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华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73
摘要: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比较常见的建筑结构。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结构是由水泥、水和石灰和其它的添加剂结合而成的。而混凝土本身具有伸缩特性,再加上施工时处理不到位、振捣方式不合理、水灰比比例不可续、后期养护不到位,或者是内部钢筋出现锈蚀,那么就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措施
1工民建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
1.1结构设计不合理
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工民建安全隐患最大的影响因素。在结构设计中,要严格遵循科学设计、绿色施工、安全耐用等原则,一旦违反了这些原则,工民建就无法顺利完成,会影响工程的效益。不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稳定性会大大下降,结构病害出现率也大幅度增高。而不合理设计主要因为设计师缺乏设计经验,对一些结构设计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实际施工状况,而导致设计与现实脱节,降低建筑质量。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建筑混凝土结构极易被破坏,对整个建筑安全无法做出保证,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2原材料不合格
在工程建设中工民建过程的质量会受到混凝土裂缝方面的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原材料是否合格非常关键,因此需要重点控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番裂缝的原因材料是关键,其主要是:1)水泥选择方面。一些水泥在应用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施工之前也没有加强检查,从而使得材料出现问题,例如质量问题,工期问题等。施工单位在进行材料购买时没有高度认识到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使产品不合格,埋下很大的质量隐患。对于混凝土的外加剂,也常常会出现不合规情况,同时包含一定的有害物质,从而很容易使得混凝土出现收缩情况。骨料太细,使用水和灰方面的比例不协调等。因为混凝土水分太大,因此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工程中应用的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质量问题,会使混凝土强度受到很大影响,对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1.3温度型收缩裂缝
该种裂缝在施工过程中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混凝土建筑物浇筑后温度变化过程中温度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温度型收缩裂缝为表面裂缝,严重的可发展产生有害的贯穿裂缝。水泥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过高(例如,某工程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可达50℃),内外温差导致内部膨胀较表面大。表面混凝土对内部起约束作用,表面受拉力作用,但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与抗拉强度均较小,故表面易产生温度型收缩裂缝。从施工方面考虑,可在混凝土养护初期采用分层埋管循环导热法,使混凝土温度差降低。
1.4沉陷型裂缝
该种裂缝对于混凝土结构破坏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土质承受能力的不均匀导致的。进行施工时,压力过大,超过了相应土质的承载力,使地面塌陷,由于地基各部分支持力不同,从而产生了沉陷型裂缝,该种裂缝一般为纵向贯穿性裂缝,会直接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施工前未对具体地质进行分析便盲目施工往往是导致此类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2.1强化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对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来说,设计师不能盲目进行理想型设计,而要结合具体的建筑施工条件以及现有的施工技术,切合实际来完成设计,并将住户的要求融入进去,达到高质量设计水平。这样一来就需要引进新型人才来进行技术支持,新型人才的优势在于接受过先进设计理念的熏陶,能够结合当前社会状态设计符合当代居民需求的建筑。但这些新型人才也缺乏丰富的设计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想达到高质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就必须结合两代设计师的优势,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团队的设计水平,进而给住户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2混凝土材料选择
为了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对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来说,一般需要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或者是清水混凝土。而骨料则需要选取粒径较小的材料,含泥数量则需要控制在1%以内,以此来减少后期裂缝的产生,减少后期收缩现象,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材料采购人员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的挑选,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由于材料采购的问题而导致后期出现质量缺陷。
2.3规范混凝土制作流程
规范混凝土制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应该监督施工人员混凝土制作过程,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指点。首先,为了避免泥沙的混入,降低混凝土性能,应该挑选一个相对干净的地面,并且其周围没有较多飞扬的尘土,保证制作环境稳定,能够提高混凝土质量。其次,是均匀搅拌,并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分部添加辅料,这样就能避免过高的水化热影响混凝土质量。尤其要注意每次添加辅料的时间间隔要一致,搅拌的力度和时间也要充分,以此保持混凝土预期的黏度。最后是可以掺入部分其他材料,比如煤渣可以降低温度带来的影响且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成本,而混凝土质量却不受影响甚至更加耐受高温。总而言之,规范混凝土制作流程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质量,以此减少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几率,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
2.4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还与施工工艺及技术有关,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管理力度。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规范操作,对于违规操作者进行严惩,并且对每一步施工工序都要进行质量检查,只有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此外,就是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管理,要对现浇部分进行适度的遮挡、保湿,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外干内湿的现象,并且减少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减少后期养护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为住户提供高质量生活条件。
2.5严格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作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最终步骤,也是进行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必须要做到专业细致。养护环节出现问题,会引发一连串的质量问题,例如裂缝、不平整以及起壳。因此,要想减少裂缝,就必须要要重视后期的养护工作。当前,在后期养护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是对建筑表面进行洒水,进行水膜的覆盖。通过后期养护来提高抗渗效果,通过对孔隙率及其相应的毛孔细做好认真的处理,并对混凝土做好适当的养护工作,从本质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水平。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2.6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2.6.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也就是表面涂抹和在表面补贴材料的方法,对于表面涂抹主要是在一些比较细小和深度不触及到内部钢筋的区域进行涂抹,其不糊对缝隙产生影响,会逐渐渗入到其中。而对于表面补贴主要是针对一些大面积的裂缝修补,或者是针对一些裂缝多的状况,从而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2.6.2注浆法
注浆法主要是使用机器压力注入胶水材质的浆料,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发生硬化后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够达到修复裂缝目的。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水泥浆,环氧树脂等,对于该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是能重复进行,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因此也被应用于大部分类型的缝隙中,而对于一些缝隙比较大的区域,就不需用注浆法。
2.6.3结构加固法
混凝土裂缝太大就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固,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外部进行钢板固定的时候或者是在进行支撑点加固的时候,能够达到分散承载力效果。
结论
综上,产生裂缝的原因各式各样,裂缝危害轻则影响美观与住户体验,重则影响整个建筑的寿命与稳定性,对于裂缝,我们不能只处理,还应采取相应的方案防治,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确保各个环节准确运行,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玉东.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江西建材,2018(01):63+65.
[2]张公正.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22.
[3]何铧强,刘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227.
论文作者:冯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工民建论文; 质量论文; 材料论文; 后期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