标。

(4)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按照ISO14000标准要求,合理地落实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负责和相关部门,理顺管理层次,清晰结构关系,明确边界衔接,分配环境管理职能。

(5)对ISO14000标准中的17个要素进行展开、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对上至总经理,下至具体操作人员,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都做出具体规定。

4.编制文件,建立体系,发布运行

(1)编写一套环境管理文件。公司各有关部门根据所承担的编写任务,制订计划,组织编写程序文件。对全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必要的外来文件和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其他文件,包括上级文件,分别制定控制办法,实施受控管理。

(2)文件编写充分满足ISO14000标准要求,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唯一性和适用性。通过贯标例会等形式进行组织协调,处理好文件接口。

(3)全部体系文件于1999年1月批准和发布运行。

5.实行内部环境管理审核和管理评审

(1)根据环境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司内部环境管理审核计划,检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2)采取定期审核与经常性审核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反复连续的运行、审核、改进、评价过程,不断提高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3)实施管理评审。根据内部环境管理审核结果以及社会环境、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资源条件等重大变化情况,由总经理主持进行环境管理评审,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和有效。

6.提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于2000年二季度邀请国内认证机构的专家或环境管理专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咨询指导,于2000年三季度提出认证申请。

目前鞍钢贯彻ISO9000标准及ISO14000标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为鞍钢搞好“三改一加强”,实现中央提出的国企三年初步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鞍钢贯彻国际标准和通过认证的实践也为全国各行业准备和正在贯标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收稿日期:1999-03-20

标签:;  ;  ;  ;  ;  

ISO 14000管理标准与企业效益同步发展研究_鞍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