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九州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_循环经济论文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_循环经济论文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发展循环经济论文,启示论文,生态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60(2010)01-0029-06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按照K·波尔丁的观点,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的资源掠夺型和环境末端治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它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及发达国家环保新思潮的影响下,已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潜在的环境经济效益还需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充分显现,与国外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日本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最典型的是曾遭受深刻环境公害的重化工业基地-日本北九州市。

北九州,1963年建市,人口约100万,面积487.66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10月),因位于九州岛最北端而得名。它处于东京至上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占地理条件的优势,自古以来被誉为“通向亚洲的门户”。1901年,拥有第一座现代化高炉的国营八幡制铁所(新日铁公司的前身)正式投入生产,拉开了北九州工业化的帷幕。到上世纪50年代,钢铁、化工、金属、陶瓷等重工业迅速聚集,北九州一跃成为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作为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柱。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空气和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曾因大气污染,北九州市成为日本第一座发布烟雾警报的“七色烟城”,1968年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之一“多氯联苯污染事件”发生在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受害者达1万多人。[2]“公害事件”发生后,北九州政府、市民、企业、研究机构同心协力,开始采取措施克服公害问题,将“环境保护”与“产业振兴”进行统合,实施“产业环境化、环境产业化”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昔日的“七色烟城”变成“星空之城”(1987年被日本环境厅评为“星空之城”),1990年又成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的城市。[3]因独具特色的地方环保行动,北九州市在2002年召开的“有关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南非约翰内斯堡)上受到表彰。[4]伴随全球化进程和新环境时代的到来,北九州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和法律法规,并将战略意图很好地融合到相关的实施计划中,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北九州循环经济的经验分析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

二战后,北九州依托临近亚洲各国的地理优势,在日本“产业优先,增长第一”产业政策刺激下,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容量有限性的矛盾被迅速激化,这成为北九州寻求发展方式变革的直接诱因。

促使北九州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由于早期的工业化导致严重的环境公害;二是七国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及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低迷,政府和产业界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机遇;三是在遭受深刻的环境公害痛楚后,北九州把治理公害所孕育的技术及经验,当作宝贵财富及发展的动力,试图实现“城市复兴”,进而确定建设世界环境首都的发展战略。

1、反思环境公害

环境问题是循环经济概念产生的温床。北九州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相伴而来的是产业废弃物剧增,灰烟笼罩天空,附近洞海湾水域几乎成了沉寂的“死海”。因1968年发生的“多氯联苯污染事件”,北九州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500座环境危机城市之一。受此影响,以基础材料工业为核心的“北九州工业区”也开始衰落,工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最大的工厂-新日铁八幡制铁所从4万人减少降到不足1万人,大型百货店仅剩下1家。小学校被迫搬迁,整个城市死气沉沉。[5]“公害事件”犹如当头一棒,敲醒了北九州的环境意识: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容纳不了,发展难以为继。

“环境公害”促使北九州认识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及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因而,始于污染治理,并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生产方式变革成了北九州面临的重要课题。

2、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北九州经济增长迅速,但是,作为以钢铁制造、化工为中心的重化工基地,其废弃物剧增等其他环境污染一直是城市所面临的课题。1985年七国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北九州以面向出口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遭受严重打击,以钢铁行业为龙头的重厚长大型产业开始衰退,北九州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繁荣”到此彻底改变。[6]此外,70代以来两次国际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使日本经济陷入低迷,这就迫使日本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积极寻求经济振兴的对策,而循环经济在当时带来了希望。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出覆盖了环境保全、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等诸多领域的环境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2003年5月日本环境省发表的报告显示:2000年环境经济产值和就业效应分别达到29.9万亿日元和76.8万人,2020年预计将达到58万亿日元和123万人。[7]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1998年到2003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93亿日元,间接经济效益561亿日元,创造就业职位6470个,仅2002年由游客参观学习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到7365万日元。[8]236新兴的环境经济成了北九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3、建设世界环境首都的战略构想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的影响,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变革与创新成了北九州政府的当务之急。为此,北九州从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1992年,发起建立“东亚(环黄海)经济圈城市合作会议”机制,主导推进中、日、韩三国环黄海区域会员城市间的经济交流与环境合作。[9]2004年10月公布了包括250个具体项目在内的,以创建“世界环境首都北九州”为目标的长远规划。从“共同生存、共同创造”的社会层面,“以环境开拓经济”的经济层面,以及“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层面,整体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10]

(二)“北九州模式”的主要经验

1、战略规划引导

为破解资源、能源匮乏以及废弃物剧增引起环境公害的困局,日本1998年制定了《新千年计划》,提出了21世纪以循环经济为基调的发展目标。[11]

北九州自1901年国营八幡制铁所成立以来,在上100年“工业制造”的历史积累下,具有丰富的产业技术及人才优势。1996年2月,开工建设“北九州学术研究城”,为循环型技术研究及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撑。[12]目前,共有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学、北九州大学、新日铁公司、英国克拉菲尔德大学等在内的8个研究机关、40家企业进驻城内。[13]在机器人、半导体、汽车以及尖端环保科技等领域开展包括循环型技术在内的联合研究,并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从而奠定了北九州新型制造业城市的基础,也促使北九州发展成为日本新型产业化都市的样板。①

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1997年,北九州启动Eco-Town(生态城)事业,2001年在邻近北九州学术研究城的响滩东部地区,建设日本最大的生态工业园-北九州生态工业园项目,以此作为实施循环经济的载体,把新技术应用于产业化,将北九州建成一个领先的资源循环基地。②

以环境开拓经济,北九州凭借“通向亚洲门户”的地缘优势,积极推进“东亚(环黄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先后主办该区域城市市长会议,成立“东亚经济推进机构”,并以此为平台,开拓亚洲环境市场,如协助大连环境示范区项目建设,基于双方努力,大连市也在2001年被UNEP授予“全球500佳”奖状。[14]1996年,北九州拟定建设环黄海枢纽港的计划,进一步提高港口功能、构建港城一体化,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形成海陆空复合式运输网络,市区半径行程只有30分钟。[15]便捷的交通,为其构建国际资源循环体系提供了支撑。

综上,北九州谋求建立国际资源循环基地-“世界环境首都”的循环经济战略十分明确,相应的支撑条件具备。

2、保障体系健全

循环经济是一场变革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北九州为此建立了一个明确的导向、支撑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立法上采取了基本法统率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模式,搭建起多层面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其构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基本法,即2000年颁布《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该法明确了在环境立法过程中,立法、行政、国民、等协同参与的基本框架。第二是综合法,如《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公共清洁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第三是专业法,如《促进容器和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报废汽车循环利用法》和《绿色采购法》等。[16]

鉴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971年,北九州市先于中央政府成立了地方环保局,并制定了比国家规定更为严格的“北九州市公害防止条例”,为弥补当时国家法律上的漏洞,市政府还与市内的骨干企业签订了“公害防治协议书”。通过立法规定了企业和公众的“排放者责任”原则和“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同时,也规范了产(企业)、官(政府)、学(大学及科研机构)、民(市民)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责任和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可依。

(2)有效的政策机制

日本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融资税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占企业初步建设经费总额1/2~1/3,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的技术研发等。截止2005年,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共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其余为民间投资。③ 2004年,北九州还制定了对产业废弃物征税的条例,以促进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同时,在政府政策投资银行等的政策性融资对象中,那些与3R事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均可得到税收上的优惠,如企业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由非盈利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优惠利率贷款,凡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皆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3)强化行政管理,保障政策落实

2001年,日本政府机构实行重大改革,将原20多个部门合并为6个部门,并将环境厅升格为环境省。将原多个部门负责的废弃物管理职责统一划归环境省,由其废弃物再生利用对策部负责管理。北九州为落实资源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成立了环境对策组织,由环保局牵头,建设和交通部门配合,形成各部门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环保局环境经济部具体负责循环型社会建设工作,废物事业部和3个环境中心负责废弃物回收、分拣、再利用和最终处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环保局承担为入园企业协调办理各种手续,为企业合作利用废物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特别是该局提出北九州综合环境联合企业设想并已付诸实施,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传递,指导和服务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相互利用产业间的能源与副产品(废物),形成园区内企业间的产业链接,并与生活社区开展联合,实现园内外资源最优化。截止2004年10月已有17家企业加入到北九州综合环境联合企业研究委员会。④

(4)开展产、官、学共同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没有先进技术的投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日本2001年9月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上通过了“分领域促进战略”,[17]324选定以垃圾零排放为目标,将减量化技术,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及产业共生链接技术等作为重点研究领域。以2001年建设的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该园由“实证研究区”、“综合环境联合企业区”和“响滩再生资源加工区”三部分组成。“实证研究区”里有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实验及示范基地等16个,大公司(如松下、东芝、新日铁等)成为综合环境联合企业的股东。[8]231-234北九州把学术研究城的教育和基础研究、生态园的实证研究及产业化功能进行整合。[18]190依托北九州学术城的产业孵化作用,北九州在资源循环使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及环保设备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风力发电;生物技术、信息及网络通信技术等领域也发展迅速,从而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3、社会整体推进

(1)启动生态城(Eco-Town)事业

1997年,北九州启动Eco-Town(生态城)事业,目标是把学术研究城的科研优势,迅速应用到生态园的实证研究和商业化经营中,并引导大企业积极参与,从而促进产业环境化。生态园内的综合环境联合体大多由大公司(如松下、三菱电机等)入股组建,处理废物来自全国各地,范围主要涉及废旧塑料、报废汽车、医疗废物、废旧家电等七个领域。园内“静脉产业”完善了循环型社会的链接,处理的废旧物品大多来自当地,其目标是实现本地区废物的完全再生利用。生态园的规模聚集,促进了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北九州生态园既保持与原有传统产业技术的密切联系,又为“静脉产业”发展和循环型社会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平台。[19]

(2)开展多层次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消费

从2001年4月开始,根据《绿色采购法》规定,日本政府各机关在购买纸类、文具用品、汽车时,都要率先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20]323必须拟定年度绿色采购计划、定期报告执行结果。2001年,北九州举办以环境为主题的”北九州博览节,设立环境活动展示馆和绿色生活会馆,通过显示板、录象等向市民介绍本市克服公害、发展经济的过程和成就,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建设北九州世界环境之都的信心。为保持发展市民的热情,2002年召开以市民为主体的绿色宣传大会,推动市民、NGO及行政部门联合行动。[21]此外,还系统地编写了中小学综合环境教育辅导教材。2004年10月召开“北九州市环境之都创造会议”,制定北九州市民环境行动10原则,在全社会贯彻“共生存、共创造,以环境开拓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2]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日本北九州从环境公害中苏醒,把对环境的关注转化为行动,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管理与运营,取得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突出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及市民所起的相互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战略引导和重点推进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解决我国压缩型工业化产生的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应强化循环经济的战略研究和引导。借鉴北九州经验,把分散在多个部门分兵把关管理统一在国家、区域层次上的综合战略布局,将科技、教育、企业及产业规划结合起来,从战略高度引导生产、流通、消费观念、废弃方式等各个环节的变革。当前,着力解决高能耗、污染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以生态工业园建设为切入点,加强产业链共生体系建设,充分拓展环境产业的市场空间,激活循环技术的需求与供给,培育和壮大“静脉产业”。

(二)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2009年1月1日起,《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以此为基础,按照一致性、融合性原则,进一步调整、细化环保及资源能源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好操作、配套的法律体系。

在政策层面上,建立体系,公布循环经济政策清单。

1、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绿色消费;

2、推动政府绿色采购,如规定各级政府上报绿色采购计划,并公布执行情况;

3、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产业融合与升级,重点是落实投资和税收等的“绿色化”措施,如对废弃物回收处理与资源化行业、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及核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采取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措施,对企业新增的环保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并鼓励企业采用节能降耗和改善环境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坚决淘汰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的过剩生产能力;

4、设立循环型技术研发专项基金,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及废物资源化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

5、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循环技术中心,促使企业尽快成为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主体。

(三)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化、污染治理及生态工业共生链接等环境友好技术,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针对重点领域,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印染等行业,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制约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如依托优势资源转换的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已获多项国家级项目(973计划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四)开展国际循环经济合作

科技是循环经济的驱动力。当前,应利用发达国家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针对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时开展国外循环经济技术的调研和跟踪研究,适时引进其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及经验,并结合国情,进行再创新。北九州市拥有先进的环境科技和丰富具体的经验,它协助大连建设环保示范城的实践,成为中日环境合作的典范,近几年与青岛、天津等城市开展实质性的环境合作,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北九州正积极开拓亚洲市场,建立国际资源循环体系,我国应因势利导,以市场换技术,以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消费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其中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动力。当前,要大力开展各层次的绿色教育,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如鼓励公众使用环保产品,反对奢靡浪费,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实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循环经济的整体合力。

三、结语

日本北九州从深刻的环境公害中觉醒,把对环境的关注转化为行动,以环保开拓经济,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管理与运营,取得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突出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及市民所起的相互作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应追踪学习国外循环经济先进理论与技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引进吸收再创新,以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缓解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9-09-02

注释:

①[企画特集].新产业都市宣言!成长续ける北九州市の产业界[N].日刊工业新闻,平成19年(2007年)3月23日.

② 北九州市环境局环境经济部环境产业政策室.北九州ェコタゥン事业アジアにぉける「国际资源循环·环境产业热点」都市を目指して[Z]北九州市:北九州环境局,平成18年(2006年)5月.

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赴日考察团.从理念到行动: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主要做法[J].环境保护,2005,(9):68.

④ 资料来源:篠原弘志.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事[EB/OL],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ENRLP/Resources/460956-1115130616257/3_Eco_Town.pdf,2006-03.

标签:;  ;  ;  ;  ;  ;  ;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_循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