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家制度变迁与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研究_人力资本论文

制度变迁与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民营企业家论文,模式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03)11-0061-04

自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以来,西方学者主要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途径研究人力资本形成。舒尔茨研究教育和培训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舒尔茨,1962,1963),贝克尔主要研究不同培训形式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贝克尔,1987),明塞尔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明塞尔,1958),斯杰斯塔德分析了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Sjaastad,1962),默希金则分析了健康对人力资本的影响(Mushkin,1960)等。纵观西方人力资本形成理论,它是在既定制度下研究人力资本形成,忽视了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对于正处于制度变迁阶段的国家而言,深入研究制度变迁中的人力资本形成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索制度变迁对我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

一、制度变迁中的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模式

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可以从管制程度、市场竞争程度、民营企业经营范围和社会网络等方面进行衡量。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变化可以从人力资本内容、形成速度、形成难度、人力资本质量等方面反映。一般而言,管制程度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容、形成速度和人力资本质量成反比,与形成难度成正比;市场竞争程度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容、形成速度、形成难度和人力资本质量均成正比;社会网络和产品复杂程度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容、形成速度和质量成正比,与形成难度成反比。

以制度变迁带来的四方面变化和人力资本投资为变量,可构建一个制度变迁中的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模型。为表述方便,以一个拥有充分经营自主权的私营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为例,并作出以下设定:(1)y表示企业家人力资本总量。(2)f( )表示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函数。(3)θ表示管制程度,且0≤θ≤1。θ=0表示对民营企业不但完全没有限制,而且为其成长提供各种制度保障和激励;θ=1表示完全禁止民营企业发展。(4)市场竞争程度用z表示,它分两种情况:竞争不激烈,即卖方市场,用表示;竞争激烈,即买方市场,用。(5)产品复杂程度用e表示,它分为三个等级,表示产品复杂程度低,技术与管理相对简单;表示中等产品复杂程度;表示产品复杂程度高。(6)社会网络用m表示,M表示最有利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社会网络状态。(7)人力资本投资用x表示。这样,可以构造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函数如下:

y=f(θ,z,e,m,x)……………………①

①式满足以下条件:

Y=f(l,z,e,m,x)=a,a为常数,指一个人成为企业家之前的人力资本存量;

对①式求导,取极值可得:

由②式可知,只有当θ=0,,m=M时,Y的增长才随x的增大而增大。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就是在这个条件下进行的,即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研究的是一种最佳状况。我们的模型则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人力资本的形成,弥补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大师们仅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缺乏制度与市场分析的缺陷。

为了深入研究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我们将人力资本投资对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撇开,专门考察管制程度、市场竞争程度、产品复杂程度和社会网络对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我们可总结出以下几种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模式。

1.当θ=1时,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几乎无法形成,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2.当θ=0时,表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几乎不受制度制约,称之为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又分为三种具体情况:(1),m的作用不太显著。这种状况表明,在市场经济初期,市场竞争不太激烈,企业经营产品复杂程度比较低,社会网络对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支持已在发挥作用,但作用不太显著。因此,此种模式可称为市场经济初期模式,它也适用于在市场经济发达时期个别行业的情况。(2),m的作用显著。这种状况反映的是在市场经济中期,市场竞争加剧,买方市场形成,企业以技术取胜。因此,产品的复杂程度较高,所要求的技术、管理水平都比较高,社会网络对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起巨大推动作用。笔者将其称之为市场经济中期模式,此模式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初期和发达时期的个别行业。(3),m成为决定性力量。这种状况主要指市场经济发达时期,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企业间的交易已演化为网络交易,社会网络成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决定性力量。笔者将其称之为市场经济发达模式,此模式也适用于市场经济中期的个别行业。

3.当0<θ<1时,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受制度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已日渐放松,将其称为转轨模式。在此模式下,又分为几种具体情况:(1),m的作用比较明显。这种状况表明,在转轨初期,由于短缺现象非常严重,市场竞争程度很低,民营企业只要生产复杂程度很低的产品,即可获取巨额利润。同时,由于制度的约束力量很强,民营企业家需要借助于社会网络的力量取得经营必需的资源和进入一些国家不允许的行业。因此,社会网络对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本文将这种情况称为转轨初期模式。(2),m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这种状况反映了在转轨中期,随着国家管制进一步放松,大量民营企业兴起,市场竞争加剧。为了在市场中取胜,民营企业开始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产品复杂程度提高。同时,为了在市场中取胜,民营企业家开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营销策略和人才招聘等。这时,社会网络的作用与转轨初期的获取经营资源不同,更侧重于对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直接影响,即通过与朋友、同事等的交流,使企业家获得了直接的人力资本。这种情况可称为转轨中期模式。(3),m成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决定力量。这种状况表明,在转轨晚期,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控制已基本放开,θ趋于0;市场状况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行业,产品复杂程度提高;社会网络对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民营企业家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家网络,而不是依赖于遗传带来的亲戚、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网络。他必须具有较强的说服能力,建立和维护与各供应商、销售商的关系,参加各种企业家聚会等等,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为企业家网络之间的竞争。这种情况可称为转轨晚期模式。

计划体制模式、转轨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连续性。在转轨过程中,可以存在跳跃,如转轨晚期模式之后可以直接跳跃至市场经济体制中期模式。这一个区别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通常而言,激进式改革就是由计划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初期模式→市场经济中期模式→市场经济发达模式;而渐进式改革是由计划经济模式→转轨初期模式→转轨中期模式→转轨晚期模式→市场经济中期模式→市场经济发达模式。

二、对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解释

以上模型可以对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作出合理的解释。基本的逻辑是,管制放松导致市场化,市场化又促进了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干部是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逻辑起点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国家对民营企业的管制程度θ趋于1,适用于前文提到的计划经济模式。但是,体制内部的调整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带来了机会,从而构成了民营企业家形成的逻辑起点。

1958年到1971年间,中国曾进行过多次行政性分权和收权的反复。尽管这种政策调整时间持续较短,但是,这种短期的政策调整却产生了长期的影响,使微观产权主体和地方政府拥有了部分退出权。具体来讲,由于计划管理权、物资调配权、固定资产投资权、财税权等权力的下放,使地方政府拥有了行为能力、行为空间、行为权利和行为动机。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运用这些资源和权力兴办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即“五小工业”。“五小工业”通常由集体干部担任厂长,负责经营,在国营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带有明显的市场化倾向。这种努力为中国民营企业成长播种下发育的种子,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胚胎形式。

作为民营企业家胚胎的集体干部,其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点:(1)较强的冒险精神。在民营企业受到限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干部敢于利用自己的权力和掌握的资源建立民营企业,并在政策回收后,坚持将企业经营下来,说明具有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但这种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制度风险或政策风险。(2)一定的生产组织能力。集体干部能够组织资源和人员完成生产,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的能力。(3)能较好的利用社会网络。通过利用干部优势,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取得上级部门对其行为的默许甚至支持,并取得经营企业需要的资金等,都表明集体干部具有较好的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总的说来,集体干部作为民营企业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较低,但他们毕竟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先河。

2.暴发户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出台,使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控制开始放松,并且将这种政策调整长期化、制度化。这些变革使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从此开始走上了市场化道路。首先,市场的开放和合法性地位的确立,使隐性短缺显性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民营企业家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变化,开始了民营化经营。其次,市场严重短缺使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进入运输业和流通业等获利比较容易的行业,且其规模较小。再次,由于市场开放和利益引导,使原先的社会网络具有了经济意义。民营企业家利用亲戚、血缘关系、朋友等社会网络,一方面获得地方政府的默许和支持,主要是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获得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表现出如下特征:(1)一定的市场洞察力。民营企业家敏锐地洞察到市场短缺带来的商业机会,就是市场洞察力的体现。(2)较强的冒险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精神。与大多数人担心政策变动和经营失败不同,民营企业家敢于承担这些制度风险和商业风险。也正是在此意义上,人们将这些人称之为“暴发户”,这恐怕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称谓了。(3)一定的社会网络能力。民营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官员建立了各种联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并利用社会网络筹集资金。(4)重交易性,轻生产性。民营企业家从事商品流通和运输业。使其人力资本中的交易性加强。同时,由于规模比较小,内部组织管理相对比较简单,使其人力资本在生产性上表现出很大缺陷。

3.生产者

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宪法的修改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变革带来了以下变化。首先,促使民营企业经营领域由以流通业为主转变为以生产领域为主。民营企业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进入壁垒比较低的流通业等行业利润率下降。部分暴发户在这一过程中,利用长期积累的资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顺利地完成了由暴发户向生产者的过渡,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次,民营企业家中增加了一批新的成员。他们是洞察到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变化之后主动加入的,包括原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等。第三个变化是社会网络对民营企业的意义更加重要。虽然国家承认了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但国家在税收、工商管理、银行贷款、土地的使用和原料、动力供应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作了许多歧视性规定。民营企业家利用社会网络成功地规避了这些障碍,还利用社会网络物色到企业所需的人才。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市场约束已成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约束力量,体制约束的作用已大大减轻。生产者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征为:(1)市场洞察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不仅可以对市场短期变化作出预测,而且可以对较长时期内的市场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生产者民营企业家与暴发户民营企业家的根本差别。(2)冒险与承担风险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家已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本,这些资本使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增强。(3)一定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生产者民营企业家与暴发户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需要拥有企业管理能力,但是,他们主要采用家族式企业管理,使其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受到限制。(4)利用社会网络和建立社会网络的能力大大提高。民营企业家不仅取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土地、生产资料,而且与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销售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良好的网络关系。(5)生产性增强,交易性减弱。在市场整体性短缺条件下,民营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比国营企业高,因此,产品销售形势很好。民营企业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内部组织管理上。对于市场拓展和研究的不足,导致其人力资本交易性下降,生产性上升。

4.经营者

1993年《宪法》的再次修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不断深化的分权式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行为能力、更广阔的行为空间、更多的行为权力和更强的行为动机。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市场发育,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市场约束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市场对民营企业的约束,使民营企业家必须转换角色,变生产者为经营者,注重对市场的开拓和企业的营销工作,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也随民营企业家精力分配的变化朝这个方向发展。在社会网络方面,他们对社会网络的利用由原先的寻找政府支持,转变为寻找市场支持,这需要他们具有建立新社会网络的能力。在产品复杂程度和行业方面,民营企业的产品已由“傻、大、笨”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同时,一批受过系统教育、拥有良好知识结构和技术的人员进入民营企业,他们往往直接经营高新技术产品,为民营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民营企业经营也在此时开始进入生产资料行业,生产附加值高的加工品。有一些通过与国有企业联营,成为国有企业的生产基地,很多民营企业借此实现了规模扩张。中国崛起了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和杰出的民营企业家。

作为经营者的民营企业家,其人力资本表现为以下特点:(1)营销能力大幅提高。民营企业家不仅能够承受市场竞争,而且能够主动发起营销战,掌握市场主动权,提高市场占有率。(2)建立社会网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与各种市场中介组织、供应商、营销商、竞争对手、银行、企业家建立起新的社会网络。(3)组织再造能力增强。家族企业的弊端在此时已经开始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家通过产权改革,理清了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有的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了企业集团;有的进一步实现了上市。(4)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民营企业家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通过市场创新开拓市场,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效率。

5.现代企业家

十五大的召开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再次为民营企业家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在新宪法中,明确将民营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将地方政府为民营企业创造的中观环境宏观化、普遍化和制度化,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创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已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约束成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唯一约束。民营企业家依靠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人力资本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要求,促使他们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接受系统的现代企业经营理论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开始成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要素。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必然,从而对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家们必须接受现代经营理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另一方面,中国国有经济的大重组,为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带来了历史契机。民营企业家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自身的资本运营能力。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次为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民营企业家获得了政治地位,不仅可以入党,而且可以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政府管制更大程度的放松使民营企业家获得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民营企业家正处于向现代企业家的转变过程之中。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市场约束为机制,社会网络为条件,人力资本投资为主渠道。这种模式的成功充分说明,制度变迁对人力资本形成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为制度变迁自身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而且体现为制度变迁带来的制度环境、市场发育程度、社会网络、经营领域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

标签:;  ;  ;  ;  ;  ;  ;  ;  

中国民营企业家制度变迁与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研究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