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论文_李文君,王晓雪

(济南军区总医院 250031)

摘要:目的 对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损伤的32例血液病患者,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时,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以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渗漏损伤;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血液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需要接受长时间的静脉滴注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管会出现脆性等情况,导致患者静脉渗漏损伤出现的几率较高,对患者的伤害较大,疼痛感较强烈[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损伤的32例血液病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7~60岁之间,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体重31.21~78.41kg。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

1.2护理措施

1.2.1健康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穿刺技能,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注射的熟练度,避免因医护人员技术较差导致的静脉渗漏损伤;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想象讲述静脉渗漏损伤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静脉渗漏的危险意识,引导患者加强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1.2.2心理护理

长时间的患病,以及治疗,患者不仅身体受到极大的损伤,心理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旦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损伤,患者会感到较大的疼痛感,且会对医护人员出现不信任感,这均会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以及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更换穿刺部位

若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感、或是不适的感觉,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对患者进行穿刺,并对穿刺点进行重新选择以及更换,并确定更换后患者的感觉。

1.2.4冷敷、热敷处理

患者进行穿刺过程中,若是穿刺部位出现疼痛感,可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冷敷、热敷,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一定的缓解,对刺激性较大的化学药物,采取冷敷法,对于高渗性药物则采取热敷法。

1.2.5水疱处理

临床上静脉渗漏损伤较为代表性的症状为水疱,若是对患者进行水疱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患者的会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水泡处理的过程中,应予以谨慎,不可采取外力挤压、或是损伤的办法,需等待水疱自行吸收缓解。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观察以及统计。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为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法。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为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护理前相比较,*p<0.05

3.结论

静脉渗漏损伤,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渗漏在静脉周围组织中,导致组织坏死,神经等功能出现损伤,临床上多表现为水疱、疼痛等,而血液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静脉滴注治疗,使得其出现静脉渗漏损伤的可能性极高,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5]。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对医护人员的穿刺技巧进行提高,进一步减少静脉渗漏损伤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时,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武晓.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1):154-155.

[2]邱丽清,梁仁瑞,吴丽.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6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36):18-19.

论文作者:李文君,王晓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论文_李文君,王晓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