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杨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24
【摘要】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3.5±0.3)个月获得了骨性融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良好.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脱位;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3-0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骨关节慢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在炎症扩展过程中,会对骶髂关节及其附近的韧带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在遭受到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脊柱骨折,比较常见的就是颈椎的骨折[1],部分患者在脊柱骨折过程中还会出现脱位,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 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在这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47.3±12.7)岁,5例患者没有外伤史,其余的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其中平地跌倒致伤的患者6 例,扭伤患者7例,从楼梯上摔下致伤的患者7例,车祸伤5例.23例患者骨折前已经确诊有强直性脊柱炎,其他7例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后才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其中下颈椎骨折脱位1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17 例,术前Frankel分级A 级1例,B级11例,C级11例,D级5例,E级2例,2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在骨折前的症状表现为颈椎活动受限.
1.2 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全脊柱正侧位的CT、MRI或者X射线扫描,并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进行术前风险评估.然后针对性的开展手术,对于1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的是前后联合入路,首先从后路切开减压、复位,然后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最后行前路Cage支撑植入加钢板固定术或者是椎间自体髂骨块植骨;胸腰段骨折脱位的均采用后路切开减压,复位以及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体的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用俯卧位,并固定患者的头部,然后以骨折椎棘突作为中心做正中切口,将骨折脱位椎显露出来,然后向两侧剥离到小关节外侧以及横突,之后根据上下关节突残留以及横突之间的间隙确定进钉点,在骨折椎上下两个关节段置入椎弓根,同时咬除骨折椎椎板进行椎管充分减压,C臂机透视并确认螺钉位置理想后复位,并再次确定复位理想后使用连接系统进行固定,在横突间以及后外侧植骨,之后采用仰卧位行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块椎间支撑植骨融合以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对于17例胸腰段骨
折脱位的患者单纯的采用后路固定伤椎的上下连个节段,置钉完毕后线切除椎管减压之后再行复位,对于术中部分复位困难的患者,需要调整到合适的体位之后集合螺钉的撑开和提拉保证准确的复位,取自体髂骨骨粒行横突间以及后外侧植骨,同时在切口内均放置引流管[2]. 1.3 观察指标对这30例患者按照Frankel分级,对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对于骨折处的正侧位进行X线扫描,观察患者的内固定以及椎体融合情况. 1.4 评价指标患者的治疗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其中:A 级: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无感觉和自主运动,大小便失控;B级:仅有感觉.感觉保留程度不一, 无自主运动;C级:无功能的运动,部分肌力1-3级,肢体不能完成功能活动, 不能拿物品或扶仗行走;D级:存在有用的运动功能.主要肌力3-5级能扶仗或不扶仗行走,但残留一定神经功能障碍;E级:运动与感觉基本正常[3].
1.5 统计学分析对上述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 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术后(3.5±0.3)个月患者获得了骨性融合,在随访期间,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除过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康复. 3 讨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的疾病,该慢性炎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的累及周围关节以及骶髂关节,同时该病会使得骨质疏松、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组织逐渐的出现钙化,使得脊柱失去了原有的生物活性,在较小的外界暴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在发病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椎活动困难等,在临床上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从而提高预后[4]疗效.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明确患者的骨折部位,然后在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方法,而对于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则采用后路方法,固定后再行椎板切除减压,保证骨折的部位准确的复位,同时矫正脊柱的畸形,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保证骨折部位的有效融合,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很容易并发脊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及时的恢复脊柱骨折脱位,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以避免骨的畸形愈合,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是减少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并发症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表1 经过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在早期的治疗中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一方面可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采用手术治疗固定所产生的并发症较少,避免了保守治疗在恢复阶段出现的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问题,治疗效果较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先进行椎管的减压,然后在进行精细复位,这样就避免了在复位过程中对患者神经造成的损伤,有利于神经损伤恢复,防止在复位过程中加重神经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入路和固定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1] 汪雷,宋跃明,刘浩,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3(10):745-750. [2] 黄晓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84-85. [3] 武兴国,黄健,蒋煜青,等.多节段椎弓根钉置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1年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09):1368-1373. [4] 孙英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379-381. [5] 赵金平,黎启福.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03):349-350. [6] 李琦,曾炳芳,徐建广,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04):370-372. [7] 裴福兴,刘立岷,龚全,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华西医学,2011,26(11):1659-1662. [8] 黄玉国,李永民,申勇.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07):644-646. [9] 汪凡栋,蔡奇霖.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2):232-233. [10] 傅建淞,刘向宇,金安.脊柱颈椎骨折治疗方案的临床分析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570-572.
论文作者:张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颈椎论文; 关节论文; 螺钉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