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社会道德的内容_社会公德论文

把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社会道德的内容_社会公德论文

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应导入社会公德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上海论文,社会公德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腾飞的上海旅游业发展状况

随着21世纪的即将到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已开始转向环太平洋地区。而上海作为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历史性机遇中具有吸引力,并显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上海“八五”期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形成了万商云集、学府林立的繁荣景象,完全呈现出开放型、外向型、金融型的大都市特色。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上海旅游业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上海接待国内、国际旅游人次分别由1993年的137.7万和124.84万增长到1995年的204万和136.8万。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旅游业被列入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六大行业之一,徐匡迪市长并且提出了“加快旅游产业步伐,推进规模经营”的基本任务。旅游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已作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国内旅游营业收入和国际旅游创汇数分别由1993年的3.7亿元和7.87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8.2亿元和9.44亿美元。不仅如此,旅游还已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时尚之一。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制以来,上海市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且有足够的经济能力。1994年上海出游人数162万,上海市民普遍出游度假,并且时兴出境游。今年春节期间,上海至曼谷、新加坡等地班机早在年前即被预订一空,春秋旅行社赴东南亚包机也供不应求。旅游休闲已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尽管旅游业高速发展,我们也看到明显的不足。外地游客来到上海,在生活、出行、寻找厕所等方面觉得不方便;上海游客大量涌入旅游目的地,常因自己的“随意”,如破坏绿化、乱扔垃圾等,而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国外游客也反映上海市民不够文明。这些都反映出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还不够,而这也正是上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

二、上海旅游业必须重视社会公德的作用

旅游业已成为上海的朝阳产业,但它的发展有诸多制约因素,其中,应受重视而被忽视的一个因素便是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基本、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包括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行为文明,待人礼貌,尊老爱幼,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对上海旅游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调节作用,应受到充分重视。具体来说,它在两个方面促进上海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方面,腾飞的社会需要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维护国家安定,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它是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社会的稳定是旅游业的发展所必需。

第二方面,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对上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上海人做主人时自身的社会公德是一种旅游社会资源,上海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来吸引外来游客消费。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都期望受欢迎、被尊重。我们对上海市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70.4%的上海市民对外来游客持欢迎态度。市民普遍认为外来游客能够繁荣上海商业,促进上海与外界的交流。他们认为外来游客可能给上海带来诸如使商店、道路拥挤等不便,但大部分市民觉得外来游客利大于弊,这使得外来游客愿意到上海来旅游;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因素。据上海电视台报道,1995年4、5月份曾在上海植物园举办“大地走红”展览,所使用的红阳伞放置在公园公共部位构图展出,原先担心的被窃取、破坏等事件没有发生。上海市民经历了社会公德的考验。但个别上海市民仍有违反公德现象。据调查,上海市民认为违反公德最严重的是破坏环境、资源与不遵守公共秩序。1995年上海野生动物园开放后,有些游客追赶、戏弄、甚至捕捉动物,致使园内动物展出量减少。另外,外地人反映,上海人在购买水果时常有乘摊主不注意多捞几个的现象。这些违反公德的行为给旅游目的地留下了不好的影响。社会公德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上。路牌、厕所等设施的完善与否,实际上是上海人设身处地为外来游客着想的体现。上海市民51%认为路牌不理想,89.5%认为厕所不理想。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上海人对这些设施尚不满意,更不要说刚踏入上海的外来游客了。问路难、找不到厕所,这些都给外来游客的旅游带来了不便。违反社会公德不仅破坏了上海都市形象,还大大浪费了排污的人力物力。第二,上海人去外地做客人时的社会公德,实际上是对上海人自身素质的考验,也直接影响到上海人在外所受的待遇。上海向各地输送游客,在文化行为上具有强烈的辐射性,这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体现。因此,上海人的社会公德起着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印象的导向作用。我们的随机调查显示,64%的上海人认为他们的自身行为、形象直接关系着所受的待遇。86.7%的上海人认为外出旅游时应讲文明。为了研究上海游客的行为、形象,我们选择了杭州开展随机抽样调查。杭州是离上海最近的省会城市,是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每年约有55万的市民到浙江省旅游,约占上海1300万固定人口的4.2%,而杭州是他们首选的旅游地,接待上海游客较多,因此,它能作为对上海人的形象评价提供依据的一个典型。调查结果显示,90.5%的杭州市民欢迎上海游客,但87.8%的杭州人认为上海游客在一些行为上不够文明。从中可以看出,上海人的社会公德行为与意识上尚有差距。绝大部分杭州人认为上海游客很精明,但其中60.8%认为这并不是一种优点。上海人的精明是怕吃亏心理的具体表现。精明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自身的利益,但凡事斤斤计较,会造成当地居民的反感、鄙视。我们的调查显示,93.2%的杭州人认为上海人在旅游、购物中存在自我优越感,经常摆“噱头”,“说话做事不实在”。杭州人普遍认为上海游客因为“太傲”而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无可否认,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具有诸多优势,上海市民讲文明、讲公德,也会赢得旅游地人民的认同与尊重。因此,调查中有60.8%的杭州市民认为上海游客在自身修养上有待改进。同时,上海游客对环境的保护责任也是极为重大的。设想如果每个上海游客随便乱扔1000克垃圾,按1994年上海出游162万人计算,每年散落各旅游景点的垃圾就达162吨,这既为山区、悬崖、海滩等景点的环境清洁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是浪费人力、物力。黄山、武夷山等地的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常从悬崖边攀绳下悬崖收拾游客垃圾。

三、提高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上海在各方面善于汲取外来的经济与文化的营养,并溶于自己的经济与文化形态之中,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这就是上海文化的交融性。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文化与行为通过游客向八方扩散,具有强烈的辐射性。因此,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有助于塑造上海国际旅游大都市的形象,旅游业应将其作为一个拉手,把提高上海市民社会公德作为它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提高上海市民社会公德水平的措施有:

1.加强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沟通协作。

旅游本身是一种休闲活动,因此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相对比较随便。他们有可能对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旅游业综合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各个部门,使社会公德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市政府正在宣传的“七不”规范,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说脏话粗话、不破坏公物、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便是提高市民社会公德意识与文明修养的措施。上海的机场、轮船客运站等“十大窗口”,是给外来游客进入上海时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十大窗口”的服务员的优良服务,体现出上海市民好客的态度。上海旅游部门可与环保部门共同开辟“生态旅游”项目,就是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环境、生态进行保护。市政府正在开展整治苏州河工程。一旦河清,它就是一个旅游画廊,它需要人们的爱护。除了建设之外它也需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它,使它免受污染。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沟通协作融入社会公德的宣传,不仅为旅游者提供了方便,而且起了协调作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2.加强旅游业内部各部门、各地区的合作,在管理开发各环节上系统地导入社会公德意识。

在1996年3月召开的上海旅游行业精神文明窗口命名表彰大会上,市旅游局提出,“上海旅游业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好时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深入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旅游部门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广到社会公德上。第一,旅游管理部门在景区管理上应有社会公德的反映,积极创造令人舒适的环境。旅游景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对于景区的治理应制定相应的环境、卫生标准,并严格按标准行事;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应加强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而不是一味地罚款。第二,旅游部门应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使他们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第三,导游人员在旅途中要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让上海游客把“七不”规范带入旅游目的地,同时使外来游客一进上海就感受到文明的气氛。旅游部门应在各环节上加大社会公德的导入力度,使旅游业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

3.树立市民的旅游意识,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旅游意识是指社会公德在旅游中的反映。即上海市民在旅游中做主人、做客人时的社会公德表现。上海是国际性的旅游都市,上海旅游具有文化辐射性的特点,上海市民要具有徐匡迪市长所提出的“海纳百川”的胸襟,放眼世界,服务全国,热情接待八方来客,为他们的旅游生活提供方便,充分展现上海人的精神风貌,给旅游者以美的陶冶与享受。我们应加强舆论宣传,增加旅游意识与环境意识,提高市民对旅游产业地位的认识。旅游也应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结合有关学科,进行旅游普及教育。上海游客的社会公德直接影响着其他地区的居民,是透视中国人民形象的窗口。旅游部门应配合上海市政府,坚持不懈地贯彻“七不”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海人也应自觉地以“七不”规范为约束,把“七不”带入旅游目的地,并遵守当地的行为规范,处处为别人着想,理解当地人民,充分体现上海人的素质,既做好主人,也当好客人。这样才能创造和谐愉快的社会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与资源,减少处理污物所用的人力、物力,使旅游业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先导性产业,它的发展必须是持续的,才能与其他经济行业部门形成配合,高速发展。市民的社会公德是上海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拉手,它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旅游业应充分重视社会公德,在经营管理中导入社会公德内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齐抓,增强全体市民的旅游意识,促进旅游业产生经济、社会效益,通过上海市民的社会公德,达到上海“九五”规划中“到2000年境外游客达到250万人次”的目标。

*有关抽样调查的情况可参见文后附录1和附录2。——作者

附录1:调查之一:

调查对象:上海市民;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人数:500;

调查内容与结果:

1.对于外来游客态度:很欢迎:13.3%;欢迎:57.1%;无所谓:29.5%

2.外来游客带来的好处:繁荣上海商业:60.6%;促进上海与外界的交流:53.8%

3.外来游客可能带来的不便之处:使上海商店、道路拥挤:64.4%

4.对上海旅游基础设施的评价:

(1)路牌:令人满意:49%;不够理想:46.1%;很不理想4.9%

(2)厕所:令人满意:10.5%;不够理想:65.7%;很不理想23.8%

5.认为上海人外出旅游时的行为应该:讲究文明:62.9%;比较文明:23.8%;比较随便:13.3%

附录2:调查之二:

调查对象:杭州市民;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人数:500;

调查内容与结果:

1.欢迎上海游客来杭州旅游:是:90.5%;否:9.5%

2.认为上海游客在某些行为规范上不够文明:是:87.8%;否:12.2%

3.认为上海游客的精明是一种优点:是:39.2%;否:60.8%

4.认为上海游客存在自我优越感:是:93.2%;否:6.8%

5.认为上海游客有待改进之处:自身修养:60.8%;思想素质:29.8%;文化素质:10.8%;其它:16.2%

标签:;  ;  ;  ;  

把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社会道德的内容_社会公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