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循环四科 116001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将选出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一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组二50例为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收缩压、心率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心绞痛发生率上,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4],是指由于血管内的脂质代谢异常,多数粘稠度较高的血液贴附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白色斑块样的脂类物质,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进一步加重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症状,产生心绞痛。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使用药物的治疗的同时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通过对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5],更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效果较好。为详细探讨,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选出自2013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本次研究是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的,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最小为51岁,最大为80岁,平均(64.0±1.4)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最小为53岁,最大为81岁,平均(62.0±1.2)岁,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主要有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药物、他汀类降血脂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护士还应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次数,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1.3评价标准
本文将两组患者在收缩压、心率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收缩压、心率情况,观察组在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一。
2.2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对照组在出现心绞痛的百分比上,显著高于观察组,见表二。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n,%)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心脏损害。急性心肌梗死是其最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与下面几点危险因素有关:1.年龄与性别,据相关资料证实,女性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一般在55岁以上,男性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一般在45岁以上;2.家族病史,若患者的父母或姐妹有死于心脏疾病者,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成年人较高;3.血脂出现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4.有血糖或血压升高者、身体过度肥胖者、饮食不规律者、缺乏体育锻炼者。
近年来,随着对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心理护理已成为冠心病护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各种疾病的治疗起着辅助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护士应全面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有:1.焦虑、烦躁心理,由于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入院后担心自身病情发展,难免出现不良的情绪状态;2.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患者在长时间习惯服用某类药物后,对于新更改或添加的药物疗效存在一定的质疑,出现不配合治疗现象,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情绪不稳定,存在消极心理,多数入院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都会回忆发病前的症状和体征,难免会出现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不良情绪状态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改变原有心脏正常的射血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治疗。通过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后,有利于全方面的掌握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情绪状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心理状态乐观、生理状态良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后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上,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对照组在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上,明显高于观察组,说明单纯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会增加患者疾病的复发率,延缓患者的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冬兰.吴海燕.施冰.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05:641-643.
[2] 李辉.米氮平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0:1214-1217.
[3] 陈兰萍.心理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6,25:76-77.
[4] 闫国英.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2):114-116.
[5] 周寒青.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2):41-42.
论文作者:鲁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心理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收缩压论文; 心绞痛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