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论文_卢定昌,钟广彬

广西容县人民医院 广西容县 537500

【摘 要】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9例,B组39例。A组患者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颜面部恢复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同B组比较,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同B组9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颜面部恢复满意率为94.87%,同B组79.49%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均可取得确切疗效,但前者创伤小,对颜面部美观无明显影响,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手术创伤

慢性泪囊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无法排出,在泪囊内长期滞留,泪液中细菌滋生后,对泪囊壁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慢性炎症,从而致病。慢性泪囊炎主要表现为溢泪、溢脓,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手术是治疗慢性内囊炎常用方法,有学者指出[1],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在保障治疗效果同时,应当尽量减少创伤,避免瘢痕遗留,提高患者接受度。本研究为探寻慢性泪囊炎最佳手术治疗方案,分别对患者实施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中,选取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72±3.25)岁;患侧:20例为右侧,19例为左侧;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2.67±0.82)年。B组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8.79±3.21)岁;患侧:21例为右侧,18例为左侧;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2.69±0.85)年。两组患者年龄、患侧、病程及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慢性泪囊炎诊断标准[2];单侧患病;无手术禁忌症;患者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鼻部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泪囊急性炎症患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A组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用1%丁卡因+0.1%肾上腺素混合液棉片行鼻腔粘膜麻醉。用枪状镊于鼻腔内行泪囊位置定位,局部粘膜用2%利多卡因行神经阻滞麻醉。在鼻内镜直视下,在钩突前方弧形切开鼻腔外侧壁粘膜(长约12~15MM),翻起粘骨膜瓣,暴露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内侧前部。用电钻磨去泪骨内侧壁骨质约10X8MM。通过探针在泪囊内的指引,确定泪囊内侧壁,用镰状刀划开泪囊内侧壁(约8MM)。将向后翻起的泪囊内壁粘膜瓣与鼻粘膜用吸收线间断缝合。术后定期用0.9%NS冲洗泪道及清理鼻腔。

B组行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取鼻侧内眦部切口,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并暴露泪囊窝后,将泪囊窝骨质显露。分离泪囊与骨膜,除去泪囊窝前下方骨质约15MM×12MM。于泪囊鼻侧壁顶部及低处分别作一横形之平行切口,之间作一垂直切口形成“工”型,于对应处鼻腔粘膜亦行“工”型切开,使鼻腔黏膜瓣同泪囊瓣吻合并行间断缝合。术后定期用0.9%NS冲洗泪道。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纱布称重法测定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6~9个月,根据相关文献[3],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溢脓、溢泪等症状基本消失,泪道冲洗无阻力。有效: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泪道冲洗通畅,但存在一定阻力。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末次随访时,患者填写我院自制面部恢复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满意率=(一般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同B组比较,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泪囊炎具有较高发生率,其主要病因为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症最有效方法。泪囊鼻腔吻合术可将鼻黏膜与泪囊直接吻合,使泪液及分泌物通过泪囊直接进入中鼻道,从而使泪囊化脓性病灶得以消除,恢复正常排泪功能。研究证实[4],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获得确切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近年来较多学者指出[5],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创伤较大,且术后会形成明显瘢痕,对面部美观有一定影响,因此患者接受度较差。另有研究表明[6],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需对泪囊进行剥离后,才能行骨壁开窗,从而破坏正常组织,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理念的推广,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该术式在鼻腔内进行,将鼻丘附近黏膜瓣掀起,可直接在泪囊底部泪骨处进行开窗并行泪囊鼻腔粘膜吻合,路径直接,不损伤皮肤及皮下组织,无需分离泪囊,可显著减少创伤及出血。同时,在鼻内镜指导下手术,可获得更清晰、广泛视野,能对泪囊内侧壁等位置进行全面观察,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且经鼻内镜下手术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对内眦韧带及眼轮匝肌的损伤,保障其对泪小管的虹吸功能。

有报道显示[7],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获得与经典术式相似疗效。本研究中,A、B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及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手术时间相近,但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反应较轻;同时,经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不会产生面部瘢痕,对颜面部美观无影响,患者接受度更高。本研究中,A组患者手术损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患者颜面部无疤痕,患者更乐于接受。由此可见,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这一术式在临床上更值得推广。但无论选择何种术式,均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术者需具备较丰富的手术操作经验,熟练掌握操作技巧;②术中应当对泪囊准确定位,去除足量骨质,精心制作黏膜瓣,减少复发;③术后充分止血及抗炎,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无论是采用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或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都能获得满意疗效,但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创伤更小、术后反应轻、且术后面部无瘢痕等优点,患者更乐于接受,在临床上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雅铭,张维天,李寅,等.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开放术式的疗效对比[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28(4):46-48,51.

[2] 李灵,岳辉,黄晶,等.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71-172.

[3] 谢平,欧阳君,何静,等.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828-1829.

[4] 廖首本,黄雄超,杨丽,等.改良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6,38(1):110-112.

[5] 王敏,张军.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451-452.

[6] 李伟,吴文洁,刘登艳,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11):1221-1223.

[7] 廖俊,谢梅芬,彭正加,等.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42例手术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5):377-378.

论文作者:卢定昌,钟广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论文_卢定昌,钟广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