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闫丹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A组,35例采用优质护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明显低于A组的74.29%;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4.29%,明显高于A组的74.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等特征,常合并颅内血肿、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由于重型颅脑损伤长时间昏迷,缺乏自主意识,抵抗力下降,极易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2]。因此,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次研究着重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及CT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受伤后昏迷时间在6h以上,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为4—8分。3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A组,35例采用优质护理的为B组。A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39.2±4.1)岁。B组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39.6±4.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 A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相关对症治疗及基础护理,防止发生院内感染等并发症。

1.2.2 B组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① 基础护理

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加强夜间巡视,防止发生坠床。患者术后取平卧位,去枕头偏向一侧,定期吸痰并清除口腔异物,痰多者可采取雾化吸入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翻身叩背协助其排痰,翻身时擦拭身体,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褥疮。加强静脉通道、鼻饲管、导尿管及气管插管等管道护理,定期清洁消毒预防感染。

② 心理护理

患者恢复意识后,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缓解其因突发疾病而产生的焦躁抑郁的心理压力,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消除紧张焦虑的不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③ 康复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早开展康复训练,预防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深静脉血栓。按照由上至下的原则,从肢体末端开始轻柔按摩、活动关节和肌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法逐渐加重,逐渐延长康复训练时间。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和体质,减少肺部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下床活动时由专人贴身陪护,防止发生跌倒。

1.3观察指标[3-4]

①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②观察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数用资料(n,%)表示;两组间同类数据的对比实施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B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明显低于A组的74.29%,以P<0.05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注:以P<0.05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普遍存在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表达自身病情状况。同时因机体发生应激性反应,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再发性血肿、呼吸道感染、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5]。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继发性伤害,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到治疗效果及预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危害。因此,精心优质的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的危重病情,改善预后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关健在于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重视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状应提前做出预判,并制定相应的护理预案。发现有脉搏减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体温升高等异常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应及时排除痰液,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做好留置管道护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定期为患者翻身擦拭,避免发生褥疮[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B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而B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临床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改善预后状况,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彩英,吴翠平,李丽文,等. 临床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0-12.

[2]戴国栋,汪娟,李文英.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36-137.

[3]王妍,乔巧娥. 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2):117-118.

[4]徐桂滨. 临床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9):223.

[5]张华英. 临床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2013,33(4):126-127.

[6]黄艳萍,何茹. 优质护理服务在重型颅脑损伤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518-5519.

作者信息:闫丹,女,1982年11月出生,湖南,长沙市第三医院,大专,护师。

论文作者:闫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探讨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闫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