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_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_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模式论文,国有企业论文,新形势下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企业成本、效益状况分析

近几年来,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学邯钢、降成本、增效益”的活动,使成本管理问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多数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涌现出一批重视成本管理、努力挖潜增效、效益稳定提高的企业。如鄂钢集团公司几年来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行全员成本管理责任制,并纳入干部、职工岗位考核,成效显著。1997年在价格“两头受挤”(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销售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消化可比产品成本涨价因素8000万元,产销率达到100%,实现利税12730.6万元,经济效益居全国钢铁企业前列。

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多数企业仍面临生产受阻、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工业经济低速低效运行的状态,企业成本核算不实、管理不严、控制失调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成本管理水平从总体上仍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经济管理的需要。一是从衡量企业规模指标看,1998年元至11月份,全省1497户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实现销售收入563.13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二是从衡量企业盈亏状况的绝对指标看, 实现利润-6.9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2%;亏损企业亏损额20.87 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6%;亏损面57.44%,比上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三是从衡量企业盈利水平指标看,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 -1.23%,比上年同期下降0.55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为1.51%,比上年同期下降0.46个百分点。四是从衡量企业成本水平指标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0.86%,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五是从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看,企业流动比率为93.9%,比上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 速动比率为64.6%,比上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 六是从衡量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指标看,企业应收帐款周转率为278.10%,比上年同期慢40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为212.86%,比上年同期慢1.51个百分点。七是从企业留利情况看,1998年元至11月份,工业企业税后留利10.64亿元, 比同期下降6.66%。综上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1998年以来,我省工业企业普遍存在产销增长,成本上升,利税下降,资金沉淀等问题,企业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上的,也有微观上的;有体制上的,也有决策上的;有认识上的,也有管理上的。但是我认为,从近几年我省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因成本控制不严,管理不力,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基本表现和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资料价格核算失实。近几年我省冶金、纺织、机械、建材等重要行业的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形成企业巨额的价格成本差异。据匡算,我省工业企业每年发生价格成本差异都在30亿元以上,且连年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后,一方面企业库存材料增值的资金大都没有按规定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未形成再生产的后备补偿,而主要以利税形式上缴财政或用于企业分配。另一方面,下一个生产周期企业高价购入的材料难以自行消化,大量价差难以正常计入成本而长期挂帐,人为削弱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2.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有帐无物,亏库严重。目前,一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损失浪费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帐面价值仍然存在,但企业实物早已短缺,造成严重的帐实不符。据不完全统计,由于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原材料出、入库制度,没有对库存材料和产成品进行定期盘点清查,使1997年全省工业企业原材料、产成品亏库损失达到近3亿元。

3.应提不提,该摊不摊,“坐吃山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部分工业企业的所得税目前仍实行核定基数,环比递增,以保证财政收入有固定来源。但不少企业因此而不如实列支成本费用,该提的折旧基金未提足;该修理的国有资产不修理或少修理;该预提的费用不预提;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少摊销等等,以实现当年的短期效益。少数企业甚至没有严格执行《两则》、“两制”关于建立坏帐准备金的制度,人为造成潜亏隐患。1997年,仅对100 户预算内工业企业进行抽查,发现企业少摊各种费用达800多万元。这种将包袱“后转”, 将好处“前移”的做法,不仅使企业成本、效益指标缺乏可比性、真实性,使固定资产的更新与补偿难以为续,而且形成严重的虚盈实亏,从长远看,不利于财政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

4.以成本调减利润,形成盈利虚减亏损虚增。与上述“虚盈实亏”现象相反,在现行所得税实行依率计征政策下,少数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保持“形象”,搞“书记成本”、“厂长利润”,形成企业新财会制度改革后“虚亏实盈”的怪圈。如现行财务制度为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允许企业在国家规定的“弹性区间”内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折旧办法,但少数企业在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突破“区间”,提高折旧率,虚增成本,虚减利润,不仅违反了国家现行的法规制度,而且直接制约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5.流动资产报废损失数量大,水份多,并且长期挂帐不作处理。近几年企业改组、改制、改革力度加大,特别是在组成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推行企业兼并、实施股份合作制试点等项改革中,清理上报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损失数额相当大,且资产评估过程中的水份较多。按国家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流动资产损失,应摊入成本,由企业自行消化处理。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其长期挂帐不作处理。据统计,1997年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因产品制造粗劣、性能和质量低下,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在制品、产成品的报废损失金额已达2亿元,企业未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而在一定程度上指望财政部门“核销”后,进入“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挖国家一块。

6.应收款形成呆帐,加重企业负担。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影响,一些企业大量采取赊销、代销、寄销等先货后款的推销方式,使应收货款有增无减,既加剧了“前清后欠”的矛盾,又导致了由于盲目发货出现的应收货款呆帐,而且由于资金周转减慢,加大了利息支出,加重了企业负担。有资料表明,1998年元至11月份,我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高达220亿元,其中呆帐损失在3000万元以上。需要指出的是, 无论是实物形态的资产核销,还是货币形态的货款核销,企业都应该做到“帐销债存”,但少数企业将核销后再收回的货款进行“体外循环”,使资金管理失控,成本核算失真。

7.少数企业成本费用开支混乱。一是业务招待费开支擅自扩大标准。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业务招待费按照销货净额和规定的比例从管理费用中据实列支。但不少企业不按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据统计,仅1998年上半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业务招待费超过标准约5000万元。二是将购置的无形资产支出、对外投资支出、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以及捐赠、赞助等挤入成本。

二、实施全方位、立体型成本管理网络

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企业改革要以财务改革为中心。二十年来企业财务改革的实践证明,深化企业财务改革必须牢牢抓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成本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形成规范化、全方位、立体型的成本管理网络,以巩固企业财务改革的成果。

1.强化全民成本意识,着眼企业内部挖潜。

当前,成本上升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导致企业生产受阻、效益低下的直接原因。应该肯定地说,这在较大程度上源于价格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企业增支减利的影响,同时,也给节能降耗带来一定难度。但是,一些企业过份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把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置于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剔除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一些盈利企业仍然存在管理不到位、成本降低潜力大的情况,同样,某些亏损企业也有一些降低成本的经验可借鉴。我认为,成本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要使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次的每个成员都具备强烈的成本意识。一是作为宏观管理的政府部门,其行为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实施的手段和出台的政策措施的边际效益等于相应的边际成本,以保证政府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二是作为宏观管理的政府各个综合职能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行业成本管理的要求,提出包括本部门在内的行业成本降低目标或控制目标,组织行业内部开展成本管理“对口帮学”。三是作为微观管理的企业,更要将成本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职工的头脑中,在供、产、销以及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切实实行“成本否决”,以此考核,评价每一个干部职工。

2.注重成本预测功能,优化企业战略决策。

成本预测是通过直接对经济运行现状或对有关经济和非经济因素进行判断,以此分析其对企业未来成本的影响。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日常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它战略管理的决策。对于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生产的规模和布局,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组、改制的方式等事关企业前途和命运、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和走势的战略性决策,一定要进行充分、严谨的论证,特别是要搞好科学的成本预测。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都值得深思熟虑。成本预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预测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要综合比较,全面考察。实际工作中,成本预测的对象往往是一个具体的项目,但是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包括社会、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二是将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成本政策与国家现行的相关政策进行比较和衔接,着眼大局,着眼长远,以国家政策为主导,以地区、行业政策为参考,这是提高成本预测质量的重要保证。三是要采取定性——定量——定性的预测方式。即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指导,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作出科学的定量分析,再运用定性方法进行修正和补充,得出成本预测结论。

3.完善成本控制手段,提高企业产出效益。

成本控制贯彻于供、产、销各个环节。搞好成本控制,首先必须加强和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和完善各项定额管理、计量检测手段和财务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各项成本指标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武汉钢铁公司近几年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备的成本控制体系,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在决策阶段,通过经济论证,选取有竞争力的产品,控制机会成本;在设计产品方案阶段,选取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值,做到设计方案优化、控制投入成本;在材料采购阶段,选择功能相当、成本低廉的代用材料控制材料成本;在生产阶段,通过对生产工艺的分析,努力降低消耗,控制生产成本;在销售阶段,通过对包装、运输、业务费用的管理,控制销售成本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武钢年均节约成本1000万元以上,提高质量增加盈利年均3000多万元以上。象武钢这样一个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尚有如此大的潜力,其他企业就更应当在成本控制上下点真功夫。

4.改进成本分析方法,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经验表明,有了扎实过硬的成本分析,就等于掌握了挖掘成本潜力的有效手段。目前企业成本分析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思想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成本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作用,而是视其为应付财税部门和主管部门的一般性资料说明。二是成本分析以偏概全,缺乏深度,使成本分析反馈的信息不能为经营决策服务,不能为综合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服务。改进和完善成本分析方法,应该着力搞好四个结合。首先是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分析相结合,在分析政策因素的同时,要多从内部管理上找原因,找差距,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着重对企业产品成本进行“功能性”分析,建立必要的成本数学模型。再次是事后反馈与事前分析相结合,做到事前摸底,心中有数,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初始阶段。第四是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不仅要分析、了解本企业产品成本在区域内或行业内的“可比”状况,而且要与“历史成本”较好年份进行可比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

三、实施成本管理与企业改革创新相结合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指标,涉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果跳不出传统的框框,就成本论成本,就难以发挥成本管理在发展经济、搞活企业、增加财源中的作用。为此,必须从更深的层次实施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改革创新相结合。

1.加强成本管理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相结合。

调整产品结构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企业人力和物力达到最佳配置,使企业的产品具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这与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当前,产品结构的调整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采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方式选准重点产品,对质量好、消耗低的畅销产品鼓励其生产,并辅以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质量差、消耗高的滞销产品进行限产、转产和停产。选择企业的产品进行限制或鼓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成本预测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成本否决”的方法来决定的。实际工作中,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稳定和增强市场竞争地位,在产品的取舍上会有一些灵活性,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确定重点产品,以成本作为否决指标是必然的。因此,这就要求成本预测必须科学,成本分析必须全面,成本核算必须准确,使整个成本管理工作在“科学、全面、准确”上做文章,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产品结构优化、损失浪费减少、成本逐步降低的目的。

2.加强成本管理与技术改造、科技进步相结合。

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就是要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的“高新精尖”产品,以达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节能降耗的目的。所谓科技含量高,一个最根本、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管理与科技进步也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既涉及到项目的选择,又涉及到资金的筹集,整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费用的核算和财务分配政策,企业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对每一个项目下达成本计划和节能降耗幅度,另一方面要明确项目的资金筹措来源和开支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渗透到技术改造、科技进步的每一个环节,使成本管理的领域更宽广,手段更先进,实现以成本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促进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

3.加强成本管理与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相结合。

新的财会制度和税收体制实施后,给成本管理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比如,部分企业在实行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企业兼并联合等改组、改制后,规模得到壮大,后劲得到增强,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可比产品成本都逐年上升,这不能不发人深思。但是,企业成本上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有没有降低成本的潜力可挖?这些潜力到底有多大?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企业挖潜降耗?这些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职能部门都重视、研究得不够,客观上削弱了成本管理的作用。目前,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有步骤的改组、改制、改造,以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企业改组、改制、改造的成果要得到巩固和扩大,必须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因为企业从废除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到发行股票、债券的业绩审核,成本管理都涉足其中。我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成本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促使企业重组的规模最佳,重组后的运行成本最低。

标签:;  ;  ;  ;  ;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_企业成本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