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成为未来科学巨人的向导吗?_亲子成长论文

你能成为未来科学巨人的向导吗?_亲子成长论文

你能成为未来科学巨匠的引路人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巨匠论文,你能论文,未来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开始进入新技术革命的时代。人类进入了新的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随之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从小培养儿童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勤动手、善动脑的习惯。

然而,近年来,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他们往往把获取知识、发展智力视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方法。于是,让幼儿过早地识字、读大量的外语单词、做大量的习题、使孩子长期置身于读书、作业的知识封闭圈里。而对孩子感兴趣的周围生活、事物,家长却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让问、不让说、不让摸、不让做、甚至连穿衣、吃饭、做值日这些事家长也包办代替。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压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对生活探究的愿望,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那么,在家庭中该如何锻炼和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呢?

一、解放孩子的手,引导并创设条件让幼儿动手操作。

人的手是触觉器官,是游戏器官,是劳动器官,也是智慧的器官。人的手有特别丰富的神经,能完成十分精细的动作。手的动作内化在大脑中,就能产生思维,产生智慧。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们,必须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首先,家长要放手,孩子要动手。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应训练他们动作操作。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学穿衣,学吃饭,学会生活自理。特别要教孩子学会使用筷子、系鞋带之类精细的动作,以培养幼儿手的灵活性。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鼓励孩子勇于探索。

许多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把新买的玩具拆了而大发雷霆;因怕幼儿动而将录音机、电视机束之高阁;因担心割破或扎坏孩子而将剪子、小刀等藏起来……孩子什么也不敢摸,什么也不敢碰,久而久之,只好放弃对这一切的探究。

家长们却不以为然,认为那些拆拆卸卸、抠抠剪剪实属不务正业。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证明:有才能的人,往往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就曾在抽屉里养老鼠:“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曾用胸脯孵小鸡。可谁又想到他们会是后来的科学巨匠呢?因此,聪明的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恰当地给予引导,及时地加以培养,说不定会培养出未来的“爱迪生”呢。

在家庭中,不仅不能阻止孩子做,还要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去做。双手精细灵巧的动作和敏锐的感觉,会迁移到思维上去。凡是孩子动手操作而学到的那些知识,他们是不会忘记的。

其次,家长要创设条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一是要激发孩子们动手的兴趣。可以向孩子们提出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比如问孩子金属和木材哪种材料传热快?可让孩子准备一只木筷和一根与筷子一样长的铁丝,让孩子用手捏着,并把它们的另一头放在点燃的蜡烛上烧,孩子会发现金属比木头传热快。

二是为孩子创造一些简单而必要的动作操作的条件,使孩子能顺利地进行想做的实验或想做的东西。比如认识沉浮,为其准备些木块、铁块、塑料、纸片等东西;认识磁铁便可为孩子买上一块磁铁;孩子要写写画画、剪剪贴贴、捏捏塑塑,那么为其准备一些空间,摆上必要的纸、笔、剪刀、胶水、橡皮泥等。这样一来,孩子会慢慢培养起动手操作的兴趣。对难以解释的内容,家长还可事先讲一讲,便于孩子对知识的领会,对难度大的制作,家长也可协助进行。

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和发展其良好的兴趣,引发幼儿善于动脑。

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家长猝不及防的问题:天为什么是蓝的?火车为什么会跑?为什么太阳是早晨出来晚上落下?晚上太阳干什么去了?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他们善于开动脑筋的结果。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或用一两句话搪塞过去,那就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物种起源》的创作者,英国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六岁时随母亲苏珊娜到花园玩耍。苏珊娜给树苗培土,达尔文问:“妈妈,您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我要树苗象你一样壮实地成长,因为泥土是万物滋生的基地。”“妈妈,那泥土里为什么长不出小猫和小狗呢?”她笑着说:“小猫和小狗是猫妈妈和狗妈妈生的,是不能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那人最早的妈妈是谁呢?她又是谁生的呢?”信教的妈妈说:“听说最早的妈妈是夏娃。不过,我只知道是圣母玛丽亚,她们都是上帝造的。”“那上帝是谁造的呢?”“亲爱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还是个谜,我希望你长大后自己去找答案,做个有出息、有学问的人。”达尔文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打破了“神创论”,解开了上帝创造一切的神学之谜,找到了物种起源的答案,在生物学上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苏珊娜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早的老师”。

为了能够解答孩子们随时的提问,就要求我们的家长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孩子提问时,应一心一意地去回答他们,即使不明白,也应该同孩子一道查查资料,研究出问题的答案,不能敷衍了事。因为在孩子提出问题时,他们是全神贯注的,这时给予的解答,孩子们记忆特别深。

家长不仅要善于解答问题,还要引导儿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养成凡事都要动脑筋的习惯。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捉蝴蝶,逮蚂蚁,打雪仗,吹泡泡,玩水玩沙,这自发的兴趣便是儿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基础,家长要善于激发孩子对这一切的兴趣,并保持其好奇心,培养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找出问题,仔细去思考并寻找出答案,得出结果。

比如孩子在哈哈镜前欢欣雀跃时,家长可以抓住这兴趣高涨的时机引导他们:“为什么镜子会变样?”孩子发现“镜子不平”。“噢,原来不平的镜子就是哈哈镜。想想,家中有没有哈哈镜?”“没有。”“有没有什么东西一照能变样?”“坐在自行车上,铃盖儿一照能变样。铃盖儿是哈哈镜。”接着,孩子会惊喜地发现,门把手、铜扣子、汽车反光镜都具有这一特点,从而了解了镜面弯曲与变形的关系。

家长应成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解释者和支持者。通过对幼儿兴趣、好奇心的引导,使孩子们肯动脑,善动脑。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发生错误时,家长不要简单地否定或嘲笑,而应关心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童年的爱好往往是终身志向的起点,将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开端。愿我们从孩子幼小时就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动手做,动脑想,不要把一棵能培育出优良品种的好苗扼杀在苗圃里。只要你肯做,你就能成为未来科学巨匠的引路人。

标签:;  ;  ;  ;  

你能成为未来科学巨人的向导吗?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