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

康瀚文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摘 要: 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为思政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够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因此,本文阐述了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概念,以及互联网对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如何建立情理互动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

互联网中有着种类丰富的信息资源,当前学生在互联网信息获取过程中,缺少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始终是重要课题。情理互动机制充分尊重主体意识,思政教育者与学生均能够处于平等的地位中,有利于实现民主的教育氛围[1]

一 论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

情理互动是一种基本的互动形式,通常是在各种互动中存在,会对主体的情感、认知、态度以及思想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致使其发生转变。同时相对更加侧重主体的意识和地位,进而始终在主体的价值观、目的和信仰的驱动下。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注重整个过程、互动环节、模式和结构,其主要内容为主体的行为心理和存在价值,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载体进行传播,实现整个转化程序[1]。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可归结于对情理互动的构成、模式、过程、环境等因素的研究。思政教育的过程由诸多影响因素构成,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规律和特征。伴随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在感情意识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同时人的思想意识也会影响情感产生。情理互动始终存在,并且应充分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作为其基础内容[2]

二 互联网环境对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的积极影响

首先,互联网环境下,为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提供良好平台。互联网中涵盖了大量的资源,且逐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多样化的沟通交流形式,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学生能够在平台中实现自我价值。互联网环境下的情理互动机制,真正对动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和主体地位的转变,思政教育者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和思想道德。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思政教育,丰富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有利于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获得学生心灵深处认同感。其次,互联网的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许多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均为学生设置官方网站、网络论坛,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意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3]。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能够留言、评论,实现了网络在线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对互联网平台充满浓厚兴趣,有利于提升互动实效性和思政教育效果。

三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探讨

(一) 建立互联网思政教育机制

当前大部分学校均储存着大量教育资源,同时具备健全互联网信息设备,通过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设施完善。不同教育阶段学校的网络设施和平台有所差异,但在建立情理互动机制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影响,学校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自身教育资源情况建立互动机制,能够保证情理互动机制的应用有效性、针对性。大部分学校均通过互联网开展了网站等,学生在其中较为活跃,因此,学校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互联网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是一个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同时也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创设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对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以及工作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化梳理思政教育目的、思路、过程,以及对互联网环境有全面认知后能够发现,通过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仅是创新了教育形式,其教育目的未发生任何改变。那么将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互联网思政教育机制,保证契合学生实际心理发展,提升教育和互动效果。

(二)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情理互动

网络平台不断更新,从传统的飞信、MSN等平台到近年来的微信、QQ、微博等,这些是当前大部分学生主要应用的网络平台,思政教育应跟随网络发展与时俱进。情理互动机制的有效应用需要借助这些网络平台,才能够真正提升互动效果。当前各个阶段学生均面临较大学习压力,网络平台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倾诉观点的主要阵地,这些网络平台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途径。基于此,思政教育可在网络平台中开设网站、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设置留言、评论等功能,与学生展开情理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师生之间展开思政交流探讨,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情理互动机制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随着网络平台的更新而不断转变,并长期跟进平台[4]。网络思政教育情理互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可发布剪辑好的视频,就视频内容展开探讨,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伴随网络平台不断更新,可选取学生较为集中的平台,作为情理互动的主要阵地。

(三) 运用网络特点话题作为素材

思政教育选材同样至关重要,并不是国家大事等素材才能够起到思政教育作用,通过选取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社会特点话题、学生兴趣较高的事物均可,进行整理形成思政教育素材。与学生贴近的事情均可在网络中展开探讨交流,但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对素材的性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保证素材的完善性和合理性,需要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教育作用。将网络热点话题发布于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发表自己观点。这样一来,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对于价值观不正确甚至扭曲的学生,教师也应进行引导和修正。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模式,能够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享有言论自由权,同时教师能够把控整体讨论方向,真正深化思政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骨盆若难以恢复之前紧密的状态,耻骨联合就会长期分离,造成盆骨倾斜,致使肠道的蠕动能力相应减弱,体内的肠道毒素难以排出,最终导致便秘的形成[2]。若盆骨闭合不全则会引起腰部周围的肌肉向两侧扩张,使得腰部的神经因受到挤压而引起剧烈疼痛,而腰部肌肉因也扩张发生僵硬,对血液的正常流通造成影响,引起肩膀腰背的疼痛,脊椎变形、神经麻木、下身肥胖等各种症状的出现。

(四) 创新思政情理互动机制载体

研究组非常满意5 3例(7 5.7%),满意1 4例(20.0%),不满意3例(4.3%),满意率为95.7%;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54.29%),满意21例(30.0%),不满意11例(15.7%),满意率为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思政教育传统模式中,通常是按照既定的结果进行推理,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互联网大环境中,融入了多种多样的思想意识,思政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认知到,思政教育不是封闭训练,也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因此,应采取一种较为开放和灵活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提升思政教育效率和质量。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不仅可在互联网平台中进行,同时有多样化的传播和互动载体。现阶段,许多学校创立了网络栏目,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形式。例如“校长信箱”、“回音壁”等网络栏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可借鉴原有网络栏目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创建新的栏目平台,如网络评选活动、网络校园文化节、网络时政事件采集箱等,均可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这些网络载体的思政教育作用,使师生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5]

(五)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过程

思政教育是各个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应注重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包括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网络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在网络中的言行举止。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需要师生同步参与其中,学生是其中重要的主体,同时也是发挥情理互动的前提。学生参与情理互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互动机制的效果,因此,情理互动机制的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重要,应注重选取互动的题材和形式。立足于情理角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情理互动机制的积极性,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网络热点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兴趣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才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效果,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发展。

如图 5所示, 在考虑气蚀效应后, Case 7 发动机入口下游附近的回流区有水蒸气产生, 该区域内的压强等于环境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强. 在气蚀区域内不断有气泡生成、 膨胀、 破裂与并聚, 并造成显著的压力波动与噪声, 会对航行器表面造成严重的腐蚀. 此外, 气蚀也会导致一定的总压损失, 如图 6所示, 其中, Vx为液相速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 与Case 6 相比, Case 7 在考虑气蚀效应后发动机内流场流体的速度总体明显降低, 并在扩张段中部发生流动分离, 导致两相流的总压严重降低.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大环境中,学生即能够从中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互联网繁杂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互联网的环境下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的构建,可通过建立互联网思政教育机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情理互动、运用网络特点话题作为素材、创新思政情理互动机制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过程等途径,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切实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余焰培.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 现代交际,2017(19):109.

[2] 余彪,沈永真. 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 知识经济,2016(10):176-177.

[3] 胡敏,张超. 自媒体时代“微生活”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19(17):132-133.

[4] 李岩.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7):64-65.

[5] 朱楠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1):140-141.

本文引用格式: 康瀚文.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205-20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099

基金项目: 依托信息技术建构突破高职医学教学难点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03197)

作者信息: 康瀚文(197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校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职业生涯规划。

标签:;  ;  ;  ;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