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论文_陈煜欣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论文_陈煜欣

(湖南邵阳县第一中学,湖南 邵阳 422100)

摘要:张爱玲是我国近代文学史是上最为耀眼的女性文学家之一,在她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创新的审美视角,对旧中国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文学情感。女性文学、女性形象是张爱玲文学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张爱玲;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前言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十分特殊的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往往需要“从普通人中寻找传奇,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张爱玲会通过文学手法在现实上,“传奇”的将普通人的渺小、孤独、屈服生命的原生态展现出来。同时张爱玲还借助自身运行作家的独特心理视角,塑造了一批真实、丰富的女性形象,并且在这些形象中,张爱玲通过了诸多文字、技巧,直探人性本真。

1.张爱玲女性文学意识的形成

对张爱玲而言,母亲的独立个性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张爱玲的母亲由于无法忍受丈夫的种种不堪行为,选择离家出走,通过自身的刚强来维护女性尊严,这种影响使得张爱玲后期文学作品中,产生了女性主义思想。张爱玲的母亲并没有参与到孩子抚养中,而是由年迈佣人抚养成人。因此,张爱玲在少年时期十分缺少“母爱”,生活中没有可以依赖的情感,这也使得张爱玲对自由、独立有很强的崇拜感。由于张爱玲在与母亲共同生活中,母亲的高贵、冷艳毁了张爱玲内心的崇拜,导致张爱玲对人性始终保持着怀疑态度,她认为人性充斥着冷漠。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张爱玲对人性有着冷酷、丑陋的独特理解,加上其成年以后,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其逐渐形成了女性文学意识。

2.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1 爱情的虚无

爱情是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美好的爱情归宿是每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很难找到完美的爱情,要么是无爱、畸形之爱,要么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消解的爱。张爱玲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千疮百孔的爱情来抒写人性的弱小、无奈,从而展现出人性的悲凉、凄惨。张爱玲塑造了很多“怨女”形象,从而展现出了人性的扭曲。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迫嫁给得有软骨症的姜二爷,其身体残疾,性功能丧失,曹七巧在丈夫身上无法得到正常情爱生命体验,加上家族制度、伦理道德的约束,使得曹七巧只能通过隐忍来压抑自身的情绪,从而逐渐走向疯狂的边缘。曹七巧对小叔子姜季泽的情爱幻想破灭后,彻底失去了人性,变成一个疯子。曹七巧通过扭曲的方式来获取欲望的宣泄及心理的不满,并以此满足自身的畸形情欲。在张爱玲的笔下,很多女性都将婚姻看做是一种生存手段,金钱、地位远比爱情本身更加重要,如《第一炉香》中的乔琪乔与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他们无一不是在金钱、欲望的作用下瓦解了爱情。在《半生缘》中,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似乎超过了世俗,但是也在现实、宿命面前放弃了爱情,唯独剩下了人性的苍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亲情的缺失

在人最困难的时候,亲情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情感寄托,但是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亲情的疏离、缺失、沦丧,人与人之间到处都是冷漠、自私、阴毒,从而揭示出了人性的异化,人的渺小及脆弱。在《半生缘》中,顾曼璐是和曹七巧相同的“疯女”形象,她为了家庭的生机,沦落风尘,成为舞女、妓女,一生都在金钱、男人之间游走,失去了一生挚爱与健全的身体。而这样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女子,为了一己之私,为了维护“无爱的婚姻”,亲自设计杀死了自己妹妹顾曼桢的爱情与躯体,毁掉了妹妹一生,而自己也走向了疯狂的道路。在她的身上,看到的是亲情的沦丧、缺失,她通过极端的怨恨、疯狂的包袱将矛头对象自己的至亲至爱,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仅是手足之情,就连母女之情、父子之情、母子之情都承受不住现实的考验,在利益面前会一一沦丧,从而塑造了一个个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2.3 友情的虚伪

在人们的基本情感需求中,友情为重要的组成之一,并占据重要地位,不能被任何东西所替代。张爱玲的性格特点为不善交际、孤僻等,因此她的朋友数量就较少,因此,在她的小说中涉及友情的部分笔墨较少。并且在极少的友情描写中贯穿着悲壮和凄凉的主题。当人们在面对困境和生存的时候,友情同其他感情一样经不起考验,极易屈服于现实生活。此时背叛和虚伪会取代友情会中的温暖和真挚,进而将人类的冷漠、自私和复杂不可捉摸展现的一览无余。在《连环套》这一小说中,主人公霓喜为了基本的生活,像物件一样在几个男人中间周转调运,在窦尧芳家中做了几年小,过上稳定生活。霓喜在感情上屡遭欺骗、失败,同时遇到朋友的欺骗和背叛,使得霓喜命运多舛。在金钱和利益的引诱下,将人性的劣根性全部暴露出来。苍凉的主题也是人性扭曲异化导致的,加上人性的猥琐和自私。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女性的人生困境及不可掌控的命运来塑造了一个个的女性悲剧命运,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男权社会及宗法制度的约束,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处于以男权为中心的宗法社会中,她们经济上缺乏独立,情感上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的成为玩偶,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怨恨、愤怒的心理,进而一步步走向疯狂的道路。封建社会中的女性缺乏男女平等意识,为了生存只能依附男人,属于“他者”,在生存、宿命面前,很容易走向悲凉的道路。

总结

总而言之,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触碰到了几千年来封建传统的禁忌,以女性为文学表达的对象,从女性视角对女性的性格、生命历程进行了解读,形象的将女性内心的真善美表达出来,张爱玲对女性心理的细微观察及表达,体现出了五四运动之后的男女平等思想,也突出了女性内心自由、独立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马士乔.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神州,2017(33):6.

[2]吴敬玲.情感的消解 人性的异化——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J].名作欣赏:中旬,2017(2):98-99.

[3]张冬梅.性格的扭曲 精神的病态——试从神经质性格视野看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2016(10):76-79.

[4]单宝慧.论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5):180-181.

[5]朱赫男.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中,2018(1):83.

论文作者:陈煜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论文_陈煜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