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舟[1]2000年在《船舶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船舶交通服务系统中的船舶动态监测技术。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研究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信号解卷积处理方法,证明了该方法可以突破天线波束主瓣宽度对方位分辨率的约束,实现方位超分辨。依此提出了雷达天线设计的新思路。 第二部分系统地研究基于自组织时分多址接续(STDMA)通信协议的自动识别系统(AIS)。全面评估了STDMA协议各技术细节对AIS监测性能的影响机制和程度;指出了制约监测性能的瓶颈,进而提出改善STDMA—AIS监测性能的新思路。 第三部分专题深入研究误码对STDMA—AIS动态预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定量描述STDMA—AIS吞吐特性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模型,从而推导出了STDMA—AIS“误码—负荷—吞吐率”关系的的计算公式。 作为对照,本文对采用数字选择性呼叫(DSC)通信协议的AIS技术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刘人杰, 赵起文, 杨庆岩, 夏志忠, 王淑静[2]1994年在《全球定位系统船舶动态监测系统》文中研究说明GPS船舶动态监测系统是综合应用先进的定位、通信、数据处理与显示等技术构成的,对船舶进行监测、跟踪和管理的系统。本文讨论了系统的构成、技术特点、设计原理及其广阔应用前景。
娄玉芹[3]1996年在《现代船舶动态监测系统介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系统为船舶导航是保障现代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手段。
闫晓飞, 刘泽西, 李颖, 刘瑀, 周颖[4]2016年在《基于激光三维视觉的船舶靠泊动态监测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船舶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船舶趋向大型化,船舶靠泊风险增加,为了保证船舶靠泊更加安全、高效,有必要在码头配备靠泊监测系统。本文分析了船舶靠泊过程,研究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原理和三维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激光三维视觉的船舶靠泊监测技术,提取船舶靠泊时船首、船尾相对码头的距离与速度等船舶动态靠泊参数,解决了以往点式激光靠泊监测系统寻找目标能力差的问题,增强了应对不同泊位、船型的适用性,实例验证表明此靠泊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船舶靠泊提供安全保障。
邹翔, 刘玉民[5]1995年在《船舶动态监测的共享》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说明了船舶动态监测系统共享的必要性,并对提出的船舶动态监测图象共享系统做了介绍和分析.
赵静[6]2003年在《智能交通通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底层无线数据传输和终端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指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国内近两年来发展的课题。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的安排和智能运输系统在中国开发应用的实际状态,科技部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启动。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允而生的,它结合“长江安全信息播发及船舶动态监测系统”项目,详细讲述了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试验,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 1.构建了“长江安全信息播发及船舶动态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该系统是基于智能交通通信平台的一个典范应用; 2.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船舶终端; 3.设计了在VHF信道中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案,并在实际环境中实现了无线数据的传输。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所提出的智能交通通信平台的构建和在VHF信道上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案,均体现了通信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本研究中开发的船舶终端目标板可为实验室的后续研究提供实用的研究平台。
杨洪芹[7]1995年在《GPS船舶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库管理》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 DDE 动态数据交换协议在船舶动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介绍了系统在船舶动静态数据处理方面的实现方法.
夏志忠, 马红, 王淑静[8]1999年在《船舶动态监测系统的实现》文中提出GPS(全球定位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们广为利用的全球资源,本文介绍的船舶动态监测系统即是利用GPS定位技术,通过无线传输实现对移动船舶的实时监测和跟踪,在对移动目标的管理和调度方面提出了新思路。系统软件是利用VisualC++编程,实现移动目标在电子海图上的叠加显示,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的建立、数据的接收与销定处理、电子海图的显示以及网络功能的实现。
刘人杰, 赵起文, 杨庆岩, 夏志忠, 王淑静[9]1993年在《GPS运动目标跟踪系统》文中提出本文以作者研制并已实际运用的船舶动态监测系统为基础,讨论 GPS 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的一般构成、技术性能、设计原理及其推广应用。
靳智[10]2012年在《基于AIS的控制河段船舶视觉跟踪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内河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不断攀升,内河通航压力逐渐增加。由于内河存在较多弯曲、狭窄的控制河段,加之部分船舶违章航行,极易造成航道拥堵与交通事故。控制河段的船舶通航指挥监控主要依靠瞭望与VHF通话,既缺乏通航船舶的状态和图像信息,又耗费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按照“数字航道”的建设要求,在控制河段信号台智能辅助指挥系统的建设中,丰富的船舶图像信息有助于制定通航决策,提高通航效率,减少事故并加强执法力度。为此,展开了融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与闭路电视(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CCTV)技术的船舶智能跟踪监视系统研究。论文提出了基于AIS的船舶视觉跟踪控制系统,着力解决控制河段目标船舶的视觉跟踪难点,并实现船舶视觉跟踪系统的智能化。系统自动完成船舶航行状态信息的采集与解析,并建立本地视觉监控坐标系。在目标船舶跟踪过程中,首先完成目标船舶的初始对准,并根据船舶的航行状态参数进行动态预测跟踪。为了提高跟踪精度,辅以图像识别的方法校正船舶的位置误差和预测误差。与此同时,根据设定的目标图像放大倍数和物距的变化自动调节焦距。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内河航道船舶视觉跟踪技术发展现状,设计出了AIS与数字云台摄像机联动的目标船舶跟踪控制平台,完成了设备选型。(2)在本地视觉坐标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视觉跟踪控制算法。在静态对准跟踪的同时,按相等的时间间隔预测跟踪角度以平滑图像和消除跟踪滞后,并着力解决误差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3)根据视觉跟踪监控系统的多任务具有较高实时性要求,构建了基于多线程的软件框架,设计了各线程的具体工作流程。深入地进行AIS信息采集与解码研究,同时完成了基于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实时视频采集。
参考文献:
[1]. 船舶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D]. 王飞舟.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全球定位系统船舶动态监测系统[J]. 刘人杰, 赵起文, 杨庆岩, 夏志忠, 王淑静. 船舶工程. 1994
[3]. 现代船舶动态监测系统介绍[J]. 娄玉芹. 辽宁交通科技. 1996
[4]. 基于激光三维视觉的船舶靠泊动态监测技术[J]. 闫晓飞, 刘泽西, 李颖, 刘瑀, 周颖. 激光与红外. 2016
[5]. 船舶动态监测的共享[C]. 邹翔, 刘玉民. 船舶通信与导航(1995). 1995
[6]. 智能交通通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底层无线数据传输和终端的研究和实现[D]. 赵静. 大连海事大学. 2003
[7]. GPS船舶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库管理[C]. 杨洪芹. 船舶通信与导航(1995). 1995
[8]. 船舶动态监测系统的实现[J]. 夏志忠, 马红, 王淑静. 微计算机信息. 1999
[9]. GPS运动目标跟踪系统[C]. 刘人杰, 赵起文, 杨庆岩, 夏志忠, 王淑静. 中国航海学会1993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1993
[10]. 基于AIS的控制河段船舶视觉跟踪控制系统研究[D]. 靳智. 重庆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