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高原现象”_肖明论文

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高原现象”_肖明论文

遭遇备考中的“高原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原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又到了高考的倒计时阶段。而此时很多考生同学,却出现成绩不升反降、学习动力消失等情况,就如同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只剩下最后几公里结束,但同时也到了体力的极限。要想在这场人生的博弈中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就要像那些马拉松选手一样,必须把赛程分成几个阶段,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否则很难顺利度过备考中的“高原现象”。

讲述是孩子变笨了吗?

薛女士的孩子肖明是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可是近来孩子的表现让她很担心。“孩子最近总是很沮丧,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言语中小编不难感受到作为妈妈的担心。“这种备考状态让孩子很疲惫,我们家长想帮他一把,却无从下手,所以只好向专家来求教了。”

由于学习时间紧迫,我们无法与肖明同学面对面交流,只好通过电话来了解他现在的情况。电话里,肖明很信任小编,他介绍自己现在处于一个很焦灼的状态,“从寒假开始,我就开始莫名其妙地焦虑,连带着我的学习状态也不好。”肖明表示,自己每天都很认真的学习,大量的做题,但是从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情况却让他很沮丧,“成绩原地踏步还好说,可是经过一个寒假的冲刺,好多同学的成绩都比我好,所以我近来的考试成绩出现下滑趋势,让我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想学却反而学不进去,心情也不好了。”

薛女士介绍,其实肖明还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初中时,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初一、初二的时候更没有参加过补课,初三的时候一努力还是考上了一所省重点高中,所以高中的学习肖明还是照搬老路。不过,显然这一次的效果很一般。“高一、高二的时候,他学习上抓得也不是很紧,但都跟得上,每次我们问他成绩什么的,他都说还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贪玩,再加上孩子以前中考冲刺很不错,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也没太在意。”从去年秋天开始高三冲刺后,开始时肖明的成绩曾有过明显的大幅提高,当家长的和孩子都很欣慰。可是自从过了寒假,一模、二模之后,肖明的成绩就进入了停滞期,成绩不但不再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孩子着急家长更急,孩子总说自己现在的脑子变笨了,不行了,记不住东西,感觉脑袋里一团浆糊,说自己肯定不是学习的料,好象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看到孩子烦燥、沮丧的样子,我们既心疼又不知该怎么办?”

诊断危险的学习高原现象

听了肖明和薛女士的情况后,沈阳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特聘心理专家王颖老师指出,肖明的困惑是中高考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普遍会遭遇的“高原现象”,这既是一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发生于由低层次学习进入高一层次学习的过渡期间,它的产生是正常的,考生不必恐慌。如果能正确分析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并适当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会很快跨越“高原期”,会再次实现成绩的大幅提升。但如果考生对这一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出现情绪波动,则可能会无法逾越“高原期”。

诊断你有高原现象吗?

王颖老师说,其实在进入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不少同学越来越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甚至觉得有些倒退。有的同学迷惘地说:“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下去有没有用,但不继续学又不甘心。”还有同学说:“我现在的学习可以用不死不活来形容,不努力又不甘,真希望高考早点结束!”这些都是典型的备考高原现象。下面请同学们和父母亲一起自我诊断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出现了备考中的“高原现象”。

出现高原现象的学生将出现三种情况:一类是越学越烦,自暴自弃;一类是受责任心的驱使,硬着头皮向前走,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这类同学的进步虽慢,但终究会取得一定成绩;一类是心志坚定,愈挫愈冷静;他们在受挫后,一般能自觉地查缺补漏,调整计划,奋勇前行;这些同学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成绩自然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共同造成,从进入初三开始,学生的学习任务就相当繁重,精神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有些同学日以继夜地苦学,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心理上的高原现象,感觉自己非常的疲劳,学习效率却不见提高,心理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是学习方法。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在中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越需要及时改变复习初期的题海战术,越需要及时总结、概括,提炼知识的规律和特点。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另外一些学生在复习上没有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不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安排,这就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地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改进,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即“高原现象”的出现。

因此考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适当地调整方法与策略,就会减轻疲劳感和高原期的压抑感,使自己顺利度过困难期并能超越原有的学习成绩。

小窍门五种食物为考生“减压”

当考试来临之际,考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此时多吃些缓解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的食物,有助于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牛奶 钙是天然的神经系统稳定剂。实验证明,人在受到某种压力时,通过小便排出体外的钙会增加。因此,考生要注意选择含钙高的牛奶、酸奶等食物,可稳定情绪。

香港 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定、快乐。香蕉中富含的钾能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使血压处于正常状态。香蕉中含有的镁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功效。

柑橘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效果。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中柑橘类水果及番茄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

小米粥 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其他优质蛋白质、各种矿物质、胡萝卜素等。常喝小米粥可调节人体内分泌,松弛神经。

红茶 有降低机体应激激素分泌水平的功效,每天饮用红茶,有利于舒缓神经。

对策

遭遇“高原现象”不必惊慌失措

1.家长首先要告诉孩子,备考中的高原现象是考试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到了学习的极限,只要走出高原期,学习效率和成绩还会提高。只要保持好心态,就会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入“柳岸花明又一村”。

2.在学习方法上以自我为主找出自己的学习“弱点”。在复习时既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统一作业,又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定计划,一个一个地解决。对已知已会的要避免重复,对不懂不会的多下工夫,直到弄懂弄清,真正学会掌握。

3.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注意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紧张复习之后,要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跑跑步,做做操,活动活动,使疲惫的身心松弛下来。

4.家长给考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高原现象比学生本人还要担忧,不停的干预。这样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又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给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标签:;  

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高原现象”_肖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