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做出的正确选择——邓小平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党论文,领导集体论文,正确论文,中央论文,为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2月25 日为邓小平同志致的悼词中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创造了充分的条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他生前最后一次外出视察途中曾这样说:“我对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班子很信任,他们方向、路子正确,工作得很好,我非常放心。”当地负责同志说:“你接班人选得好,大家都拥护。”邓小平高兴地说:“是啊,选对了,我现在比过去更放心了。”
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自建立以来,在艰难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沉着应付,艰辛开拓,表现出很高的领导水平和很强的把握全局的能力,因而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
一
邓小平对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考,始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经过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直至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交接班的顺利完成,历经十多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82年中共十二大前后。早在“文革”后期,1975 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全面整顿工作时,王洪文就心怀不满地说:“十年后再看”。这引起了他的极大警觉。正如他后来所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出来后,就注意这个问题。……于是我们推荐别的人,真正要找第三代。”他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了一个新的领导集体,这就是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实际上可以说我处在一个关键地位。这个集体一建立,我就一直安排接班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和陈云等老同志提出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既有利于中青年干部接替在一线工作的老同志,更有利于培养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成员,顺利实现党的交接班。1980年2月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 是我党为实现领导集体年轻化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随后,邓小平等老同志带头退出国务院领导机构,迈出了改革领导制度的重要一步。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时,已形成了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全局,中央书记处在一线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的格局。十二大选举产生邓小平为主任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成为“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之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把目光投得更远,他和其他老同志反复考虑后,建议党中央在十二大到十三大期间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再选拔一批年轻高级干部,“中心目的是实现年轻化。”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硬着头皮也要解决,如果犹豫,一旦有事,损失就大了。
二.1987年党的十三大前后。1985年9月全国党代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又设想,彻底完成中央领导机构年轻化需要10年到15年时间,召开十三大使领导机构更年轻化一些,十四大再前进一步,实现年轻化的目标。为此,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等一批老同志退出中央政治局,推荐一批年轻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三.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前后。 此时正是国内国际发生政治风波,我们党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积极倡议下,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标志着我们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
二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考不仅由来已久,而且是深思熟虑。这突出地表现在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上面:
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外许多人在盛赞改革开放成就之时,多次担心这种政策的连续性,害怕改革开放会随着以后领导人的变动而改变。对此,邓小平同志讲: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际上也不能小看我们。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未来要靠新的领导集体。”
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总结我们党历史上经验教训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是指政治局常委会。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又逐步建立起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搞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路线,而且真正干出了实绩”。当然,我们党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有过不少教训,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并非轻而易举。所以,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述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来龙去脉、领导工作中的得与失,目的在于帮助新建立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尽快地成熟起来。
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废除党政军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特别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长期以来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但是他很早就主张设立顾问委员会。1973年中共十大前夕,他就说过,有的老同志身体不好,可以做顾问。毛泽东同志对这个意见很重视,提出组织一个顾问委员会,自己当主席。这个建议当时未能实行,9 年后在党的十二大上成立了邓小平同志为主任的中顾委。邓小平同志一直认为自己“分量太重”,这种把国家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也是很危险的。所以,他早就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并几次恳切地表达了退休的愿望。党的十三大同意他只留任中央军委主席,十三届五中全会又同意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他殚精竭虑,身体力行,解决了我们党长期未能妥善解决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大问题,从而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及早确立,臻于成熟,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三
人们清楚地记得:1989年11月12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手持话筒说的那番语重心长的话:“我认为,确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我们全党做出的正确的选择。”经过十多年的深思熟虑,邓小平同志就建立怎样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开阔政治胸襟,坚持改革开放,有政绩。
邓小平同志认为,开阔政治胸襟,就是“要从大局看问题”,着眼于未来,放眼于一切方面。就是要讲政治、识大体,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否则,“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他指出,新建立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是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只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向人民亮相”,才能“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决策,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定地确立,并且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决策,这其中特别包含着邓小平同志这位总设计师的极大心血和智慧。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民看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人民衷心拥护、坚决支持改革开放。所以,要用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基本条件衡量,挑好选准接班人。用邓小平同志话说:进入新的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特别是常委会的人,“要从改革开放这个角度来选”。
要有一个年轻的面貌:年富力强,积极进取。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既是一个全新的伟大事业,又是一个持久的艰巨工程,没有一批具有雄心壮志、精力充沛、事业心很强和创新精神的年轻领导干部不行。作为领导这一宏伟事业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适时实行新老交替,才能确保各项政策的连续性,使局势更加稳定,使国家长治久安。他认为,年轻领导干部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思想解放,积极支持改革开放,专业知识也多。二是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当然,他们比起老一辈,经验少一些。但是,经验不足,干上两三年就足了。开始感到不胜任,干上两三年就胜任了。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未来的事业要靠更年轻的一代来做。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考察年轻领导干部的情况。
要适应一个新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
邓小平同志曾这样讲:我们今后配备领导班子“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他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而“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一定要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党的高级干部,必须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总之,领导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
要有一个高度的自觉性:亲密团结合作,注意维护领导核心。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作用,来自于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亲密团结与通力合作。这个领导集体“应该是一个合作得很好的集体”。
——要以高度的自觉性,加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团结合作。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对新建立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说:你们这个班子要搞好,关键是要形成集体领导,你们应该是一个合作得很好的独立思考的集体。他希望常委们给国际上树立一个真正安定团结的形象和榜样。一是要团结各个方面,要用政治家的风度来处理这个问题。二是每个成员,都要使自己的一切适合所担负的职责。三是每个成员都要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只要这个领导集体是亲密团结努力工作的,什么乱子出来都能挡得住。
——要以高度的自觉性,维护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领导集体里要有个核心。如果没有核心,或者核心不强,领导集体也就不可能坚强有力。所以,“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关键在领导核心”。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刚一建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很好地团结。他希望每个成员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要有意识地维护江泽民同志这个核心,团结在这个核心周围。他自己也主动多做这方面的工作。他力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尽快地自己负起责任,放手工作。他多次称赞江泽民同志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为这个领导集体主持全局工作后,坚持正确的路线,各项工作干得不错,给国内外以稳妥、平稳的感觉,得到了人民信赖和国际上的信任,成绩不可低估。
要有一个务实的作风:多干实事,取信于民。
邓小平同志认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以后,当务之急是要聚精会神地做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一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二是抓紧惩治腐败。只要我们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人民对我们的政策更加明确,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就“更能获得人心”。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负重托,不负众望,从1989年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97年2月, 邓小平同志逝世。在国内外都关注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要历史关头,江泽民同志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旗帜,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我国跨越世纪辉煌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