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14种管理理念_乔布斯论文

乔布斯的14种管理理念_乔布斯论文

史蒂夫#183;乔布斯的14个管理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思想论文,史蒂夫论文,乔布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他缔造了企业创造的传说: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与朋友一起在他父母的车库中成立了苹果公司,但1985年他却被驱逐出苹果公司,然而在1997年他回到了苹果并挽救公司于破产边缘。直到他死之前,2011年10月,他将苹果公司变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他协助改变了七个行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电话、平板电脑、零售商店、数字出版。他也因此与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沃尔特·迪斯尼一起被列入了美国最伟大发明家的行列。这些人都不是完人,他们的人格魅力在长久之后也将被忘记,但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是如何将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进技术和商业之中的。

自乔布斯的传记出版后的这几个月里,无数的评论员努力地从中描绘出其蕴含的管理思想。虽然其中一部分人的看法相当有见地,但我认为那些评论员中大多数(尤其是那些在企业经营方面没有经验的人)过于迷恋他的个性。乔布斯的精髓,我认为是他的个性已经融入了他的商业行为。他表现得就像日常规范不适合他一样,他将激情、力量和强烈的情绪主义这些他每日都带进生活的内容,都倾注进了那些他制造的产品之中,同时他的易怒和缺乏耐性也是他的完美主义的一部分。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也是在我完成传记的大部分内容之后,我再一次问他为何对人的态度如此严厉。“看结果,”他答道,“与我一起工作的都是聪明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在其他地方获得一个高层的职位,如果他们真的觉得难受的话,他们会离开,但是他们没有。”他停顿了几秒钟后几近神往地说道,“然后我们一起做了一些令人艳羡的事情。”确实,他和他的苹果公司已经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iMac,iPod,iPod nano,iTunes商店,Apple商店,MacBook,iPhone,iPad,App商店,OS X Lion——更不用说每一部皮克斯电影了。

所以我认为,史蒂夫·乔布斯的真正思想应当从他已取得的成就中提取。我曾经问他,他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创造是什么?他说是苹果公司。缔造一个长久的公司远比制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来得艰难和重要得多。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可能将是商学院需要长久研究的问题,而以下则是一些我认为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品质。

当乔布斯1997年回到苹果公司时,苹果已经在生产一系列的电脑和外围设备了,其中包括一系列不同类型的Macintosh。但在一次长达数周的产品讨论会后,他觉得产品设计并不理想。“够了!”他喊着,“这简直是疯了。”他抓着一支签字笔,光着脚在一个白板上画着2x2的矩阵。“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他说着。在上面两栏写上“家庭用机”和“商业用机”,在下面两栏则写上“笔记本”和“台式机”。他告诉大家,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关注这四个产品。所有其他的产品都该取消。随后会场陷入沉寂。但是当苹果公司将注意力转移到这四种类型的电脑时,他拯救了公司。“决定不该做什么跟决定该做什么同样重要。”他告诉我。在他矫正了公司道路之后,乔布斯开始每年都带着他“最优秀的100人”去度假。在度假的最后一天,他都会站在一块白板前(他喜欢白板,因为那给他对周围环境完全控制的感觉,并能够让大家完全关注)问道,“我们接下来该做的10件事情是什么呢?”大家都努力让自己的建议能体现在最后的清单上。在长时间的讨论后,整个团队最终确定了一个10件事情的名单,随后乔布斯又将清单中后7件事都删了,“我们只能做3件事情。”

简单化

乔布斯的专注能力与他追求简洁的本能息息相关。他能够将无关紧要的内容忽视并只关注其核心。“简洁是智慧的最高境界。”苹果在其第一本宣传小册子上写道。为了更好地看清这一点,将苹果的任何一款软件与比如微软的word相比,我们会发现word的界面相对难看且混乱。这就是彰显苹果追求简洁的最好例证。

乔布斯对简洁的追求来自于克服,而非简单的忽视。要达到这个层次的简洁,他意识到,需要设计出符合用户习惯的界面,而非改变用户的习惯。“这需要大量艰辛的工作,”他强调,“为了让有些东西简单,必须完全明白其潜在的缺陷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JonyIve,苹果的研发中心,乔布斯与他的知己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深层次的简洁。因为他们知道简洁并非简单地单一化风格或者移除功能。为了移除多余的螺钉、按键或导航界面,设计者们需要完全了解每个部件所代表的含义。“为了实现真正的简洁,我们必须足够深入,”艾弗解释道。

始终负责

乔布斯知道要达到简洁的最好方法,就是确保硬件、软件和外设均为一体。一个苹果系统——比如说iPod连接上带有iTunes软件的苹果电脑——可以让程序更加简洁,同步得更加顺畅,出现更少的故障。

乔布斯和苹果始终为客户体验负责——有些服务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公司能做到。从iPhone手机中的ARM微处理器到从苹果商店买iPhone手机,客户体验的每个方面都是紧密相连的。“客户很忙的,”他说,“他们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如何将他们的电脑和程序组合在一起。”

乔布斯对责任的追求部分源于其充满控制欲的性格,但这种对责任的追求同样来自于他对完美和精致产品的追求。他始终认为不应追求短期利润,而应坚持用优质的产品为客户带去完美的体验。有时世界由一个充满控制欲的怪人掌握也是一件很不错的选择。

当落后时,跨越式前进

一个创新公司的标志不仅是它能产生新创意,更是在发现落后时,也知道如何跨越式发展。在乔布斯建立iMac时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他过于关注开发iMac的用户照片和视频处理问题,但是这导致其在处理音乐方面落后于同类产品。拥有个人电脑的客户能够在下载和传输音乐后,刻录成他们自己的CD。但是iMac却不能烧录CD。“我觉得自己落后了,”他说。

但乔布斯却不仅仅是升级iMac的CD驱动器,他决定创造一个能够改变整个音乐产业的整体系统。结果就是整合iTunes、iTunes商店和iPod。新的整体系统允许用户购买、分享、管理、储存和播放音乐,这种系统远远好于其他同类软件。

坚持产品先于利润

当乔布斯和他的团队设计出最初版的Macintosh,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目标就是让它变成“无比的伟大”。他从来不讨论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权衡。在他第一次与Macintosh团队的度假中,他在他的白板上写下他的座右铭:“永不妥协”。那产品后来由于成本太高,并导致乔布斯离开了苹果,但Macintosh却加速了家用电脑革命。在长期的管理中,他坚持着这样的座右铭:产品完美,利润将随之而来。

约翰·斯卡利,负责在1983年至1993年之间管理苹果公司。他曾经是百事公司的市场和营销总监。在乔布斯离开后,他更多地关注利润最大化而非产品设计,随后苹果逐渐在倒退。

当乔布斯回归后,他将公司的重心转移到产品创新上:“iMac,PowerBook,iPod,iPhone,iPad,”他解释道,“我致力于建立长久的公司就是要让这个公司成为大家都有动力去创造伟大的产品的地方。当然,创造利润很重要,因为这允许你继续创造伟大的产品。但是产品,而不是利润,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斯卡利跳过了这些前提而直接去赚钱。这是一个细微的差别,但它也意味着所有——你雇佣的人,得到晋升的人,你在会议中所讨论的内容。”

成为问题的主人

当乔布斯带着他的Macintosh团队去第一次度假时,一个团队成员问他是否他们应当做些市场调研以了解客户的需求?“不”,乔布斯说道,“因为客户在我们展示给他们之前并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他引用了亨利·福特的话“倘若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时,他们将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真正考虑到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是跟你在不断地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差别很大的,这要求设计者对客户尚未形成的需求有强烈的直觉和本能。“我们的责任就是阅读那些还未被反映出来的东西”,乔布斯解释道。乔布斯推崇移情——一种与用户需求有互动的直觉,而非市场调查。“在印度乡村的人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思考,他们就是使用自己的直觉,”他强调。“直觉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东西——甚至比智力更加重要,在我看来。”

改变历史

乔布斯的那种让他人做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的能力是来自于他的现实扭力场——来自于星际迷航游戏中,外星人通过金属的力量创造出让人能够相信另类现实的力量。一个早期的例子就是当乔布斯在Atari公司值夜班时,他让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去设计一个叫越狱的游戏。沃兹不愿意去,因为他觉得可能这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乔布斯注视着他说他能够在4天之内完成。沃兹虽然知道乔布斯说的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仍然去做了。

那些与他一同工作的人都承认他拥有那种领导他们做出特别功绩的能力。因为乔布斯觉得生活的日常规范不适合他,他激励他的团队像施乐或IBM公司一样去改变电脑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自足的扭力,”他的最初Mac团队成员德比·科尔曼回忆说,“你做了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是因为你根本没意识到它们不可能。”

注重形式

乔布斯早年的导师马尔库拉在1979年写给他的一个备忘录中提醒他三个信条。前两个是“移情”和“专注”。第三个则是一个奇怪的词语“形式”。但是它却变成了乔布斯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他知道人们对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的观念建立在它是如何被包装和呈现的基础上的。“麦克告诉我人们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是通过书的封面”,乔布斯告诉我。

当他在1984年准备装运Macintosh,他被包装盒的颜色和设计所困扰。随后,他花了大量时间重新设计了像珠宝一样的盒子,用来装iPod和iPhone送给他的父母。他和艾弗都相信打开产品的包装就像是一个仪式能够彰显产品的光彩。“当你打开iPhone或iPad的包装盒时,我希望能够带给你获得产品的独特享受,”乔布斯说道。

追求完美

几乎在开发每一个产品的过程中,乔布斯都会在某个时候“按暂停键”,然后在画板上再思考,因为他觉得产品不够完美。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电影《玩具总动员》身上。在杰夫·卡岑贝格和他的迪士尼团队已经购买了该电影的版权,并要求皮克斯团队将该电影变为更黑暗、更边缘,但乔布斯和导演约翰·拉塞特,最后停止了制片并重写了故事,并让其看起来更加友好些。

乔布斯的完美主义甚至扩展到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在他检查苹果二代和Macintosh时,他吸取教训,仔细检查了产品的内部。对这两个产品,他都让工程师们返工,让芯片能够排列整齐紧密以使主板能够看起来比较好看。“没有人会看到苹果电脑的主板的。”其中一个工程师抗议道。乔布斯则回答说:“我希望它能够尽可能的漂亮,即使是在电脑的内部。你们都是真正的艺术家,”他说,“应当这样做。”然后,主板被再一次重置。随后他让那些工程师都将名字写在产品上。“真正的艺术家都会在他的作品上签名,”他说。

坚持做市场独特的参与者

乔布斯对周围的人是出了名的没耐性、暴躁以及严厉。但是他待人的方式,虽然不值得称赞,但确实根植于他对完美的追求和把工作做到最好的愿望。“我不知道我对待周围的人很严厉,”他说,“但是如果产品很差,我会当面告诉他们。我的责任就是对他们诚实。”

“乔布斯本来可以在不用制造那么多恐怖的情况下就创造出巨大的贡献,”苹果的创始人之一,沃兹尼亚克说道。“我倾向于更耐心以及没有那么多冲突,我想一个公司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家庭。”但是他补充道,“如果Macintosh项目以我的方式在运营,事情可能会变得一团糟。”

坚持面对面

虽然他身在数码世界中,或可能因为他对数码导致隔离的潜力相当了解,他是一个坚定的现场会议支持者。“目前在网络时代有个倾向,觉得思想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网上聊天获得,”他告诉我。“这太疯狂了,创造力来自于自然的会议,来自于无边际的讨论。你跑去找某人,你问他们在做什么,你然后说‘哇哦’,然后很快你就能够让你的各种想法成熟。”

乔布斯讨厌正式的演示,喜欢自由的面对面会议。他每周都会召集他的高管团队讨论各种想法但却不形成正式的会议记录,他几乎每个星期三下午也都会跟他的广告和市场团队做类似的事情。播放幻灯片是被禁止的。“我讨厌人们采用幻灯片而非思考,”乔布斯强调道。“人们可能会用演示来表现他所遇到的问题。我希望他们将问题展现在桌子上,而不是展现在一大堆的幻灯片中。知道问题的人都不需要PPT。”

兼顾全局与细节

乔布斯的激情适用于解决各种问题。有些高管在视野方面比较擅长;有的高管却可能关注细节。乔布斯这二者都关注。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杰夫·比克斯说乔布斯的一个最突出的品质就是他的激情和能力能够在不放过设计的任何一个细微处时,仍然能够关注到核心的战略。比如,在2000年,他想到一个伟大的图景,个人电脑应当将会变成一个处理用户音乐、视频、照片和其他类型文件的数据处理中心,因而苹果将个人电脑业务结合进iPod,后来是iPad。在2010年他又想出一个伟大的战略——这“中心”将变成云——随后苹果开始建立一个巨大的服务器,以使用户在上传的同时能与其他用户的设备无缝连接。但即使是他提出这么多如此伟大的战略,他仍然在关注诸如iMac内部螺丝的形状和颜色等小事。

将人性与科学结合

“我总是把自己看成一个天真的小孩,但我喜欢电子产品,”乔布斯在决定出传记的那天告诉我。“我的偶像之一宝丽来公司的埃德·温兰德曾谈过关于能够将人性与科学结合的人的重要性,随后我决定了按照他说的做。”确实,这是他传奇的本质。

他将人性融入了科学中,将创造力融入技术,将艺术融入机械。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好地将诗歌与微处理器结合。此外,他还用直觉将这种结合融进了商业战略中。过去这十几年中,几乎每个产品的诞生乔布斯都会用一张幻灯片展示该产品是自由的艺术与技术的轨道的伟大融合。

只有当人性和科学同时存在于一个强大的性格中才能够激发这种创造力,我之前在富兰克林和爱因斯坦身上感受到了。我坚信这将是21世纪建立创新型经济的关键,是应用型创造力的核心,这也是为何人性和科学在一个创新的未来中同样重要的原因。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乔布斯是20世纪60年代两个源于旧金山海湾地区的伟大社会变革的制造品。第一个是嬉皮士与反战活动者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被插上迷幻药片、摇滚音乐、反独裁主义的标签。另一个是硅谷的高科技和电脑狂文化,这种文化充满着工程师、怪人、偷打长途电话的人、反现代社会者、沉迷者和车库企业家。在这二者基础上是不同的路径对个人的启蒙——禅和印度家、沉思和瑜伽、原始的尖叫治疗、感官剥夺等。

这些文化的混合体集中体现为出版物,比如斯图尔特旗下的《全球目录手册》。它的封面是那张著名的从太空俯瞰地球的图片和它的副标题“接触工具的通道”。其潜在的含义是技术是人类的朋友。乔布斯——集嬉皮士、叛逆者、精神寻找者、电话器材和电子爱好沉迷者于一身的人——是这本杂志的忠实粉丝。当他还是初中生时,他被1971年出版的该杂志最后一期所吸引。他后来回忆道,“在这期杂志的后封页是一条清晨的乡村公路的图片。”在那张图片下方的文字是:“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来,他作为一个充满艺术细胞、寻找启发的反叛者,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地探求他性格中的商业和工程方面的特点,是被他的嬉皮且非墨守成规补足的。

甚至在苹果变成公众公司后,乔布斯仍然在苹果的广告上强调他的反叛和文化冲突。在乔布斯回归后,他为那著名的“1984”广告写下了文字解释:“这是送给疯子、不称职的人、反叛者和麻烦制造者的”倘若任何怀疑他就是在描述他自己时,他都会留下那文字解释的最后一句话:“当有人看他们是疯子时,我们却视他们为天才。因为那些足够疯狂到思考他们能改变世界的人正是那些会去这么做的人。”

(编译自《哈佛商业评论》)

标签:;  ;  ;  ;  ;  ;  ;  ;  

乔布斯的14种管理理念_乔布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