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作为对象,均对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开通,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累计8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76%,并发症均获得有效治疗,且随访至今患者支架在位良好、血流通畅。结论: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良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开通;颈内动脉;慢性闭塞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048-02
颈内动脉出现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闭塞现象虽然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出现闭塞会对患者产生致命威胁,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多种现象,甚至可能使其丧失生命,因此对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的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就对于其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颈内动脉慢性闭塞的病发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对患者实施闭塞腔内血管重建是帮助其及时恢复的有效方法,且在介入技术的辅助下,可能对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开通过程中存在的血栓风险,使得其治疗的风险性大大提高;本次主要分析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治疗,以期为临床实施相关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8年6月选择26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患者的年龄为64~76岁,平均年龄为(68.95±2.13)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3例为女性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闭塞对侧肢体无力、认知功能障碍等现象。26例患者中24例有吸烟史,2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12例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本次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均对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开通,治疗前先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观察患者颈内动脉闭塞情况,并了解其供血区域的大致异常现象。对患者实施常规消毒和麻醉干预,麻醉见效后经过患者的右侧股动脉行Singer’s法穿刺,穿刺后将8F鞘置入,全身肝素化并经过8F导管在125cm的造影导管和造影导丝辅助下,置入造影导管直至患者的颈动脉起始部位盲端,采用Echelon-14等支撑力较强的微导管,同时置入Transend Floppy300cm等支撑力较强的微导丝,置入后旋转微导丝并配合进行微导管的输送,直至导管远端达到患者正常管腔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微导管的管路图,将微导丝置入到颈内动脉靠近岩骨段,此后撤出微导管并将Spider保护伞沿着微导丝输送至拟定部位,将其释放在患者颈内动脉颈段或其他合适部位,利用适宜的球囊对近端血管进行扩张,而后按照由远到近的方法逐步放入支架,放置妥当后将引导管缓慢撤回,撤回中需轻柔操作,避免在撤回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损伤,此后对患者实施造影,可观察到远端的血流通畅则预示手术成功,术毕[1]。
完成治疗后指导患者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前者用药剂量为75mg,后者用药剂量为300mg,连续用药至少3天;同时给予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低分子肝素的用药剂量为12小时4000IU,连续用药3天。对于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和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以期促进患者及时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包括患者术后有无发作、有无并发症现象,对其所得数据实施整理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3例(11.54%)患者手术后17~23分钟之间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现象,未对患者实施特殊处理,其在4~6分钟之间自行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5.03±0.24)分钟,其余患者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
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于3天后对患者全部实施了CT观察检查,检查可见患者双侧达到峰值的时间差在1.0秒左右。此后对患者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至今,5例(19.23%)患者存在支架内轻度内膜增生现象,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脑血管造影复查可见患者的颈动脉内血流通畅,且支架在位良好,且远端的血流通畅。
3.讨论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对于患者产生的危害较大,因此一经确诊需要及时对患者开展有效治疗,目前临床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血管搭桥手术等方式对患者治疗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各项治疗的开展可能受到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年龄较高、闭塞段血管较长等因素的影响,限制其可行性[2-3]。而随着介入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治疗有了新的选择,本次对血管内治疗开通的详细效果进行分析可见:本组患者治疗顺利,累计出现30.76%的并发症,但并发症均顺利恢复,随访至今可见患者支架在位良好、血流通畅;在本次治疗所得效果的基础上,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合使用了导管和微导丝,以便于顺利通过患者的闭塞段,而考虑到患者血栓可能产生的风险,治疗过程中利用球囊对患者远端实施扩张,近端则放置支架,以期患者的动脉血流及时恢复,这大大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4-5]。此外本组所入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异常现象,但是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建议临床在治疗前对患者的手术适应症进行严格分析和限制,例如手术前可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判断患者的梗塞病灶情况,如果有代偿供血一般表示其过度灌注的风险较低,但是考虑到患者伴随血压异常的现象,需要合理给予患者相关药物,控制其血压水平,手术后如果患者有上肢无力现象,且难以自行恢复,建议给予患者多巴胺静推,使得患者收缩压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其肌力恢复,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得以良好的体现[6]。
综上所述,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开通的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患者治疗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陆浩,葛均波.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再评价[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9):531-534.
[2]戴琳孙,连葆强,何理盛,等.介入开通治疗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探讨(附四例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1):43-46.
[3]梁春阳,徐如祥,张强,等.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9):385-388.
[4]刘波,帅杰,李志伟.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支架置入术联合围手术期血压控制的疗效分析[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5,5(2):130-133.
[5]李子付,洪波,张永巍,等.远端滤网保护伞在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1-6.
[6]邱茹洁,张存泰,徐承义,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预后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1):12-15.
论文作者:孙文华,戴炯,吴慧,胡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患者论文; 闭塞论文; 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现象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