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安脑丸对小儿热性惊厥发作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安脑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安脑丸(3g/次,2次/天,5~7天) 。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期间热性惊厥复发病例数。结果:治疗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中热性惊厥复发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减少并预防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安脑丸;小儿;热性惊厥;防治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337-02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多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38℃以上)时段容易出现,发病年龄多于出生后6个月~5岁之间,儿童期患病率达3%~5%,复发率高,首次热性惊厥后再次患病发热致惊厥复发率29%~55%,30%~40%[1]严重的热性惊厥甚至可引起癫痫、智力低下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因而应当积极治疗并预防其复发。目前预防小儿热性惊厥药物多为西药,疗效虽然确切,但此类药物有相应副作用或需长时间服用,家长通常拒绝,临床依从性差。
安脑丸主要功用为清热解毒、醒脑安神、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安脑丸既能退热又能止惊,能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能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减少并预防热性惊厥的再次发生。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80例观察病例均来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患儿。
1.2 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 以《儿科学》[1]为参考对象,对热性惊厥类型进行准确划分,具体为两种:
其一,单纯性的热性惊厥。此类患儿疾病发作时,会伴随着强直-阵挛性、全身性特征出现,部分患儿还会有失神现象、肌阵挛现象随之发生,且症状多会持续数秒,部分患儿还会持续数分钟,同时疾病发生后,还会有短暂性的嗜睡问题伴随出现,而病情发作后,往往仅有原发病的疾病症状存在,其他指征均会恢复至常规状态,不会有神经系统类临床体征出现。此外,发病时,患儿正常通常只会出现一次,部分患儿会持续出现两次。
其二,复杂性的热性惊厥。此类患儿主要特征:热性惊厥现象发生后,其症状持续时长超过10min 以上;24h内反复发作大于或等于2次;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惊厥发作后可有暂时性麻痹综合征等异常神经系统体征。
1.2.2纳入标准 (1)符合热性惊厥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在1~5岁的患儿,且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3)既往有热性惊厥史;(4)患儿父母明确了解此次研究活动,并且配合展开该研究。
1.2.3排除标准 80例患儿已排除:(1)感染部位非呼吸道者;(2)癫痫患儿;(3)新生儿惊厥;(4)颅内感染患儿;(5)中毒患儿;(6)器质性病变患儿;(7)患有遗传病者;(8)代谢功能障碍者等。
1.3 分组方法
研究全面收集80例病例,均满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感染期间给予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热、对症处理等),加服安脑丸(药物组成:人工牛黄、猪胆汁粉、丹砂、龙脑香、水牛角的浓缩粉、薄荷冰、赭石、珠牡丹、珍珠、生石膏、山茶根、川郁金、石黄、黄连以及黄栀子)3.0g/次,每日2次,少量多次温水送服,连用5~7d 后停药。
对照组:感染期间予常规治疗(抗感染、解热、对症处理等)。
对已纳入本研究的患儿观察期为住院期间,观察并记录指标包括发热次数和发生惊厥次数及性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及例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均数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水平。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总病例为80 例,男45例,女35 例,单纯型热性惊厥75例、复杂型热性惊厥5例。
2.2 观察结果
2.2.1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及热性惊厥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发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中热性惊厥复发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及热性惊厥复发情况比较
3.讨论
热性惊厥在中医学中隶属抽风以及感冒夹惊等范畴,为发生于小儿群体中的危急性病症,其临床表现集中于抽搐现象、神昏现象等,在儿科临床上有发病率高的特征。祖国医学强调,热性痉挛核心机制主要表现于小儿肝部,风本无物,仅属一种状态,且以安脑丸对其展开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安脑丸具有中枢镇静、解热镇痛、抑菌消炎的作用。安脑丸中牛黄苦寒,清心解毒,辟秽开窍,水牛角咸寒,清心凉血解毒。黄连、黄芩、栀子清热解毒,清泻三焦之火,合牛黄、水牛角清解心包热毒之力更优。冰片、郁金芳香辟秽,化浊通窍,佐以雄黄、石膏助牛黄辟秽解毒。朱砂、珍珠、珍珠母、赭石镇心安神。苦寒之中配少许薄荷、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苦寒之旨。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外散风热内清热解毒,构成疏清兼顾,又不闭门留寇之虑。
由此可见安脑丸其功效指向对于小儿热性惊厥的病因病理及其体质特点是具有针对性,现代药理研究支持,本研究结果证实安脑丸对小儿热性惊厥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减少发热次数亦是控制惊厥的有效环节和方法、途径[2]。
【参考文献】
[1]刘智胜.多发性抽动症的流行病学[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4):194.
[2]张静敏,梁文旺等.防惊散防治小儿热性惊厥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0:137-139.
论文作者:吕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例数论文; 牛黄论文; 病例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