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部分农村缺血性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论文_张遂钊

(仪陇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631)

【摘要】目的:探究某县部分农村缺血性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78例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35例经过正确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3例未开展院前急救和转运、入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转入上级医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实施正确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为接下来的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减少死亡率,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0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emergency in parts of rural prehospital ischemic chest pain and transfer on progno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6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in 78 cases of ischemic chest pai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in rural areas, 35 cases after the first aid and transfer the right hospital, hospital diagnos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did not carry out the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 and transportatio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after treatment was transferred to superior,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The efficiency was 91.43%,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44%,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of rural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hest pain first aid and transfer can win valuable time for the next significant reduce the mortality. The effec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Ischemic chest pa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transfer; Prognosis;Influence

缺血性胸痛是冠状动脉出现突发性的供血障碍、心脏急性缺血,最典型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错误,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而在这之中,有将近一半的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现阶段,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逐渐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相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有约75%死于院外。目前,静脉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最广泛的再灌注治疗方法。而农村患者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及时就诊有很大的困难,使得农村缺血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较多。广泛、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于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为接下来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本文将以我院急救的缺血性胸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部分农村缺血性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78例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入院前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有3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在3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2.1)岁。对照组有4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在3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9±1.8)岁。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有药物禁忌症患者、精神意识严重障碍患者。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进行的目的及流程的基础上自愿签署参与同意书,患者的自身条件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条件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要求,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我院医护人员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参加由省、市医疗卫生专家组所举办的医护人员职业技能与素养培训,重点学习掌握有关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知识。2010年1月开始,我院经过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开始正式投入相关病患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工作。相关医护人员采取跟随救护车急救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和转运。对于现实症状表现为缺血性胸痛的患者,立即引导患者停止活动,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同时在给予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2片,具体数量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而定。若无缓解症状,在3~5min以后可以重复1~2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嚼服0.3g,同时给予吸氧[2]。若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未缓解,则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在急救的时候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与目标医院取得紧密联系,通知其做好接诊准备,允许转院的患者立即转入项目医院进行诊治[3]。两组患者转入上级医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及时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检测心电图。本院随时与患者转入的医院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并做记录。

1.3 观察指标和效果评价标准

在患者入院后的治疗中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药物使用情况、溶栓治疗情况及总体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以胸痛为代表的临床不良症状绝大部分消失,心电图表现正常。有效:患者以胸痛为代表的临床不良症状部分消失,心电图有恢复正常的显著部分。无效:患者以胸痛为代表的临床不良症状未消失甚至恶化后死亡,心电图状况持续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阿司匹林8例,占比为22.8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抗结剂5例,占比为14.29%;低分子肝素6例,占比为17.14%;他汀类3例,占比为8.57%;β受体阻滞剂7例,占比为20%;钙通道阻滞剂6例,占比为17.14%。在12h内接受国产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21例,溶栓后胸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好转6例、有好转2例,未好转2例。在溶栓的过程中发生合并心动过缓3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4例。治疗后死亡1例。

对照组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阿司匹林11例,占比为25.5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抗结剂7例,占比为16.28%;低分子肝素6例,占比为13.95%;他汀类5例,占比为11.63%;β受体阻滞剂8例,占比为18.60%;钙通道阻滞剂6例,占比为13.95%。在12h内接受国产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34例,溶栓后胸痛完全缓解21例、明显好转7例、有好转3例、未好转3例。在溶栓的过程中发生合并心动过速8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3例。治疗后死亡5例。

紧急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数据对比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地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逐渐脱离原生化,向着多元化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4]。各类的心脏疾病就是其中之一。缺血性胸痛是指冠状动脉突发性供血障碍,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的疾病。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其是在以阶段化的方式进行,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周遭城镇还是有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较低、人们的文化程度低、医疗观念差、缺少必要的医疗知识等均导致出现缺血性胸痛的农村患者的治疗效果差,死亡率较高。有关资料表明,影响缺血性胸透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医生、转运和医院[5]。因此将培养乡村医生、使其掌握必要的急救、转运技术、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引导其提高预警意识、疑似为缺血性胸痛及时就医两方面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缺血性胸痛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乡村医生的技能培养需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在人员技能培养的同时最好能给予医院医疗器械的进步与更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采用电话回访、上门教育等方式,相关人员耐心讲解,使其懂得缺血性胸痛的危险性,提升其的重视程度,以期其在发病时更好地配合院前急救和转运。从本文的研究可知,在院前急救中引导患者停止活动。同时在给予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根据患者的缓解情况适当根据时长重复。阿司匹林和吸氧的给予辅助急救。若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未缓解,则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以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同时积极联系上级转入医院,做好转运的准备工作。根据结果可知,接受院前急救和转运的农村缺血性胸痛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1.43%,远高于未接受院前急救和转运治疗后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和转运在为患者争取到最佳治疗时机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承受的伤害、减轻患者后期治疗的经济等方面的负担,更加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后期治疗的希望与积极性,有极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农村缺血性胸痛实施院前急救与转运有利于为接下来的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助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文君.院前急救护理和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5):176-176.

[2]陈瑞雪,竹艳刚,杨树东,等.严重外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3):2056-2057.

[3]魏霞.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9):1406-1407.

[4]冯翠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181-182.

[5]张仁荣,叶李萍.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7):91-93.

论文作者:张遂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某县部分农村缺血性胸痛院前急救与转运对预后的影响论文_张遂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