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徐霞客医院 214407
【摘要】目的:根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探讨糖尿病的治疗措施。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采用随机挑选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讨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单一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研讨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的研讨组,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疗效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与采用单一的二甲双胍对比,其前者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更佳,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糖尿病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血糖控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的机体代谢出现异常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从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最终引起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伴随胰岛素相对不足,或是胰岛素分泌异常伴随(不伴随)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引发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最终引起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2型糖尿病相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更为复杂。2型糖尿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有关,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复杂疾病。然而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患糖尿病的患者中约有95%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此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1]。为此,为了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分析总结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07月至2019年08月期间到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挑选方式分为常规组(n=40)和研讨组(n=40),其中常规组男1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43.6±3.4)岁,最高病程8年,最低病程1年,平均病程(6.1±0.68)年。研讨组男19例,女21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44.1±3.1)岁,最高病程9年,最低病程1年,平均病程(6.3±0.7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血糖仪进行血糖测量,观察并记录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次口服0.5g,每日早餐与晚餐后用药。每日共2次。对研讨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每次口服吡格列酮15mg,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日共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6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变化情况,及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观察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X±S)表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 表示治疗疗效,采用x²检验.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研讨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
对比两组数据,研讨组患者95%治疗效率远高于常规的7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转变,目前,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已逐年增多。糖尿病患者自身具备慢性高血糖特性、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其机体代谢长期处于絮乱状态。同时糖尿病患者如不及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性心脏病等系列并发症,这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中选用疗效好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糖的稳定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二甲双胍能够有效减少肝糖的生产,增加脂肪和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的能力,同时能有效改善胰岛素β细胞的功能缺陷。采用此药治疗糖尿病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胰岛素抵抗,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提升周围组织对葡糖糖的吸收率,最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吡格列酮属于胰岛素增敏剂范畴,可通过肝细胞、骨骼肌和脂肪内的过氧化酶对受体Y激活,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提升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最终降低患者的血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糖尿病人治疗过程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的研讨组,其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饭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数据及治疗有效率均比常规组优(P<0.05)。这说明,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可以将药的效益最大化,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运用到糖尿病的治疗中,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陈汉贵,常伟.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0):148.
曹春丽,.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5,
18(10):1747-1749.
论文作者:杜春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胰岛素论文; 格列论文; 两组论文; 病程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