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综合体建筑面积大、业态众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复杂。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综合体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选择,对消控室的设置提出两种优化方案,基于不同的运管模式和产权处置策略,对消控室建设方案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体;火灾自动报警;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
引言
综合体建筑在火灾时的应急调度难度高于一般民用建筑,需更多的管理人员与消防设备投入。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优化消防系统架构以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是建设单位的关注点,也是对消防系统设计的新要求。结合某工程实例,对综合体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选择及消防控制室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工程概况
本金融中心由4栋塔楼、商业裙房及地下室组成,用地面积约59,355 m²,总建筑面积约638,780m²。项目一期(西区)由塔楼T3(准甲级办公,高约146m)、T4(孵化式办公公寓,高约143m)及商业裙房组成,二期(东区)由塔楼T1(甲级办公,高约298m)、T2(办公及酒店,高约225m)及商业裙房组成,一期与二期商业由连廊联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划分,本项目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区域报警、集中报警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形式。
区域报警系统因无法联动消防设备,不适用于本项目。若按集中报警系统设置,整个地块仅1处消控室。消防控制室一般会与安保室合设为消防安保控制室,门禁、视频监控、巡更、BA等弱电系统主机设备也放置在此机房内,众多弱电设备,办公、酒店、公寓、商业不同区域的管理人员都狙击在同一机房,不利于日常的运营管理;项目初期,建设方尚无法确定是由大物业统一管理整个地块,还是由不同物业公司分区域管理,五星级酒店管理公司也要求酒店各机电系统不能与其它业态共用,需有独立的消控室。
系统设计应对上述运营管理问题提供一定的灵活性,所以本项目应设计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确定一个主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中心),再根据物业管理要求、是否整楼出售等资产处置方式进行各分控室的设置。
消防控制室配置方案分析
本项目将主消防控制室(以下称消控中心)设置在项目一期商业裙房首层北侧外墙处,消控中心兼作商业消控室,能集中显示综合体内所有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信号,能显示各分控室内消防设备的状态。本项目T3与T4塔楼共用消防水泵,这类重要的共用消防设备,可由消控中心统一控制。各分消控室的设置,结合运营管理情况,有两种方案。
消防分控室建设方案一
4栋塔楼分别设置消防分控室,其中T2塔楼设置办公及酒店2处分控室,共计5处分控室。分控室监控各分区消防设备,确认发生火灾后权限交给消控中心。各区安防及BA系统设备由各分控室监控,消控中心只监视,仅预留控制功能接口。
方案一优势与不足:
1.管理高效,产权与消防权责划分清晰。
分控室仅对各自的塔楼,监管集中度高,各塔楼互不影响。如T1塔楼发生火灾,管理人员和消防员仅需进入T1分控室,不会干扰T2塔楼正常的消防监控工作;分控室只监控各自区域消防设备状态,点位少,设备运行可靠性更高,监控人员工作难度相对更低;后期若考虑整栋出售T2塔楼,此方案也能大幅减少消控室产权与维保权责划分不清造成的纠纷。
2.线路可靠性高。
分控室可紧临各自塔楼核心筒设置,系统主干缆线距离可大幅缩短,电源线路压降问题得到较好的控制,消防设备联动可靠性更高。
3.初始投资较高,总机房面积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各塔楼独立配置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等主机设备,设备初投资相对较高;有5个分控室,占用的机房总面积相对较大。
4.值班人员较多,运营费用较高。
共5个分控室,需较多管理人员,后期运营费用相对较高。
消防分控室建设方案二
T3与T4合设一个消防安保分控室,T2办公与T1办公合设一个消防安保分控室,T2酒店应管理公司要求单独设一处分控室,共计3处分控室。分控室监控各分区消防设备,确认发生火灾后权限交给消控中心。各区安防及BA系统设备由分控室监控,消控中心只监视,仅预留控制功能接口。
方案二优势与不足:
1.初始投资较少,机房占用总面积相对较小。
合设分控室的塔楼的火灾报警系统部分设备可共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冗余点位的总量减少,从消防分控室到控制中心的线缆减少,初始设备资金投入降低。
方案一配置5处分控室,平均每个面积80平米,机房面积总计400平米;方案二,酒店分控室,T1/T2办公、T3/T4合设消控室面积各为120平米,全部分控室面积总和为80+120+120=320平米,较方案一,机房面积至少缩减80平米。
2.运营费用相对较低。
根据项目所在地《消防控制室分类达标创建标准(I类)》要求,消控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班不超过8h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取得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证书。方案二减少了2个消防控制室,每天3班,每班2人,较方案一,至少可减少雇用12名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降低了人员成本。
3.产权与消防权责划分较难,不易灵活处置资产。
T1与T2塔楼消防监控在同一室内进行,易相互干扰,后期若出售T2塔楼,因T1与T2产权归属不同,消控室内共用设备的维保更换费用难清晰地划分,有产生纠纷的隐患,不利于灵活处置资产。
4.可靠性降低,机房落位对建筑布局及商业收益产生影响。
T1与T2水平间距约90米,T3与T4水平间距约120米,为靠近负荷中心,合设分控室宜设置在离两栋塔楼距离相同的位置,与方案一比较,分控室至T1、T2塔楼的水平距离至少增加45米,至T3、T4的水平距离至少增加60米,线路压降问题更加显著,系统可靠性受到影响,需增大线径、设置更多的现场电源来改善性能。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消控室设置在地下一层时,距通往室外安全出入口不应大于20m。为满足规范,兼顾靠近负荷中心,合设分控室应修建在两塔楼连线中点附近,且离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超过20米。满足这些条件的都是商业区域,分控室置于此势必会影响商业租金收益。
方案建议
建设单位若注重清晰管理,且后期塔楼有整栋出售的可能性,建议采用方案一;若从节省初投资与运营费用角度考虑,且后期整楼出售的可能性不大,则建议采用方案二。
结语
本文探讨了综合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选择问题,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从节省建设单位初投资、便于后运营期管理及产权处置的角度出发,对综合体建筑消防控制室的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合理的消防系统架构及消防控制室布置,将使综合体建筑消防监控及调度工作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刘一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塔楼论文; 控制室论文; 方案论文; 报警系统论文; 火灾论文; 综合体论文; 机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