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下里巴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_杨晶洁

教育科研“下里巴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_杨晶洁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关于中小学教师是否也能够做科研这一热点问题上发表了很多见解,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有着更多的实践经历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些都是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去着手做教育科研的。

关键词: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认知偏差

正如看的论文里反复出现的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热潮那样,近几年来这个话题一直备受热议,但同时也说明这其中一定是具有探究和讨论价值的。

回忆一下自己脑海中对于教师的最初印象除开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记得最深的是韩愈《师说》里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这句话在曾经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教师角色地位,即教师的作用仿佛是一种工具,只是将客观的一些知识加以自己熟悉的的语言方式传递给学生。然而选择了师范专业之后,观念开始发生了转变,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的那样“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了引导者促进者。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变化也促进了大家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更深层的思考,但要想从一个教书匠里跳出来教师可不能仅仅只靠每天简单重复自己的教学内容,而是要去丰富自己去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且独具一格。提到如何创新就势必要走教育科研这一条路。既然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为什么现如今中小学教师真正的参与率却不高,仍然有不少专家在继续呼吁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到其中来,试图将中小学教师也能做教育科研也能做好教育科研这一思想观念根植于人们心中,拂开大家心中对于教育科研的畏惧心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深入研究共同开发新成果。

为什么中小学教师普遍对于教育科研怀有敬而远之的想法,具有一些认知偏差,从看的论文当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我认为重要的原因。

(1)认为教育科研都是做的高深的东西,只有大学教授以及高层次代表等才能写出来,自己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常常是处于一种还没开始就否定了自己状态中,但《出师表》里诸葛亮的一句“不宜妄自菲薄”说得好,我们不应当随意看轻自己,教育科研是否真的难以捉摸深不可测,是只有那些高层“阳春白雪”的人能做的,而走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中小学教师是“低层次”的教育实践者,更靠近“下里巴人”的状态。《浅谈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这一个论文里有一个观点很有新意,文中说教师从最初写教学日志,到逐渐有了想法试着写了论文,这就是一种教育科研。我想这个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不是难事,教学日志作为我们反思教学活动的一个必经过程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维的启迪和教育教学的策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教师仅仅是靠经验是不足以成长的,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才行。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论文巧妙地从教师职业必经的教学日志反思工作打开开展教育科研神秘面纱,让教育科研从高台上走下来,拉近了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距离感。

(2)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繁重同时还要兼顾到家庭事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更教师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一种浪费时间,可能会影响学生成绩,不如踏踏实实地抓教学。这背后是看轻教育科研的分量,这也影射了教育科研难以开展的第三个原因——意识薄弱。

(3)缺乏教育科研意识。在《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卷调查中有近一半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缺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这方面的学科知识。更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不会开展科学研究,缺乏一种科研的系统意识,更缺乏一种敢于尝试的勇气。

(4)缺乏学校专家等的支持。同样在《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卷调查中一半甚至七成以上的教师都赞成从事研究能够丰富学科知识前沿和开展研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表明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教育研究与学科教学相互关系。但近四成的教师表示缺乏专家的指导和学校等教育部门难以提供宽松的教育科研环境,这些因素都成为了那些曾经想要进军研究教师的阻碍。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正面例子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做法,学校校长各学科委员会等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系统,有问题可以一起解决。同时学校还设立了青年教师基金,每年提供专项研究经费,为教师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愿意做教育研究,敢于做教育研究。

(5)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过于功利,如今在应试教育之下升学率成为了社会衡量学校的标准,这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所以教师们更愿意花时间去抓教学而不是“空谈”研究。相反东北师范附属小学把教育科研纳入了教师考核的范围内,这一决定大大地促进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6)价值观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研究并不是指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很重要。当代很多研究者往往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什么热门就钻研什么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很难沉得住气。因为这些人往往是带着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去做研究的,想要快速获得短期效应,当回报姗姗来迟或者看不见可能性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究竟研究的课题是否对于实践有现实意义这些是他们一开始就没有考虑的,所以往往不如那些真心实意想要搞研究的人做得深,做得稳。这也是几年来很多研究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往往是脱离了实践在谈科研教育。

上述罗列的原因仅仅是五篇论文里的部分因素归纳,并没有展示完。看完了五篇论文之后不禁开始思考自己以后会做一名研究性的教师吗这样的问题,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小学语文教法老师常和我们说起的我们学院的学生出去工作之后校方的评价。各地实习校区的领导普遍认为我们院的师范生上手快,当起老师来像模像样,但是动力不足缺乏研究能力,比如对教材等文本的解读能力,分析能力。这是实话我们也得要认清自己,《礼记.学记》里曾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点。我们现在正是这样,学习之后了解到自己在研究能力这一块不足,那么在之后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工作中都要加强教育科研这方面的训练,研究的同时发挥中小学教师立身一线的优势,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地完善自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建辉《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2015年第7期

[2]鄙淑青《浅谈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探索

[3]吴娟《中小学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教而有道

[4]熊梅《立足校本教育科研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论文作者:杨晶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教育科研“下里巴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_杨晶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