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写作学习中的重点,但现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缺乏教学资源,究其原因,是教师未能充分运用手头上的课本教材,整理出有用的典型的写作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其实,现行初中语文课本是文质皆美、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佳作,既是教师阅读教学的载体,又是学生模仿学习写作的典范。在本文,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巧借初中课本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相对容易写出有思想深度的写法的文章,指导学生模仿写作。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教材;以小见大;模仿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71-01
我们老师常常批评学生的作文写出来的东西陈词滥调,内容空洞肤浅,文字幼稚,没有一点思想性可言,但是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我们有就这个问题给学生做专门的教学指引吗?我想很多老师都没有这样做,我们又怎么能指责学生呢?学生怎么能天生就会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来呢?话又说回来,老师们知道这个问题,但终究不知从下手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写作教材,可以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写作内容肤浅的问题是学生不懂得如何深刻地立意和精心地选材。“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思想内容是灵魂,语言文字形式为内容服务。思想内容闪光,再佐以准确、优美的文字,文章就能征服读者,给读者以启迪,以感染。”(1)这强调了“立意”的重要性,“意”就是文章的思想主题,是文章的主帅,它决定了文章的选材。有了深刻的立意,还要有好的素材供选择,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写作选材可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总是抱怨固定在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中,单调机械地生活着,从平常生活中找到亮点,在普通的日子里发现诗意,实在比大浪淘金要难啊。
我们的生活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广阔的大海,而一篇文章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因为生活中的题材是无限的,而写入文章的仅是它里面的一点点。但一叶知秋,浪花虽小,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所以从小角度入手也能够表现大主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材时切入的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让“小材”溅出“大意”来,这对于生活经历、生活空间有限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尤为值得推荐的写法。我们的初中课本中的不少文章是这方面的典范。
平时学生抱怨生活单调,写作没素材,念来念去都是那本经,根本原因不是缺乏丰富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世上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都是生活在琐事中,想要有鲜活的写作素材,就“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至于‘身’不‘入’,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实践,那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取材了。”(2)所以,很多写作素材就藏在生活的琐事中,教师可以以这种写法教学为契机,引导学生身在生活中要多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那么,“以小见大”的写法自然会得心应手。
为了让学生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先从上述几篇课文归纳出“以小见大”的特点: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提炼出有深度的思想,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主题。所以“以小见大”一是选材要严,要精选那些典型的琐事或现象;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琐事中提炼出生活的真相,人生的真义。选材要小,选择凡人小事小物,为了说明这点,在写作课上,笔者以本校践行的“温度教育”为例,给了几个案例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典型的小事:1、为便于家长送餐给学生,学校专门搭了挡雨棚;2、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花大量资金打造一个咖啡厅场馆给学生感受咖啡文化;3、雨天里体育中考后,学校为学生准备了驱寒的姜汤;4、几个同学外出比赛,晚回校了,A老师帮这几个同学留了饭,但冷了,而且饭堂下班了,A老师自己拿到饭堂,亲自用开锅帮几个同学的饭热回来。这样一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得出第4件是典型的反映了“温度教育”小事,从老师身上折射出学校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解决了什么是典型小事的问题,更重要一点是引导学生动笔写作的时候如何把小事写好,以便后面反映深刻的道理。怎么把小事写好呢?这就要回到课本这几篇例文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方法。经过学生的发现,可以归纳出《散步》、《风筝》、《猫》这几篇文章重视细小情节,于细微处见大情大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于细微处见大情大理,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越能打动读者,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以小见大的写法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而且知道下笔的时候知道哪里该写细致,哪里该抒情议论。
以小见大是文章立意的基本技巧,也是学生易于掌握的写法,如果教师善于从我们初中课本中的范文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写法、写作特点和要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难题,当然,更关键的还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用心感悟,乐于思考,那么身边的平凡的人、事、物均可为文。
课本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课程资源,六册书中的每册书都收录了不少优秀的记叙性的散文,取材多而便利,可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要有“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也这样说。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引导学生去归纳写作方法,模仿写作。
参考文献
[1]《教你学作文?立意高远,画龙点睛——确立“主心骨”》于漪1994年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2]《教你学作文?源头活水,生意长流——从生活中取材》于漪1994年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蔡劲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学生论文; 以小见大论文; 写法论文; 文章论文; 都是论文; 立意论文; 课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