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研究结合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采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集中热力调节系统的情况,阐述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监控传输方面、通迅传输方面、测量设备、工控机等方面的基本功能及调节作用,通过系统应用的分析,明确电气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及实时性的信息反馈功能,明确认知电气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城市集中供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热网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电气;自动控制;集中供热系统;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国科技在时代浪潮下也迅速崛起,集中供热系统也快速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集中供也因此成为当前中国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5]。大量研究显示,电气自动控制助推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使城镇热网得到了更为科学的控制系统,具有调整、平衡、稳定等逐多优势,使中国城镇化热网的运行更为高效[6,7]。因此,本文为了进一步实证电气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发展情况,深入剖析了其发展趋势,从而更好的发挥电气自动控制在供热管网中的作用。
1供热系统中热网自动控制在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1.1监控传输方面
供热系统中热网的自动控制在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全网的核心数据传输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高效的运行监控,并且通过监控中心的图形、数据等形成实时在线性的反馈,对各热力站的情况给予即时性、有效性的反馈,使热网自动化控制稳定高效运行,并且使热网的传输能够控制在最佳状态。通过自动控制将热力电站的各节点有效的进行监控,并将监控的数据以传输方式对整个系统实现全网控制,并且在监控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掌握热网温度预定是否达标,根据达标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系统的调整,保证供热网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安全性[8]。
1.2通讯传输方面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一切科技产品,均以光速性的数据传播实现社会进程的有效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也同样如此。通讯系统作为供热连接的主要枢纽,能够形成对热力站,以及中央控制室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实现自动化控制中,必须有效的建立通讯系统,这也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的关键。自动化控制利用ADSL形成快速的传输通讯方式供热能够达到实时性的命令接收并及时的给予数据反馈结果,最终达成自动化控制的快速通讯发展趋势[9]。
2供热系统中热力站自动控制设备的发展趋势
2.1测量设备
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测量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供热系统的主流发展趋势,测量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测量设备控制是保证整个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0]。而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各热力站的测量设备稳定有效的得到控制,包手供热水温度、水流量、压力等,并且能够及时性的根据水温度变送器的变化,以及压力输送的流量测量记录,进行实时性的调整[11]。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测量设备,对所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计算压力输送值,以及回水流量的计算。通常热力站利用变频控制测量设备或循环泵等,能够有效的达成相应的测量值计算实现自动控制的自动化全面性控制,这也形成了供热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12]。
2.2工控机
工控机是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中央控制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城市供热系统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工控机在自动化控制实话过程中,占据一定的重要地位,并且它仍然是主流的发展趋势[13]。它一般采用极为稳定且适用性强的工控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其安置在中央控制室的上位机,工控机的配置以组态软件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热力站形成实时画面的有效控制。另外,工控机还包含了对全网平衡条件的软件,它能够通过对组态软件的协调,达成相应的平衡调节软件的作用,从而保证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控制。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自动化控制在供热系统中的趋势,明确集中供热系统中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功能。从设备、软件等方面掌握电气自动控制的发展价值,从而更好的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的现代城市供热同步发展趋势。其热网电气自动控制,既能降低能耗,又能保证加热效果,因此,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1]曹婧,窦迅.大型赛事场馆中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40(04):101-104.
[2]范次猛.船舶大功率电气设备水冷系统的分自动控制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40(18):98-100.
[3]海涛,周明雨,覃雪清,etal.物联网技术在孵化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31.
[4]高长伟,刘晓明,黄翀阳.太阳能发电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3):182-186.
[5]穆杉.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节能控制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7(24):54-56.
[6]杨光玉.茶文化融入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探究[J].福建茶叶,2018(5):441-441.
[7]刘铭光,肖毅.大型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中任务合理调度模型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7(12):64-66+70.
[8]王桂兰.大型船用泵自动切换中电气控制故障排查系统的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7(02):175-177.
[9]高嘉文,陈磊,何嘉兴,etal.利用富余可再生能源进行清洁供热的最优规划[J].电网技术,2019,43(02):307-314.
[10]郭军,熊明明,李明财,etal.气候变化对中国集中供暖气候指标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8,38(10).
[11]孙方田,程丽娇,付林,etal.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深层地热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8(5):1173-1178.
[12]Kim D K ,Lee G J ,Lee J H , et al. Surface engineering of ferroelectric polymer for the enhance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organic transistor memory[J].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8, 57(5S):05GC03.
[13]Gwang-Sik K , Seung-Hwan K ,June P , et al. Schottky Barrier Height Engineering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of Multilayered MoS\r, 2\r, Transistor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Induced Gap States[J].ACS Nano, 2018:acsnano.8b03331-.
论文作者:陈世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集中供热论文; 系统论文; 自动控制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电气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测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