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本土化教育,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论文_苏丽敏

开展本土化教育,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论文_苏丽敏

潮州市兰英第二幼儿园 苏丽敏

“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这些潮州歌谣朗朗上口,又可用于各个活动中去。潮州歌谣,既不失文采,又化雅入俗,表现出生活化、通俗化的方言文学特色。它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着地方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况、社会生活;表现着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既适合孩子吟诵,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孩子对本土文化的亲近感,使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这个方案活动在家园互动的情况下,收集了相当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书籍甚至是精彩的视频信息,所以在这些多样的辅助手段协助下,我们开展起来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们在反反复复地听、看、唱过程中,深深被潮州歌谣明快的节奏、有趣的内容、押韵的语调所吸引。每次复习都是兴致勃勃地唱念着,特别是在诙谐、搞怪的结尾部分不约而同地发出“哈哈哈”的笑声。特别是一些歌谣游戏,孩子们更是有莫大的兴趣,如《小鱼游》《赛龙舟》等,孩子们总在课间跟小伙伴们一起边唱边游戏,一起开怀大笑。

各种童谣中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我们当地特有的潮州歌谣啦!虽说因潮语的狭隘,创作来源的平民化,导致很多歌谣好听有趣但较低俗,不太适合于幼儿的学习。但经过我们精心筛选并通过多样的形式开展以后,这些儿童化的歌谣促使孩子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读唱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勾起好多家长甚至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的共鸣!不少家长还过来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能自己读潮州歌谣,教家里的哥哥姐姐。看着家长反映时眼底的笑容,我们知道这个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歌谣是通过地方方言来叙述故事、有趣的事物或地方出名小吃,所以孩子们在歌谣里面很快地认识了一些节日习俗、动人故事和许多潮州出名的小吃名字,同时我们为过去这些潮州人们用智慧而创造出来的结晶而自豪。

活动反思

在一场丰富多彩的“唱响歌谣,传承潮韵暨庆祝元旦”的表演中,我们结束了为期七周的方案主题活动“唱响歌谣,传承潮韵”。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两只生牛一只溜”“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这些方言小歌谣既不失文采,又化雅入俗,表现出生活化、通俗化的方言文学特色。它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着地方的风俗习惯、劳动情况、社会生活;表现着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孩子们在主题中,从歌谣的吟诵了解到潮州歌谣所涵盖的风俗、景致、生活中的种种。例如:《潮州风景好风流》,描述了潮州八景之一的湘子桥,也将孩子们带入风景如画的潮州古八景,了解感受了潮州的名胜古迹,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任务,请家长带领幼儿游八景,并将感受进行记录,加深他们对潮州的认识;《红屐桃》是一首民俗歌谣,主要体现潮州孩子“出花园”这一成年礼俗,我们通过歌唱、律动、打击乐及绘画等艺术形式,丰富孩子对此的感知认识;《阿八弟》是一首诙谐的童谣,它将绘画与吟诵结合在一起,孩子们边读童谣边将童谣中描述的“八弟”画出来,可见在古老的潮州文化中,已经出现了这种具有绘画教学兴趣引导的童谣,看得出当时在启蒙教育中童谣所具有的重要性。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对于朗朗上口的歌谣特别有兴趣,既满足了他们个性发展的需求,又培养了孩子对本土文化的亲近感,使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论文作者:苏丽敏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开展本土化教育,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论文_苏丽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