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谭祁衡

谭祁衡

郴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在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60例,均行16排螺旋CT诊断,观察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病变情况,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6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无创性、准确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心型肺癌;早期;16排螺旋CT;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6-slice helical CT in early central type pulmonary carcinoma. Methods: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central type pulmonary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1 and March 2016 and were given 16-slice helical CT,to observe the pulmonary lobe bronchus and pulmonary bronchial lesions,and compare the inspection results and surgical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in results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16-slice helical CT (P>0.05). Conclusion:16-slice helical CT is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ethod in early central type pulmonary carcinoma,with high accurac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central type pulmonary carcinoma;early stage;16-slice helical CT;diagnosis

中心型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源于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肺段支气管,靠近肺门和纵膈,容易发生转移。早期中心型肺癌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腔壁,癌细胞还未出现转移[1],但临床症状隐匿不易发现。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肺癌晚期,因此中心型肺癌早期诊断,有利于疾病治疗,能遏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2]。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收治60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资料,探究16排螺旋CT在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比例36:24;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3.6±10.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5±0.4)年;临床症状:发热16例,咳痰52例,咳嗽55例,痰中带血32例,胸部憋闷39例;

1.2方法使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6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自胸廓入口至肺底平扫(一次屏气完成)并结合动静脉灌注扫描。CT平扫参数设定为:层厚10mm,矩阵512×512,电压120KV,电流100mA,扫描范围220-380mm,螺距2mm,标准算法重建。增强扫描参数设定为:将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按1.9mmol/kg通过高压注射器在患者前臂浅静注射,注射速度3.0ml/S。电压120KV,电流80mA,层厚10mm,螺距1.0mm,扫描时间0.5S/圈,数据采集时间30S.将所有的数据输入工作站(Volume Wizard)运用软件处理,应用容积再现(VR)、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重建等重建支气管影像图[3]。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以百分率(%)表示,然后用方差进行检验,当P<0.05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检查后,均确诊为早期中心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讨论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球肺癌发病率成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肺癌病人达到21.57万人,并且5年的生存率仅为10.95%[4]。

早期中心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或肺叶支气管,仅限于支气管腔内或腔壁,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低于16-18mm。中心型肺癌当肿瘤向支气管腔内生长时和肿瘤浸润支气管壁生长时,均会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分泌物排出不畅,表现阻塞性肺炎。临床根据其成长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管内型、管壁型、管外型。该疾病临床症状隐匿,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发热、痰中带血等症状,由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当出现痰中带血症状时,往往到了疾病晚期,大部分患者没有机会进行手术切除。因此对中心型肺癌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5、6]。中心型肺癌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纤维镜检.自CT技术出现,肺癌检出率明显提升,普通的CT检查能在气道清晰显影,但缺乏连续性,不能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整体显影,不能多方位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对管外轻微压迫、管内轻微病变及管腔变形检查结果不理想,因此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早期中心型肺癌所致的阻塞性肺炎与普通的肺部感染肺炎差别不大,常规X线及普通CT扫描以发现阻塞性改变为主,很难发现肿瘤的位置及肿块征象,使用有一定局限性。纤维镜检创伤极大,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且管壁型及管外型肿瘤很难发现。

本研究资料显示,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准确率较高。16排螺旋CT与薄层CT相比,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每周旋转时间缩短到0.5秒;增加了纵轴的覆盖范围,增加了病灶组织的纳入范围;同时通过注射非离子对比剂,增强灌注扫描,最大限度反映了病灶血供情况。16排螺旋CT数据覆盖范围广、层薄、高分辨率及扫描速度快,故能建立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能对肿瘤位置准确定位,指导治疗方案制定与手术路径,并且可以估算未被癌细胞侵犯肺的体积,防止术后肺功能下降呼吸窘迫提供依据。16排螺旋CT具有高的密度分辨率,结合VR、SSD及MPR等技术,具有信息丧失少、可多方位重建、图像半透明层次多、边缘光滑等特点,重建的支气管和双肺图像,能清楚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肿瘤与毗邻组织关系、显示纵膈内结构[7],加上CTVE能模拟纤维支气管镜检,能对很好显示管内型肺癌,因此对患者肿瘤位置、大小、支气管腔内及支气管壁、阻塞性肺炎及肺气肿等变化情况,大部分能明确诊断;16排螺旋CT检查通过增强灌注扫描影像图能直观显示肿瘤区血供情况,提供肿瘤侵犯细节,减少了手术不必要的暴露。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性、快速、安全的检查方法,患者耐受性强,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简易快捷、准确率高。但16排螺旋CT检查也存在误诊情况,临床上应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取长补短,减少漏诊、误诊现象,提高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宏伟,窦平.螺旋CT 3D重建在中心型肺癌定位、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10,2(234):66.

[2]王万旗,寇景全.100例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螺旋CT三维成像的形态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2):1627-1628.

[3]张树雄.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90-191.

[4]谢万猛.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14,26(1):3-5.

[5]周瀚,缪竞陶,何之彦,等.原发性中心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的 CT、MRI表现特征[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1(1):32-34.

[6]王万旗,寇景全. 100例中心型肺癌支气管腔螺旋CT三维成像的形态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2):1627-1628.

[7]韩毅,于大平,周世杰,等.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3):1836-1837.

论文作者:谭祁衡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谭祁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