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03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焦技术(土法高炉炼焦,有别于近代的高温干馏炼焦)和使用焦炭的国家。最早唐朝时期的炼炭即炼焦的雏形,到了宋代,已有关于焦炭的明文记载,发展到明代,焦炭已经成为中央向地方派办的物品,焦炭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焦炭生产也逐渐普遍。到了清朝末期,张之洞于1894年建立的汉阳铁厂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当时的焦炭仍然是由古法炼焦获得。中国的第一批近代炼焦炉于1919年在鞍山建成并投入运营,直到新中国成立,他们都完全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设备。我国钢铁-焦化工业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再次崛起,经过艰难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扩大了进出口贸易,经济快速发展,钢铁产量也持续增长,从而推动了我国焦化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焦炭行业;焦炭消费量;焦炭生产与出口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和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地区的经济获得快速发展,钢铁生产结构、基础设施(对建设用钢材的需求)建设等因素对焦炭的需求非常大。在1994年焦炭产量突破一亿吨的基础上,焦炭产量于2004年突破两亿吨,随后于2007年突破三亿吨,2011年突破四亿吨,最高至2013年的近五亿吨。在2014年后,焦炭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率,结束了60多年来多数时段产量高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一轮的行业转型和结构深度调整的发展时期。
从焦炭产地来看,中国的焦炭生产相对集中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尤其山西省是我国焦炭净流出最大省份。在2007年,山西焦炭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成,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焦炭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交易量的48%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山西省焦炭行业的价格普遍暴跌,企业集体限产、停产,并且通过近几年去除落后产能、关闭低效高污染企业等措施,焦炭产量在全国的占比逐年下降,到2015年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8%左右。
一、中国焦炭行业消费状况分析
世界经济的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的需要,是焦炭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并未下降。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大多数发达国家对焦炭的消费,基本用于钢铁生产行业,因而焦炭表观消费量基本随着生铁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全球粗钢的产量在2001-2009年间暴增了4亿吨,高达12亿吨。随着钢铁冶金、化工有色、机械铸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我国的焦炭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周期有很大的相似性,出现同增同减的统一步调。焦炭消费通常类似抛物线,有一个上升到下降的过程。焦炭的表观消费量虽然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在2008年出现了很明显的下降,出现负的增长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焦炭行业带来明显的冲击。
二、中国焦炭行业生产状况分析
就产量而言,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焦炭生产与生铁和钢产量增长之间的一般走势为:生铁产量先行增长,从而拉动焦炭生产增长;随后出现同时高速增长或扩张;而在生铁产量增长平稳、甚至开始回落时,焦炭增长仍处于增长惯性冲动过程中,显现出平稳或回落阶段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现象。2001年-2005年期间,焦炭产量增长率变动剧烈,说明在此期间焦炭行业运行极不稳定,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而到了2005年之后,焦炭产量增长率与生铁产量增长率几乎重合,说明这段时间焦炭行业于炼铁行业之间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形势,并在增长和下降时稍微滞后于生铁产量增长率的变化。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焦炭产量增长率和生铁产量增长率出现断崖式下降,我国焦炭行业生产首次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的负增长,焦炭行业出现生产困局。随后,我国出台四万亿的刺激政策,拉动二者产量增长率的逐渐上升,但在近几年,受去产能、去高耗能等政策的影响,焦炭产量增长率已经没有再出现高于10%的情况。
三、中国焦炭行业出口状况分析
在世界焦炭市场上,中国焦炭产能占世界的60%左右,除中国外的亚洲其他国家占13%左右,欧洲合计占10%左右,其余各大洲产能均占世界总产能的不足5%。21世纪之初,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生态环境,大幅缩减焦炭生产,进而逐渐成为焦炭进口国,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出口国。而在2008年之后,这一情况有所改变。关于中国焦炭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变化,本文引用杨青龙(2015)的研究成果,他利用“核心-边缘结构模型”,将焦炭出口国家分为三个等级:焦炭核心国家、强度型核心国家、关系型核心国家,并归纳出2008年前后世界焦炭市场中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对地位。根据其模型推倒,我们总结出:2008年之前,中国和欧盟中的英、法、德、意等国家一直是世界焦炭出口的绝对核心国家,2008年之后,欧债危机的横行使得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对这些主要的焦炭出口国家带来巨大冲击,金融危机过后连降两级,成为关系型核心国家,原本只占据很小份额的焦炭出口国家却因祸得福,迅速补充了中国、欧盟各国的缺口,世界焦炭主要出口国由波兰、乌克兰等国家替代。商务部在2004年到2012年期间每年都有公布《焦炭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在公告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焦炭出口的变化,焦炭出口企业由2004年公布的190家,下降到2012年公告中的38家,有将近五分之四的焦炭出口企业关闭。
关于我国焦炭出口量和出口价格的分析,2008年之前,我国一直是焦炭出口大国,出口量均在千万吨之上,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随后关税政策的调整,焦炭出口量在2009年开始暴跌,近年来才逐渐有所回升。出口均价方面,呈现了一个近似的倒“U”形。2008年以前,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对焦炭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拉动。我国的焦炭出口价格也一路高涨,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冲击,与焦炭相关的各行各业均不景气,焦炭出口价格下降,2010年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又使得焦炭价格逐渐回升,2011年的均价达到450.71美元/吨,已经接近2008年478.76美元/吨。但由于世界焦炭市场已经逐渐被波兰。乌克兰等国家侵蚀,焦炭出口价格在2012年之后一路下降,2016年降至141.51美元/吨,再未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芙蓉.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海南大学, 013.
[2]王军,郝福才.中国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42-43.
[3]赵倩.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4.
[4]刘锡良,吕娅娴, 苗文龙. 国际风险冲击与金融市场波动[J]. 中国经济问题, 2014(3):90-100.
[5]杨青龙,刘培.2003~2012年国际资源性商品贸易格局的社会网络分析——以煤炭、焦炭为例[J]. 国际经贸探索, 2015, 1(4):16-29.
作者简介:王涛(1993.03-),男,山西省霍州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山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5
标签:焦炭论文; 产量论文; 中国论文; 增长率论文; 行业论文; 国家论文; 生铁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