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亚太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亚太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俄罗斯独立后曾一度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其后逐步调整为以西方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全方位外交,亚太外交在俄整个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不断加强,其主要意图是:
(一)政治上不甘心当“二流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国登上国际舞台,将西方制度和价值观作为其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奉行避免对抗、谋求合作、融入西方世界的方针,以图获取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但结果是西方援俄“口惠而实不至”,并且附有许多苛刻条件,俄的经济形势未见好转且每况愈下,政治上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流国家”。俄国民乃至领导人对上述外境普遍产生了“压抑感”和“失落感”。尤其是今年以来,新议会中民族主义势力增强,政府中务实派占优势,亲西方的“民主派”力量削弱,军方影响上升,要求维护民族利益、恢复昔日大国地位的情绪日趋强烈。为此,俄领导在调整西方政策的同时,努力加强亚太外交,既寻求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借此显示俄外交的独立性、以改变西方“小伙伴”的屈从地位。
(二)看重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资源已长期开发,而亚洲部分的经济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俄意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亚洲部分在国民经济及安全方面所处的地位会愈发显得重要;把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远东和西伯利亚由战略资源的储备地带变成资源开发区,将是“俄罗斯唯一能藉以蓬勃复兴的巨大潜力”①。俄还认为,亚太地区目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投资增长快、贸易持续发展、区域合作不断拓展,未来的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因此,亚太地区对俄的重要性更显突出,该地区国家与俄合作的潜力巨大,并能在俄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俄急切需要调整政策,积极推进新亚太外交。
(三)充分体现俄是欧亚大国的特殊地位。俄强调,它不仅是欧洲国家,而且也是亚洲国家,强调亚洲的地理中心就位于俄国境内。据此,俄急欲发挥与其欧亚大国地位相称的影响和作用。叶利钦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中指出,加强亚太外交,可以“实现同西方关系方面取得均衡的可能性”,这样也就更“体现我们的欧亚大国地位”。1994年2月15日的《真理报》指出,“俄罗斯的发展要适应它在欧亚大陆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亚洲、西方和东方连接起来的世界大国的地位”。俄外长科济列夫更明确表示,利用欧亚大国“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俄罗斯重要的对外政策任务。
(四)谋求成为亚太事务的“全权参与者”。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目前俄罗斯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由于国内困难严重,影响力已明显减弱。但它仍力求维持并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和影响,积极参与亚太事务。不久前俄副外长帕诺夫明确表示,1994年是俄罗斯的“亚洲年”,俄不仅要保持同亚洲所有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要积极参与到亚太地区所有重要的政治、经济事务中去,以促进该地区的稳定、安全与合作。在此思想指导下,政治上,面对美国力图主导亚太事务、日本期望发挥“核心作用”的新形势,俄试图在亚太地区积极地参与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保持其应有地位。也就是说,要在俄、美、中、日四国之间建立起均衡关系,排除任何一国对本地区的主宰、控制。经济上,在当今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俄的目标是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吸引该地区的技术和资金,促进俄的经济改革,加速与该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接轨,提高自己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进程中的影响。科济列夫1994年7月11日曾对记者说,“在亚太地区进行密切的经济协作直至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俄《独立报》5月27日也强调,“俄国今后在亚洲的存在完全取决于它参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能力”。当前,俄在该地区的战略方针是“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有效加入亚太地区的国际合作”。在安全事务上,俄希望通过建立亚太安全机制,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主张美、俄、中、日四大国加强协调,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而不是由某一大国单独起主导作用。
二
俄罗斯出于以上种种考虑,制定了实施新亚太政策的主要措施和步骤:
(一)着力改善和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建立周边“睦邻带”。
1、优先发展和巩固同中国的关系。近两年来,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俄认为,从地缘政治看,中国对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俄的最大邻国,中俄有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具有传统友谊,同中国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有助于改善俄周边环境,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从经济上看,两国互补性很强,俄国对华保持和发展稳定的经贸、科技方面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助于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参与亚太一体化进程。中国的经济改革经验值得俄研究和借鉴。从世界格局看,俄倚重中俄关系可以平衡俄美、俄欧关系。从亚太地区看,倚重中俄关系可以牵制美国和日本。同时,俄还需要借助中国的地位和影响跻身于亚太事务。基于上述认识,俄政府强调在其对外政策中,中国占“优先地位”,与中国发展关系不受俄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俄新议会1994年4月25日举行的俄中关系听证会的结论是“发展俄中睦邻友好关系符合俄罗斯长远的民族利益,有利于亚太及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俄中之间的互利经贸关系是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参与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因素。”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首次正式访华,同中国签署了强调睦邻友好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签订了24项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叶称这次访华“开辟了俄中关系的新纪元”。199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76.79亿美元,中国继德国之后成了俄第二大贸易伙伴。1994年也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俄提出建立面向21世纪的俄中“建设性伙伴关系”。今年9月江泽民主席对莫斯科的成功访问,两国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使两国关系又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2、争取改善同日本的关系。俄罗斯与日本建立良好关系是其在亚太地区“取得有份量的地位”的重要条件之一。科济列夫称“日本是俄罗斯在远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对俄也有很大的吸引力。1993年10月叶利钦访日以来,俄积极谋求与日本改善关系,主张扩大与日本的政治对话,协商解决领土争端。两国签署了俄日《东京宣言》和《经济宣言》。1994年3月日本首相羽田访俄,四岛归属问题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彼此立场均有松动。俄承认“日本同原苏联签署的所有条约和其它国际协定在日俄间继续适用”,日本不再强调“政经不可分原则”,表示继续支持俄民主改革进程。
3、努力扩大同韩国的合作,同时保持同朝鲜的关系。俄罗斯将韩国视为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希望吸引韩国的投资,以帮助俄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1992年11月,叶利钦总统出访韩国,俄韩签署了《俄韩关系原则条约》和一系列协议。之后两国关系发展较快,贸易额呈上升趋势,1993年约为15亿美元,预计今年有可能突破20亿美元。1994年6月韩国总统金泳三实现访俄,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韩联合声明。与此同时,俄近来努力修补同朝鲜的关系,派出特使抵平壤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双边关系,并拟在俄韩朝三国间开展互补性经济合作。
4、恢复和发展同印度、越南的关系。印度和越南是原苏联的传统盟友和军事盟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冷落和疏远了与它们的关系。鉴于印度是南亚大国,俄在越南金兰湾有重要海军基地,俄罗斯希望在互利的基础上同这两个国家发展务实的经济、贸易和军事关系。近两年来,俄在发展对印关系上采取主动姿态,1993年1月叶利钦访问印度,1994年6月俄邀请印度总理拉奥首次访俄,使俄印关系进入了“建设性合作”的新阶段。俄越关系一度停顿后近来也得到了恢复。今年6月俄邀请越南政府总理武文杰首次访俄,双方签署了《友好关系基础条约》,越南同意与俄继续合作使用金兰湾海军基地。
5、参与东盟地区组织的活动,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关系。1992年7月起,俄罗斯成为东盟的“协商伙伴”,每年与东盟外长会议进行磋商和对话。1994年7月起,俄又成为东盟地区论坛18个成员国之一,与亚太地区各国共商该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俄罗斯与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积极参加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1、开放远东,吸引外资。俄认为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东北亚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其亚洲部分经济发展的最好出路。叶利钦在访问韩国时提出33个合作开发项目,希望获得韩的资金和技术。韩国已准备在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资源方面予以合作,对参加由俄雅库特通往韩国的5400公里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建设工程以及在纳霍德卡创办韩国工业区等合作项目抱有极大兴趣,并允诺向俄提供曾中止的30亿“一揽子”贷款。叶在访日时也表示,俄希望成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现报道,日已同意与俄联合开发远东的三个“自由经济区”,加强对俄中小企业的投资,并允诺向俄提供18.2亿美元的贷款。为促进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俄罗斯制订了优惠政策,并将远东太平洋沿岸的堪察加、纳霍德卡和萨哈林等地开辟为“自由经济区”。
2、扩大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合作。1992年,俄在对外贸易额总体下降的情况下,与亚太国家的贸易额反而有所增加,其中与中国、韩国、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50亿、17.5亿和15亿美元。1993年,俄与该地区国家的贸易比重已在俄外贸总额中超过三分之一(220亿美元)。亚太国家在俄的合资、独资企业也在迅速增加,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已约有1000家合资企业。
3、恢复、拓展亚太军火市场。近年来俄努力恢复武器出口,极力在亚太地区为军工产品寻求市场,以此作为赚取外汇的重要来源和改善同亚太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4、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俄对图们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开发有兴趣,并一再提出希望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同时表示愿加强同东盟等地区组织的合作。
(三)谋求建立亚太安全新机制,维护俄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1、对建立亚太安全机制趋于灵活、现实。俄外长科济列夫1994年1月访华时阐述的构想,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倡导的亚安体系明显不同,未再强求统一模式,而是主张建立一种多层次、多渠道的亚太安全磋商新机制。具体办法是,根据各国参加每个具体安全机构的意愿,分阶段、多方案、不同步地进行;结合双边关系特点和次地区的内部形势,从局部地区的协议发展成整个地区的结构网络;从单项合作的简单形式向全面合作的复杂形式转化。1993年10月在莫斯科“新俄罗斯在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俄方也明确表示,建立多边安全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很快实现。
2、推动建立东北亚安全协商机制。俄认为目前它在亚洲的安全利益主要体现在远东地区,该地区有俄日北方四岛归属之争、朝鲜半岛对峙、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等可能引发争端的问题,因此建立东北亚安全协商机制已成为紧迫问题。1992年11月叶利钦访问韩国时曾提出建立“东北亚多边磋商机制”,其基本设想是:(1)就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进行多边磋商,首先可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以此作为建立有关次地区和亚太地区多边安全谈判机制的第一步。(2)有关国家建立“地区冲突调解中心”,以防止该地区军事局势紧张。(3)建立“地区战略研究中心”,对该地区各国军事预算、军事理论、兵力部署等进行分析。此外,1994年4月韩国国防部长李炳台访问莫斯科期间,俄要求韩国同它一起在东北亚建立多边安全体系。韩国认为这是俄国首次在这个问题上积极谋求韩国的合作。
3、强调保持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在亚太地区短期内难以形成多边安全机制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了自身安全坚持要在该地区保持一定的军事实力。俄已改变放弃使用越南金兰湾基地的考虑,并于1993年5月同越续签租用金兰湾基地至2004年的协定。叶利钦曾表示将从北方四岛完全撤军,但后又决定将撤出时间推迟。
综上所述,俄近年来已日益重视亚太外交,这将成为俄外交政策的一大趋势。随着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俄的亚太外交今后还会进一步加强。
注释:
①见俄罗斯《外国问题研究》199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