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薛晶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薛晶

薛晶

西山区前卫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逐渐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这一转变时期,德育教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的部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一批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德育也逐渐成为社会考核人才的重要部分。我国对于青年的德育教育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在于课堂中。教师将德育教育融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现如今处于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的行为,因此,将德育教育融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利于学生科学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课堂和德育教育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两者结合重要意义。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知识与德育融为一体,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学科渗透

引言: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是学生乃至教师的责任,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就要求教师将应试教育转向积极的素质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德育教育就成为教师的教育的一个重点。《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将德育教育融进信息技术课堂十分关键,只有学生拥有正确的加之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科学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进而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即将进行高等学府学习、与社会接触日益平凡的当代高中生来说,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一、明确机房使用规则,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文明使用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材,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知识学习以及上机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改正,自觉约束自己,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以求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进行教学。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教育同学们敲击键盘和鼠标时要用力适度,用力太大,容易损坏,在关机时,要正确关机不可直接关掉电源,可是,总有极个别同学记不住,这就需要教师时刻进行提醒,强化他们的记忆,把德育教育渗透做细,做深入,做持久。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介绍清楚一些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实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的明白一旦计算机病毒爆发,会对计算机形成巨大的危害,不仅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计算机系统的崩溃,甚至还会使网络瘫痪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要以身作则。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演示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就要有良好的操作习惯。比如:在存放文件时,应该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把文件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以便更好地管理文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通过观看规范的操作演示,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使德育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学生和教师带来教学上的便利,但是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其他的不利的影响,学生对于网络了解多,因此,部分学生会利用网络做一些影响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行为。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德育发展,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网络道德的宣传,使学生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到网络学习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网络信息垃圾,让学生从根本上规避到这些内容对青少年内心的影响。第二,要教育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部分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学习到网络的多样性之后就开始利用网络做一些影响身心发展的事情,例如网络游戏,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要首先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中的"垃圾",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上网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道德自律和行为的培养,把社会道德对信息行为的要求变成对自己的内在要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信息修养,从他律到自律转变。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部分的学习来源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教师自身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大部分的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的主机是控制着学生的电脑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电脑上看到教师对于某一内容的具体操作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操作步骤完整规范,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具体培养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积极的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二是自觉的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教学中去,尽可能的在实践教学中挖掘出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三是能够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力度,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德育问题,及时的引导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德育观、价值观。

结束语:德育教育具有广泛性,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几乎存在于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探求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的共存,寻找二者之间有效结合的方法,是每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为了找出合适的方法,探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严格遵循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本身的教学规律。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德"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 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 [J] .中国电化教育 ,20014).

[3]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 [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 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薛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论文_薛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