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世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人民医院外科 546600
【摘要】腹股沟疝即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后形成的“疝”,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为手术修补。自1887年Bassini开创了首例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后,后期临床也延伸出开放式无张力修补、腹腔镜技术修补及前路张力修复等多样化手术方式,分别取得不同的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综述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1986年美国医生Lichenstein首先提出的,【1】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层次分明。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该手术方式也演变出了多种方式,如平片式无张力、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等,本文则主要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各种方式在治疗腹股沟疝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腹股沟疝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关概述
腹股沟疝的主要病因为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肌肉萎缩和福壁薄弱使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精索、血管和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形成提供了通道。同时老年人因便秘、咳喘和前列腺增生也会导致排尿困难,腹压升高后为山形成提供动力。腹股沟疝临床特点为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一般无特殊不适,偶尔伴局部胀痛或牵涉痛。【3】该病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包括疝拖、疝带及中医中药等,虽然能缓解病情发展,但不能治愈。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分为传统修补组织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后者是国际公认的术式。与传统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能缩短手术时间,简单,不增加周围组织张力,术中运用的三维网片低层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且抗感染能力较强,使人体感觉更为舒适。【4】
2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2.1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王慧、毛由军,贾玉清等【5-6】等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取得良好效果。研究中选取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观察组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给予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具体手术方式如下:首先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做切口后分离腹外斜肌腱膜与皮下组织,暴漏腹股沟韧带、合肌腱和内外环,分开睾肌后游离精索,在疝囊后高危游离至腹膜前间隙外应用花瓣状填充物在疝囊颈上缝合并将其塞至内环中,再对花瓣间断和腹横筋膜实施固定来防止其脱出,设定补片于精索后方及腹股沟后壁前面,缝合腹股沟韧带和其外缘,在固定其下缘内侧时密切留意补片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传统疝修补术,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由此说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2.2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刘茹、李向阳,卢翔,王周勤等【7-8】等人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良好。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类似于传统疝修手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皮肤和皮下组织,保护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分别对这两个区域向上及向下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使其能容纳补片,将提睾肌切开找到疝囊再切开,如果疝囊过大,则给予横断后游离至颈部高危结扎并充分游离精索,如果疝囊小则将其完全游离并在颈部区域进行高位结扎,根据腹股沟管后壁实际情况修剪网状平片,修剪至7cmX4cm,下方修剪为椭圆形,上方中央修剪后留好精索位置并在精索置入后使其覆盖于腹横筋膜表面,最后运用4号线缝合腹股沟韧带、补片下缘和耻骨梳韧带等手术区域。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平均时间为42min,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9h,切口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为5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发症方面,有2例伤口脂肪液化,有2例尿潴留,无异物感、伤口感染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
2.3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薛文哲,边毅,贾士勇【9-10】等人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取得良好的效果。给予患者局部麻醉,从内环体表投影到耻骨结节方向作4~5cm斜行切口,切口腹外斜肌腱膜和皮肤皮下组织寻找并高位游离疝囊,无需对小疝囊进行高危结扎和横断。切开腹横筋膜可沿着疝囊,使腹外膜外脂肪层暴漏,将腹膜前间隙用手指分离,以此创造较大的腹膜前间隙。下方查过耻骨梳韧带,内侧达腹直肌后侧,用止血钳钳夹善释D10cm补片的4个花瓣,将补片经内环口经腹壁下动脉平整地放入腹膜前间隙,之后使补片能覆盖耻骨肌孔,缝合固定花瓣与内环口后实施止血。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为(4~6d),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2.4 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
王辉华,梁晓宇,陈若飞,蒲建元【11-12】陈伟等人采用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良好,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在内环上方做4cm手术切口,沿着皮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肌层后切开腹横筋膜,腹膜前间隙显露后将手指插入外上方向上、向下分离,直到持股和Cooper韧带联合后沿腹膜拖出疝囊,完全分开精索和疝囊后清楚的显露股环,沿长轴卷曲将补片放入腹膜前间隙展开网片后正对Cooper韧带,包绕内脏囊前侧底部,最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3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无张力疝修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尿潴留、血肿和早期疼痛,晚期并发症则常见慢性疼痛和复发。【13】其中阴囊血肿发生率为8%~22%,与腹壁下血管小分支损伤有关,多发生于巨大阴囊疝术后,较大血清在可无菌操作下抽吸,要求手术操作者在手术中精细操作步骤,减少雪中发生率。尿潴留是前列腺增生症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经导尿处理2d后拔导尿管能缓解尿潴留。【14】
综上所述,无张力修补术是多样化的手术方式术,但其中任何一种手术都不能称为“黄金术式”。本文研究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平片式无张力、腹膜前间隙无张力、后入路无张力及腹膜起前间隙无张力等手术方式各有优点,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互补性。【15】对此因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此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医药, 2015(11):83-83.
[2]朱得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5(30):85-86.
[3]陈创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5, 18(4):334-336.
[4]余中平.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 2015(6):839-840.
[5]王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医药前沿, 2015.
[6]毛由军,贾玉清.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5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5(1):54-56.
[7]刘茹.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34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 32(6):1152-1152.
[8]李向阳,卢翔,王周勤.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8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4(23):2813-2814.
[9]薛文哲,边毅.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腹股沟疝76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7):518-518.
[10]贾士勇.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32例临床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7).
[11]王辉华,梁晓宇.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11):2583-2585.
[12]陈若飞,蒲建元,陈伟.后入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78例分析[J].重庆医学, 2013(25):3040-3041.
[13]朱洪.浅谈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9).
[14]姚勇.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探讨[J]. 医药前沿, 2015.
[15]武文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 28(4):476-477.
论文作者:李祥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腹膜论文; 手术论文; 间隙论文; 切口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