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户部官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咸丰论文,户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钱币学论坛
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是迄今存世较多的清政府发行的纸币。它虽流通不到十年(咸丰三年到同治元年),但对我国纸币的发行和影响却很深远。
一、户部官票发行的过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国军起义,政府财政支出浩大,战争又失利,为了解救危机,清廷大臣纷纷提出发行纸币的动议。
咸丰元年九月十九日,陕西道监察御史王茂荫奏请发行可兑现的纸币,认为可救一时之需,且可一劳永逸。但咸丰帝并没有采纳,只将奏折批交户部等商议。二年九月左都御史花沙纳也奏请行钞,并列造钞,行钞及换钞条目32条,列使用钞便利14条。咸丰帝亦只谕示“花沙纳奏请行钞法一折著前派会议筹备军饷之王大臣等一并会同户部评议具奏”。评议结果亦人是维持现状。但终因军需河饷开支迫切,于三年正月十九日大学士管理户部祁隽藻等奏拟请试行钞法。当天咸丰帝不得不下旨“户部奏请派员会筹试行钞法一折,著派左都御史花沙纳、陕西道监察御史王茂荫同户部堂官速议章程奏明办理”。二月二十七日花沙纳、王茂荫等绘制官票样式进呈,并订立18条章程。咸丰帝即颁发谕旨允许行钞。旨称“兹据花沙纳等公同酌议具奏,并绘具官票式样进呈。朕详加披览,所拟章程各条尚属周密,著照所请定为官票名目,先于京师行用,俟流通渐广,再颁发各省一律遵办。官票之行与银钱并重,部库出入,收放相均。其民间行用银钱私票仍听其便,商贾交易亦不致稍有抑勒,询为裕国良法,总期上下相信,历久无弊,即使国内充裕。官票照旧通行”,并要求户部刻印告示“并著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一体出示晓谕遵行。”
官票发行后,因不能兑现,受到多方抵制,当权者没有认识到这是违背了当时的客观经济规律,而说成是银票数额太大,不便交易。因而在咸丰三年九月十八日召开会议研究银票必须辅以钱钞以利通行,得到咸丰帝的旨批,并在十一月十七日拟定了宝钞章程,十二月初二印制成一批大清宝钞。在咸丰四年搭放宝钞,更加引起市场混乱和官票、宝钞流通阻塞。政府虽设“四乾五宇官号钱辅”即乾恒、乾豫、乾丰、乾益官号和宇升、宇恒、宇丰、宇泰、宇谦钱铺,在驻军处设广益、广通、广亨、广盛四官号承办兑换事宜,但这些官号本身也发行钱票,当持官票要求兑现时,也只给这些官号发的钱票,而拿不到现钱。因此持票者纷纷折价行用,刚发行的宝钞一千文只值七、八百文制钱。这已不再是靠谕旨或法律所能控制,官票、宝钞信誉降低,各种弄虚作假,贪污枉法现象产生。咸丰四年三月初五王茂荫虽再次上奏提出官票和宝钞实现兑现的修正办法,但咸丰帝反说他的意见是有利商而不利国,不知大体而不可行。票钞价值继续下跌,咸丰四年五月一千钱钞在京城只值四、五百文,到九年贬值了75%,十年更贬值到了90%以上,每两银票只能相当200文制钱(一两应合2000文)。这样不得不在咸丰十年二月初九决定停发钞票,但仍能在市面上流通。咸丰十一年一千宝钞只值十几文,实际上已成为废纸。到咸丰帝驾崩也没有下达废止票钞的谕旨。只是到了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初七才正式下旨由同治二年开始各省地丁某项一律停收“钞”、“票”。流通近十年的官票、宝钞寿终正寝。
二、户部官票的几个特征
户部官票因发行时很慎重,因此与以前元代、明代宝钞相比较,有以下几点发展。
1.纸币上不但有年号,并填写有制钞年月日,这在元代至元、至正宝钞、明代大明宝钞上都是没有的。
2.纸币上开始有编号和冠字。
3.无论制钞年月日或编号、冠字均逐张填写,并且字体非常工整。
4.初期户部官票在右上角加盖有付库日期,左上角盖有“正郎×”“副郎×”验讫骑缝印,表明其发行有严格的制度。
5.背面空白,可填写流通记录。
6.印钞纸张上已加上细的纤维丝,加强其防伪性。
三、户部官票的票幅和图式
户部官票1、3、5两票幅25
15cm,10.50两票幅32
19cm.用高丽苔纸、靛蓝色印制。图式见附图1、2。通过大量实物观察,在具体图式上不像现代纸币那样统一,其中“咸丰”和面值等在字体上大体有粗细之分,字型上也有大小之别。通常所见咸丰叁和肆年版字型细小,而肆年以后字型则粗大。叁年早期版在左上角无“每两比库平少陆分”字样,以后叁、肆年版可见用黑墨加盖上列字样,到肆年以后就用靛蓝色把该字样直接印在票上。在四周云龙纹的细节上,不同版别还可找到龙有五爪或六爪的差别等。由于印刷时刷蓝用色太浓,造成某些票面字迹、花纹的模糊。
四、官票的年号
户部官票从咸丰叁年(1853年)开始制造,一直用到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初七明令废止。实际流通不到十年。现见官票上的年号,只有叁、肆、伍、陆、柒年。所见实物的年号大部为手写,因此有“四”、“肆”、“五”、“伍”字体的差别。各年号均有部分的年和月数,用黑色木戳加盖上去,木戳也有大小之别。
虽然官票年号最晚只见到柒年,但发行并未停止,这从官票加盖的印章上可看出来,如盖有“拾年夏季颁发××”“十一年春季改发江北”等。
在咸丰叁年早期官票上,右上角还加盖有×月×日付库”字样。如研究官票年号的填写日期和付库日期的间隔,则很有意思。我们见到的一两官票在五月初六填写,付库为五月廿一日,相隔15天,五月十九日填写,付库为元月初二,相隔13天,六月十二日填写,付库为六月廿一日,相隔9天,八月初六填写,付库为八月十一日,相隔5天。日期间隔逐步缩短,表明填写赶不上发行。由于发行量的增加,以后发行的官票上就取消了付库日期的记录。
五、官票的冠字和编号
官票的编号,对早期咸丰叁年的官票,当时有明确的文字证明。第一批官票一两冠字为“天”,五两为“地”,十两为“宇”,五十两为“宙”。以后七月初三户部折又批添造三两官票,冠字为“日”。据最初拟定试行官票章程十八条(1),初次造票十二万两,发行比例是每一万两发一两票500张、五两票400张、十两票250张、五十两票100张,所以十二万两中应有一两票6000张、五两票4800张,十两票3000张、五十两票1200张,因此天、地宇、宙四种票冠字的最大号码相应的是“陆仟”、“肆仟捌佰”、“叁仟”、和“壹仟贰佰”。但是实际上有的号码超过此数,如10两票宇字已见有4151号,表明当时的发行量已超过原规定的12万两。
第一批官票在京城发出后太平天国北伐军已跨过黄河天险,户部顾不得观察官票试行的后果,在咸丰叁年七月廿一日经咸丰帝旨批官票向全国推行。加紧印刷200万两,共18万张官票。其中颁发粮台25万两,各省藩库175万两。一、三、五、十及五十两冠字分别为仁、义、礼、智、信和宫、殿、盘、郁、楼。
根据咸丰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奏准推行的官票章程六条(2),其配发比例,每一百两有一两票2张、三两1张、五两票1张、十两票4张、五十两票1张计算,则各冠字应有的最大票号为,仁字5000号,义字2500号、礼字2500号、智字10000号、信字2500号、宫字35000号、殿字17500号,盘字17500号,郁字70000号,楼字17500号。但是据实物观察,颁发粮台的除叁年以外,以后肆、伍、陆、柒年对仁、义、礼、智、信等冠字还继续填发,如肆年1月27日有礼字10122号,伍年6月12日有礼字25091号,柒年4月3日有礼字42713号。
这些冠字除“天”“地”“宇”“亩”“日”字为手写外,均用黑色木戳加盖。
据实物观察各年份所采用的冠字,按发向京城、各省藩库和粮台而有所区别,详见下表。
表一
叁年 肆年 伍年 陆年 叁、肆、伍、陆、柒年
京城 省藩库 京城 省藩库 京城 省藩库 京城 省藩库 粮台
一两天宫 月观 列采 暑甲仁
三两日殿 盈飞 张仙 往对义
伍两地盘 吴图 寒灵 秋楹 礼
拾两宇郁 辰写 来傍 收肆 智
伍拾两 宙楼 宿画启 冬筵 信
这些冠字均按千字文排列,但其中跳越过几个忌讳的字如“元”、“黄”、“洪”、“荒”、“禽”、“兽”等。
同一冠字除颁发粮台外均没有见跨年的。
咸丰叁年以后冠字的编号数没有记载,但大部分均有几万号,其中已发现实物的最大编号为咸丰肆年拾两,编号为写字十万另肆千捌佰伍拾玖号。结合前述各面值官票发行比例,拾两票应是发行张数最多的。
六、官票的流通地域
自京城推行官票以来,发行流通就受到各种阻力。发行时只规定可在市场上换成银和钱,但并没有规定可在官银钱号中兑现,因此官票实际上是不兑现的纸币。政府发出时是按银八票二,后改为银票各五。但实际上连制钱都很难换到。拿到官票的人,只好低价换出。一些有权势的官吏,用低价买进,作为付赋税等之用从中渔利。只有京城及福建、河南、陕西、甘肃等省推行官票比较积极。官票实物最常见的是加盖红色直隶、南河印章。另一则是加盖粮台作为军饷。这些加盖均可在跨省范围流通。
七、官票的票根和再编号
官票的票根很少见有实物证据。但官票的两侧均见有骑缝章。不但正面有,有的背面也有骑缝章。说明是发行前加盖的。现见有一张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两官票照片(图3),右侧带有票根,宽约7.5cm,除标有同样编号外,还有主政徐的签字和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及骑缝汉满文“户部堂印”章,证明右侧票根是发到某部门后,由该部门留存作为凭据,左侧应是户部发出官票后留的存根,但迄今未见该存根的实物。
官票发付到藩库、粮台等部门后,有的还进行再编号,现见二张五十两官票实物,在画字壹万玖佰柒拾陆号的官票上,正面盖有庚字陆千壹佰伍拾玖号。另一张画字壹千壹佰陆拾壹号官票,再编号为庚字叁千柒佰肆拾壹号,反而比原票编号大,二张票的再编号字体相同,是同一时间加盖的,但并不是按次序地编号。另见一张五两官票,为咸丰五年綵字贰万捌千陆佰贰拾五号,加盖有续岁字第伍千陆佰贰拾叁号”,均证明是发行到当地后编的号。还有直接盖有未编号印记的纸币,这种编号的冠字和时间、地区均值得研究。
八、官票的制造速度
官票在印好后,由记号员填写日期和编号,如果研究填写日期和编号的关系,就可以得知每天编写了多少个号码。根据实物资料。第一批天字号壹两票,在五月初六的同一天有177号和443号,表明这一天至少编了326个号码,现列出一两票天字号实物的日期和编号(表二),可看出如从较长时间统计,则在一个月内至少填写4475个号码,平均每天148个号码。
咸丰肆年以后填写的速度加快,以肆年七月初八填写的两张一两列字34527和39640号来看,两张相差5113号,说明当天至少填写了5113个号码。更有甚者丰陆年正月二十一日填的三张冠字为“甲”的官票,与码为8922、9855和19829,最大和最小差10907号,表示同一天至少填写了10907个号码。
表二
日期天字号码
咸丰三年五月初六 117
咸丰三年五月初六 443
咸丰三年五月初十 1092
咸丰三年五月十二 1212
咸丰三年五月十五 2144
咸丰三年五月十五 2165
咸丰三年五月十九 3199
咸丰三年六月初五 4634
九、官票的流通记录
官票背面为空白,供流通时记录之用。从实物背面记录来看,其中有研究价值的图章和文字如“藩库戳记查验鲜明”,表明该官票是真品,“咸丰四年十月廿日易州收藩库发出钞票”,既有年号又有收发单位和地点。“房钱库”表示发出部门。还有如“咸丰四年五月廿四日验讫”、“户部乾丰官号”“节慎库发”、“正镇右营七年六月内由藩司领回”等等。更有意思的在一张叁年十两官票上盖有“丰×赈务官票 遵照部行已由徐州道每两收钱壹千陆佰文此票只准持赴各处报捐上兑”。限定了该票的使用范围,并标明已贬值的额。
户部官票因有许多文字记录,给我们对它进行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材料。(1)(2)参见毛景安《宋元明清四朝纸币史略》,《香港钱币会会刊》第一期(1986年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