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写作课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高校写作课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高校写作课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汤克兵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 高校写作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往往偏向实用性与工具性,尤其重视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忽略一个基本问题:语言问题本质上是思维问题。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都需要一种创造性思维。本文提出高校写作课教学应回到思维训练上。只有解决好思维问题,写作主体才能有效、自在、自为地写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写作教学 创造性思维

近年来,高校在各门类课程目标设置方面越来越重视且倾向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但由于专业课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素养方面的拓展,因此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面的课程都是以选修课或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人文学科的基础写作课更是如此。目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写作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实用性与工具性,尤其重视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忽略一个基本问题:语言问题本质上是思维问题。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都需要一种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写作课教学应回到思维训练上。只有首要地解决好思维问题,写作主体才能有效、自在、自为地写作。

问题分析 本题的关键仍然是找出点P运动的路线.从条件看,不论点C、D如何运动,图形都具有如下特点:①△COD是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②斜边CD的长保持不变,故CD的中点P到定点O的距离不变(等于定长,故点P的大致路线是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考虑C、D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可知:点P的运动路线是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夹在∠AOB内的圆弧(如图5).

一、概念纠偏:写作即思维

写作是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与日常的实践活动不同,写作更需要感知、想象、记忆、推理等能力的共同参与。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短信、电子邮件或书本都是用词传递信息和传授知识的,我们十分清楚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因此简洁、清晰与有趣的表达尤为重要。可是,写作时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事实上,一切都是因为缺乏“写作思维”。美国作家劳拉·布朗在《完全写作指南》这本指南式书籍中指出,写作可以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流程化发现,一旦你有了自己的写作思维,没有什么不能写的。国内学者朱行能在《写作思维学》中提出,写作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思维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没有思维的尝试就没有写作。由此可见,写作本身就是思维的过程。

从写作学角度看,写作思维首先应建立在再现性思维基础之上,即将感知到的和记忆中既有的素材有选择性地呈现出来。再现性思维是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思维活动。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人的大脑都需要对接收到的现场“信息”进行“现场”处理,这种“不可逆”的处理过程是再现性思维的过程。不同于对日常信息“本能式”的处理,写作更多的是对“生活信息”的重新整理,也就是说,写作可以多次再现、反复再现。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再现性思维对“信息”处理的“不可逆”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生活素材迁移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碎片化的色彩斑斓的生活中挖掘“故事”、寻找“创意”,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而自在自为地现场创作。例如“情景式写作”,教师设置“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讨论与反思生活素材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其次,写作思维根本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本质是发散性思维,是一种灵感思维的表现,具有灵活性、独特性与深刻性等特点。由于写作是一项需要想象与抽象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写作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展现的过程。以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为例。写作教学从功能和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应用性写作与虚构性写作。应用性写作以逻辑思维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虚构性写作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活力与情感感知力。不管是何种写作,写作主体的素养都必须是写作者具备一定的再现性思维意识。不过,现今有关“机器人写作”的话题甚嚣尘上。有些人认为机器人和人一样,可以创造出诗歌和有趣的新闻作品。但如果从写作主体思维角度看,机器人写作并不具有创新性。“机器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算法写作”(Algorithmic Writing)。机器的“思维”是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不具有创新能力。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程序设置,机器人就难以思维。只能依照人类软件编写者设置的算法指令“复制”“执行”看似复杂的思维过程。由于机器人缺乏意识层面的感知经验,所有写作行为并不是思维的结果,而是“复制”“执行”的结果,更遑论虚构性写作中的形象思维。

二、思维训练:从“预写作”到“现场写作”

所谓“预写作”,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诱导学生进入“头脑风暴”,迅速搜寻回放过往经历,激发写作欲望,然后让学生“现场讲述”;所谓“现场写作”,是在“现场讲述”的基础上,将再现的情景或细节,转化成片断文字。下面以“写作主体”的基本概念与素养这一知识点,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是有意识、有情感、能表达的社交性物种。简单来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本身就是一种思维主导的表现,如何将这生活中的自由表达引入写作课堂?如何通过“生活”迁移培养写作者的创造性写作思维呢?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活才是多彩的。无论是想象与思考阶段还是实际的文字表达环节;无论是想还是说,都是一种思维的外化表现。善于思考,不一定擅长说和写;但能够说和写,则一定是长于思考的。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出从“预写作”与“现场写作”两个维度进行思维训练。

什么是“写作主体”?一般的写作教材都认为是“人”是法律和伦理意义上的写作主体。实际上,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写作主体的概念“界限”并不非常清晰。例如“机器人写作”的话题。人工智能难以代替人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机器人的写作行为,不是写作主体的行为。但是,近年来,微软开发了一款名叫“小冰”的写作软件。而且“小冰”出版了人类史上第一本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完全认同“小冰”不是写作主体的看法。那么像这样有争议性的话题,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笔者以“小冰是写作主体吗?”为话题,让各小组学生思考,进行“头脑风暴”。由于学生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因此都有自己的看法,开始“现场讲述”。例如同学A认为,小冰是写作主体,她的创作是“作品”。A以“炒菜”为例进一步说明:如果机器人学会了炒菜,甚至做的菜比人类做的还美味。请问,你能说,机器人不是厨师吗?类似这样的思考还有很多。通过“头脑风暴”和“现场讲述”这两个步骤,也就是“预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完成了从解题、材料处理、论证等一系列的写作前的准备。只有经过这样的构思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现场写作”,学生才有话可说,说得痛快,写得顺畅。可以看出,“预写作”非常重要。在时间安排上,“预写作”一般要占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只有大量思考讨论环节落实下来,剩下的文字表达才能很愉快地完成。

三、总结反思: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在反复修改中提升思维水平。少则得,多则惑。每一次课堂上的片断写作或课后的成篇写作,都要求反复修改。如此,才能做到思维清晰、底蕴厚实。著名作家刘亮程说:“写三篇不如写三遍。”认知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提高认识。修改,其实是调整思维的过程。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灵感涌现,新见迭出,还可以检查逻辑结构的合理性,检视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感染力。

第二,写作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源头活水”。生活本身是最大的“活水源头”。只有让学生回到“社会人”,让写作课回到思维训练本身,写作课才能焕发魅力,才能真正做到写作主体的创造性效应。教师完全可以引证导学生将自己鲜活而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社会、体悟生命与评述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从生活中学会观察与体悟。学生才有写作的激情,才能自在想象、自为写作。

1.1 幼苗的尖端被云母片一分为二后的生长情况 幼苗的尖端被云母片一分为二后,有不少资料认为幼苗在单侧光下直立生长。而事实是: 幼苗的尖端被云母片一分为二后,幼苗在单侧光下仍然会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第一,教师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创造性思维培养要求学生自由表达,“正确引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有趣”的细节,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另一方面在情感接受与伦理道德层面可以给学生树立一定的界限,特别是一些禁忌话题。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常识基础与价值规范之上。既不能信马由缰,又不能天马行空;既要听从情感的呼唤,又要尊重事实依据。

第四,及时满足学生写作的“成就感”与“获得感”。在课堂上要及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做好写作产品的开发,让写作既有趣又有成就感。通过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现场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或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与互动优势,教学班可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QQ群,定期推送各小组评选出的优秀写作成果,并组织学生参与线上的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新型人才需要在理论素养和现实问题中磨砺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宽松、亲切和有趣的环境中,创造性思维才能如“灵感”一般降临。正如中国创意写作学科领军人葛红兵指出:“我们的想法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和支持;扩大我们的观察和想象领域;找到使你的语言更生动活泼的技巧;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形成属于自己故事讲述的声音;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作习惯;明确自己创意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大伙儿的赞扬和练习获得自信;战胜自己的恐惧,突破自己的障碍,享受每一个创意写作课时间。”写作教学主体在于学生,教学仍然重在思维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武器系统的各组成单元(指控车、雷达、导弹发射车等)使用高稳定的晶振作为本地时钟源,利用北斗、GPS秒脉冲来同步这个本地时钟,实现了整个武器系统的时间统一和同步。文中所述同步设计有借鉴意义,可推广应用至对时间有同步要求的系统和设备。所述抗干扰措施,在工程设计中具有普遍参考价值,其中首次应用的秒脉冲时间轴开窗保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效地解决了秒脉冲抗干扰保护,拟推广应用于新型号雷达的时间同步设计。

四、结语

注释:

潜意识能够暗示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环节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够良好地掌握知识,那么往往就真的能够做好某事,更快、更深刻掌握知识。这就是潜意识的自我暗示,潜意识能够启迪学生的灵智,提升学生的灵想,张扬学生的灵性。潜意识具有的巨大力量能够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想事成、提升自己。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鼓励和肯定,以此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与判断能力是一项基本素质。在海量信息铺天盖地的社会现实网络中,讨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写作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思考与信息处理的表现,是一种思维训练。近年来,部分高校将基础写作课抬升为“创意写作”,并将之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课程之一,足见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创意写作的“创意为先”“实操为本”的理念,对传统基础写作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冲击与反思。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写作课无论怎么改革,最终还是要回答一个老问题:学生要学什么?写作课教学要回到写作的本质,即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与培养。

①Laura Brown.How to Write Anything:A Complete Guide[M].Norton&Company,2014:3.

缓冲孔:孔径90mm、间排距2.3m×2.0m,单耗0.3g/m3,堵塞长度 3m,单孔装药量 22.4kg。

②朱行能.写作思维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

③李勃,主编.科学决策辞典[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05:182.

④许道军,葛红兵.核心理念、理论基础与学科教育教学教法——作为学科创意写作研究(之一)[A].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大会会议论文,2015:235.

基金: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7XWB017)。

标签:;  ;  ;  ;  

高校写作课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