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探讨论文_顾瑞华

顾瑞华

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214415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治疗,庆大霉素及雷尼替丁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p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1%,差异显著(P<0.5);治疗后,观察组Hp阳性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Hp阳性率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消化性溃疡;胃酸分泌;临床效果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慢性病,是一种多发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疾病,具有复发性、迁延难愈的特点。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来说,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早期治疗为关键[1]。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0例,分为两组比较探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例,均排除心脑、肝及肾脏疾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16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0.4±11.7)岁,溃疡平均直径为(0.88±0.03)cm;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1.6±4.3)岁,溃疡平均直径为(0.81±0.05)cm。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溃疡直径等指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治疗,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200mg,1日3次,及奥美拉唑(富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日1次,每次25mg。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治疗,庆大霉素8万单位,3次/d,及雷尼替丁(河南天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日1次,每次150mg。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后复检[2]。治疗期间,给予每两周1次血常规检查,并于治疗后行肝功能检查。(您好:1个疗程内的没有复发患者,通常3个月以上才会复发,资料上均无提到复发率这个指标)

1.3 疗效判定 治愈:胃镜检查溃疡完全消失或处于瘢痕期;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消失,但仍存在炎症;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愈42例、有效11例,无效为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为13例,无效为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8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随访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发病机制是,由于胃酸或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作用导致出现的症状,属于慢性及复发性临床疾病,具有很高的进展为癌变的可能性,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早期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预防癌变均有重要的意义[4]。在早期临床治疗中,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而在临床上,常采用的药物为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消化性溃疡属于胃内微生态平衡失衡的异常表现,多发部位为十二指肠球部及胃内,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遗传及Hp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过去,临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是注重 消除胃蛋白酶及胃酸的作用,而当前的治疗,主要是注重调整抗溃疡因素与致溃疡因素间的平衡,以此来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及防御作用。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式,作用机制为:在抑制Hp感染上,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庆大霉素等均显著疗效,奥美拉唑可抑制钾离子等分泌,调整胃内微生态,各种药物连用,可起到治愈消化性溃疡的作用[5]。其中,庆大霉素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类药物,可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格兰阴性菌诱发的感染,属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药物。对于Hp阴性患者,在治疗中,无需给予抗菌药物,可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治疗消化性溃疡,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加大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实践研究。在提高治愈率的基础上,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负担。本研究对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代用单纯治疗,治疗后的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愈42例、有效11例,无效为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为13例,无效为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8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观察组治疗前,Hp阳性率为83.3%,治疗后Hp阳性率为24.0%,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阳性率为85.4%,治疗后阳性率为36.35%,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及Hp的根除率。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属慢性、复发性及治疗难度大的临床疾病,多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及胃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大,及时诊断及治疗是关键。本研究认为,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可提高溃疡的治愈率及Hp根除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仁科.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11(06):664-665.

[2]刘健,徐春.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09(02):352-353.

[3]原全利,杜倩.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04):193-194.

[4]孙兰英.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09):512-513.

[5]陈剑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4(04):472-474.

论文作者:顾瑞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探讨论文_顾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