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和方式论文_杜颖

讨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和方式论文_杜颖

茂名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广东省茂名市 525000

摘要: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使用建设生态水利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河流治理工作的效率,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河道治理是将生态理念与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能够改善生态水环境,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河道治理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水流治理理念,采用这种治理方法能够将水资源的污染降到最低。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治理方式

一、现代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思想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为了全面系统的理解生态水利的方法与理念,正确确立与把握河流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必须要相应的理念为基础和前提,此外还需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对现代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简要介绍:?

1.1人与自然相协调原则?

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科学观。人们在和洪水的不断斗争中在经历过挫折与失败后,不断学会和洪水相处,与大自然协调。换而言之,转变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为防止水对人类侵害与人类对水侵害相结合,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统筹管理。河道是在自然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人类选择在此休养生息,得以膨胀发展,然后人类便开始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环境。现在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开始主动追求与自然的协调,从而抑制与改善河道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1.2水利服务社会原则?

水环境、水安全以及水资源都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始终都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在农业社会,其是农业发展的命脉,而在当代社会,其是社会重要的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所以,应该将水利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化境之中,与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进步相联系。

二、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的基础?

水利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因素,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为追求经济的发展,从而缺少对生态水资源环境的重视。由此对河流治理的过程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治水理念,即“大灾兴大治”。由于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这种传统治水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新提出的“治水先行”理念还无法有效地应用于现代治水中,政府部门只有在遭遇一项严重的洪涝灾害时,才能真正地去考虑水利工程的建设的重要性,思考河道生态治理的建设方向。因此在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的过程中,需要对现代生态水利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2.1河流的水质污染严重?

水质污染是现代河道治理中最棘手的一项问题,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水质已经受到污染,80%的河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政府在治理河道污染问题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河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现代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使工业排放污水的处理不及时。第二点是河道在开发的过程中超出标准,造成河道内的水资源短缺,河流的自净能力也在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河道内的水质污染情况加剧。?

2.2城市河道的环境较差?

河道在建设时,大多采用直线的构建方式,且以平面建设为主,有利于河流的排入排出。在城市里的河道环境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城市生活的居民会将废物垃圾随意丢弃,会使河道的净化能力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河道内设置障碍物,使用混凝土搭建河床,会使河流的走向发生改变,造成断面的现象。严重时会使河流发生堵塞,不利于水流的流入与流出。?

2.3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河道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生态环境的污染使自然生物与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在运作的过程中,建设水利工程的效果就会由于水资源的污染而降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被破坏。因此为有效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效率,要按照生态坏境的实际发展情况,重视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三、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

3.1构建水安全体系?

水利安全防御体系主要内容有:生态环境用水安全、供水安全以及防洪安全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撑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安全防御系统必须要具备预警、信息采集、过滤分析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涉及水危机管理中的预防、应急救治以及控制等环节。其中预警功能主要有对地理、水质、气象、潮汐、水文与社会信息收集、整理、传输与判断。分析功能主要是通过统计法与机理法,依靠数学模型开展情景分析。而决策功能则是以情景分析为基础,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制定出适当的防御措施,为决策提供借鉴。?

3.2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控?

中国具有充沛的水资源,依靠各项资源配置与节水措施的落实,我国的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但若不及时进行相关研究,不从整体出发对加强管理监督措施进行研究,就没有光明的前景。部分地区有水质性缺水现象存在,就是由水环境承载力下降导致的。流域中的主要自然条件有:河道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以及水动力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决定了流域内水环境的基本承载能力。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的看待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且现在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已有下降趋势,我们必须对水资源开展节约、配置与包括措施,使得水资源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与改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来改变现在粗放型用水方式。通过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水平。通过加强地区协调、流域调度,将洪雨资源化利用准备作用,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3水生态系统的保护?

水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够体现在堤防与护岸工程、控导工程以及清淤清障工程等方面,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1)堤围与护岸工程。在河道治理中堤围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对确保水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新形势与新要求,大多堤围都需开展新一轮的加固建设。就设防标准方面,应该依照区域情况选择适当或适当超前的标准。但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在那些非城镇化河段,堤防建设要使用缓坡式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型式,从而有效避免千篇一律,而护岸工程要多使用干砌与抛堆的方式。?

(2)控导工程。所谓的控导工程就是指节点上各种船闸、水闸等对河相变化、水沙分流器主动控制调节作用的水利枢纽设施。这种工程,尤其是关键节点上的大型控导工程由于可以改变河道的分沙与分水条件,会对整个河道产生影响,一定要论证充分,根据潮汐作用、河流动力以及泥沙冲泥的规律性,对环境、生态因素等影响进行统筹考虑。在工程上护岸设施与消力池不仅要保证工程安全、维护河势河床的稳定,还要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活动以及人与水的亲近,要顾虑到水生生物的洞游特性,并通过适当的措施为其提供便利,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顾虑到工程措施的可逆性,从而为可持续使用奠定基础。

(3)清淤清障。清淤工程量一般较大,水下作业较强,应该将各项控制措施做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航道围护行清淤与环保型清淤。而清障工程应该对河道堤防范围内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的人工建筑物,根据一定的洪水设计标准开展清理与拆除工作。

结束语:?

在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原则,才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的兴建,能够改善生态水环境,节约水资源。对河道生态水利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应用相关理念,合理规划河道治理方案。将河道生态治理的方法有效地应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促使河道治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馨,徐燕,仲兵兵.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12):145-146.?

[2]徐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196.?

[3]贾玉爱.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美化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2,20(05):60-62.

论文作者:杜颖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讨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和方式论文_杜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