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连续变暖条件下处理海水中的诺卡氏菌_海水鱼论文

如何在连续变暖条件下处理海水中的诺卡氏菌_海水鱼论文

持续升温下如何治疗海水鱼诺卡氏菌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水鱼论文,诺卡氏菌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水温的升高广东省海水鱼的诺卡氏菌病也迎来了高峰。笔者对珠海斗门地区池塘养殖的海水鱼诺卡氏菌病的发病情况做了调查,下面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把海水鱼诺卡氏菌病在养殖池塘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做简单介绍。

      诺卡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发生诺卡氏菌病以后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有些人员在鱼发病后按照常规细菌病外泼抗菌药物或按照寄生虫病外用杀虫药物进行治疗,造成死亡大幅增加的情况在斗门地区屡见不鲜。

      诺卡氏菌繁殖温度为12℃~32℃,适宜繁殖水温为25℃~28℃,在斗门地区除夏季高温期以外的养殖时期都有发病,发病死亡高峰在水温为25℃~28℃的春末和秋末,在斗门地区也就是每年的4月、5月份和11月、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养殖的海鲈、尖吻鲈、紫红笛鲷、金鲳等都有发病,其中海鲈和尖吻鲈养殖量较大,发病率也较高。鱼体规格越大,发病越严重。

      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烂和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形成肉芽肿,有的鱼肌肉、鳃丝上也可以看到有白色结节。发病初期体表有点状出血和小的溃疡灶,同时鳃盖、颌部、鳍基等处也有溃疡灶。有的病鱼解剖后可见脾脏、肾脏、肝脏等内脏器官上有白色结节,有的病鱼皮下肌肉和鳃丝上也有白色结节,有的鱼肌肉局部溃烂,在体表形成大的脓肿。

      根据发病时间、发病水温及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取少量结节内容物或脓肿内的浓汁做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丝状细菌,即可进一步确诊。

      诺卡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诺卡氏菌是池塘中的常在菌,广泛分布在水体、底泥中,池塘养殖鱼类发病与池塘水质环境密切相关。建议在发病高峰期控制投料,及时稳水、调水,保持水质稳定,同时提前内服有关药物,预防效果更好。

      诺卡氏菌病是慢性病,如果单纯诺卡氏菌感染,一般死亡量不大,前期单纯由诺卡氏菌引起的体表浅表性点状溃疡,内脏基本没有形成结节时,通过调节水质,内服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效果较好。

      联系电话:010-84395183

标签:;  ;  

如何在连续变暖条件下处理海水中的诺卡氏菌_海水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