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枫林街道枫林中学 康浩辉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历来是许多同学最惧怕、最头痛、最不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才能消除同学们“怕”的心理,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喜欢数学课,想上数学课,乃至热爱数学呢?就本人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抓好以下“三注意”。
一、“注意”课题的导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的引入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上,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探究中去,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喜爱。所以课题的引入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并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力为出发点。不能千篇一律,以下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1.悬念法
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起,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先组织学生猜数字游戏:“同学们,老师能猜中你们中每一个人所想的数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不信!”“那就试试看,只要你们把自己所想的数字除以2再减去1,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们所想的数字是多少。”一位同学很快说出一个数字4,我马上猜出这位同学所想的数字是10,这位同学马上说:“老师猜得对!”另一位学生报上一个数字6.5,我脱口而出:“是15!”这时同学们议论开了,“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接着让同学们相互试着猜,很快他们找到了“诀窍”。“原来如此,只要把这个数字加上1后,再乘以2便是所想的数字!”当学生的兴趣正浓时,我适时地进行点拨:“你们每个人所想的数字,可以用一个未知数X来表示,那么我猜第一个同学所想的数字问题,可写成这样一个等式:X÷2-1=4,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解的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进而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于课堂教学中。
2.情景法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比例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测量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同学们一听老师有求于他们,非常兴奋,马上讨论开了,有的说:派一个小的同学拉上一根绳子爬上旗杆顶去就可以测量出来了;更有的说:把旗杆放倒就可以测量了。这时候老师再点出:同学们,我这里有一种方法,既不要爬旗杆,也不用把旗杆放倒就能够很快地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你们想学吗?同学们用惊异的口气大声回答:“想学”。那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来学习比例这一章节。学完后,望同学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好前面提出的问题。以后的课同学们听得非常的专注。教学非常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方法、事例及语言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老师的教法得当,所举的事例能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加上讲解幽默风趣、语调和谐,就能够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于课堂教学中。
1、教学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如果方法设计得当,就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我在教学分式这一内容时,根据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这一特征,采取类比的教学方法,由分数的性质、法则类推出分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教学事例。课堂教学中应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有关事例,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问题的讨论中去。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介绍老师现在有50元钱,想全部用于购买2元和3元一支的钢笔共20支发给上次数学测试有进步的同学,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2元和3元的钢笔各得多少支?同学们听了之后,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去。“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3、课堂教学的语言。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力求精炼、准确、形象深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大家都知道,同样一个内容有的人讲起来引人入胜,百听不厌,而有的人讲起来枯燥无味,毫无吸力。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以数字、计算、推理证明为主的,本身就非常的单调、枯燥。这就更要求数学教师讲求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能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缓解持续紧张对思维能力的抑制;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以消除课堂中沉闷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讲解时,遇重点部分可以适当加重调值,放慢语速;次要部分可以适当降低调值,加快语速。切忌一节课“一个”语速,“一个”调值。
三、“注意”课后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课末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末小结得好,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维。作业布置得当,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末小结时,通过教师“画龙点睛”将所学知识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所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一些与本节和后续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离开课堂。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延伸到课余,促使学生兴趣、爱好向稳定性发展。因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节课的小结和作业的布置。小结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富有气味性,;作业应“精”而“少”,富有针对性。
当然,要想让同学们喜欢初中数学课,想上数学课,并不是一朝一夕或上好一两节课就能够办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学生的老师和朋友。
论文作者:康浩辉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同学们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字论文; 数学论文; 旗杆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