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往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学龄前幼儿的交往能力关系到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研究以某市工业园区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从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合作性及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考察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具体表现为同伴交往合作性差、与教师交往主动性差等方面。结合本地区地域的特殊性,分析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因素,并从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园合作三方面提出适合本地区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交往能力;同伴关系;教育策略
主要通过教育类书籍、杂志、专著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借助计算机辅助文献检索途径,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同伴交往”等,对一级文献和初次文献进行搜索。通过借鉴已有幼儿交往能力研究的方法与研究成果,从而总结出本研究的科学价值,找到研究的突破点,系统总结幼儿交往能力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使本研究更具体、更明确。
一、某市工业园区幼儿园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
(一)工业园区幼儿的基本情况
某市工业园区幼儿园位于某市中方县,这里是城市和乡镇的交汇之地,是一所典型的城郊幼儿园。工业园区幼儿园共有将近200多名幼儿,共六个班级,分别是学前班、小班各一个,中班和大班各两个。本人从各个班级随机抽取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合计56人,其基本资料如表2.1所示:
表1 被调查幼儿的基本情况
在随机抽取的人员中,男生人数为35人,占总人数的62.5%,农村人数31人,约占总人数55.36%,有祖辈监护的人数为34人,约占总人数的60.71%。由以上数据反映了工业园区幼儿男孩比女孩多,来自农村的幼儿多于来自城镇的幼儿,祖辈监护的幼儿比父辈监护的幼儿多。
(二)工业园区幼儿与同伴交往情况
同伴是指年龄或心理水平相近的个体。其交往对象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地位等与自己较为接近,最大特点在于儿童和同伴之间有明显的平等性。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交往过程中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①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主动性、合作性和运用语言情况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 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调查表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关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方面,约有48.21%的幼儿能主动引发话题,约53.57%的人能主动加入谈话,约78.57%的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可见,工业园区幼儿大部分乐于与同伴交往,只是缺乏同伴交往的经验。第二,同伴交往的合作性方面,同伴交往的合作性是关系到幼儿在一次交往活动中能否持续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幼儿的交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表现。从表2 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严重缺乏合作开展游戏的能力,约有26.79%的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表演,极少数幼儿能听取同伴意见和协商角色。另外,游戏发生冲突时使用武力解决的人数约占28.57%,约8.93%的人能在同伴发生冲突时进行劝解。由此可见,同伴交往的合作性能力严重不足。第三,同伴交往运用语言的情况方面,语言的运用是交往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幼儿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的言语反应,是构成交往能力的重要部分。同伴交往过程中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其语言运用情况最能反应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乐于用语言进行交往,但用连贯语言表达自己意见和语言运用准确度方面较差。
(三)工业园区幼儿与教师的交往情况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是物质环境的的提供者和组织者。[5]幼儿与教师交往的情况影响着幼儿在园生活的状况。幼儿与教师的交往是构成和谐师幼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不同于同伴交往,这是一种具有明显不平等的交往形式,幼儿处于弱势地位。
表3 与教师交往能力调查表
从表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业园区幼儿园与教师交往的主动性较差,约有28.57%的幼儿能主动引发话题与教师交谈。约55.36%的幼儿与教师交谈时表现愉快,但与教师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的幼儿却只有32.14%。与教师交往时语言运用情况也不好,但明显低于同伴交往的语言运用情况。
总体而言,从主动性和语言运用情况两方面比较,幼儿与教师交往情况明显低于幼儿间同伴交往。另外,通过统计观察记录表,幼儿与教师交往还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幼儿与教师交往行为78%发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老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其次,57%幼儿主动与教师交谈仅仅局限于告状,而且如果得到老师的回应,以后这种行为会越来越频繁;再次,从人数比例看,大班的幼儿与教师交往的情绪较小班的差,如学前班很多幼儿根本不敢和教师说话,教师问话也不回答;最后,很多幼儿渴望与教师交往,但心理害怕。
(四)工业园区幼儿与家长的交往情况
家长不仅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也是幼儿依恋的对象。幼儿与家长的交往是处于同伴交往和与教师交往之间的。它虽然不像同伴交往那么具有明显的平等性,但由于家长的特殊角色,又使其与教师交往截然不同。当然,这里的家长是指照顾幼儿生活的监护人,他们与幼儿有着亲密的依恋关系,也就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表4 与家长交往能力调查表
从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与家长交往时语言运用明显高于同伴交往和与教师交往。在合作性和主动性方面也较好。但这部分的调查采用对家长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其中会带有一些家长的主观色彩。在“幼儿交往能力现状调查问卷”中,选题“您的小孩能准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吗”,绝大部分家长选择“能”,没有家长选择“不能”,这其中与家长和幼儿长期生活的默契度有关。与家长交往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情况也较同伴交往和与教师交往要好,但没有语言运用情况那么明显。综合以上数据得出:幼儿与家长的交往能力高于同伴交往、与教师交往。
二、某市工业园区幼儿园幼儿交往现状分析
(一)工业园区幼儿与同伴交往现状分析
综合工业园区幼儿园同伴交往调查信息发现: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但在交往过程中,合作性差,解决冲突能力差,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好。结合工业园区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综合相关理论知识,大致有以下几点影响因素:第一,交往对象的趋向变化。2-3岁的幼儿趋向与成人接触,并寻求身体上的亲近,而4—5岁的幼儿更多希望得到同伴而非成人的注意或赞赏。工业园区的幼儿平均年龄在3.5—6.2之间,这个年龄的幼儿都希望得到同伴关注,乐于与同伴交往;第二,男女比例的不平衡性。工业园区幼儿园所有班级中都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有更多攻击性行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一遇见冲突便展开身体攻击行为,导致交往行为终止或存在交往障碍;第三,教育观念的差异性。工业园集聚城镇和农村两种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且农村幼儿占63.2%。居住在农村的幼儿当中,很多家长注重幼儿学习知识,如幼儿认识多少字、背诵多少诗……家长会监督幼儿识字、写字,却很少有家长教给孩子的交往技巧。另外生活环境的差异、教养方式的差异导致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差异和幼儿接受语言信息的差异,如部分学前班的幼儿还不会说普通话,进而影响整体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工业园区幼儿与教师交往现状分析
幼儿与教师交往以主动性差为主要特征,其次部分幼儿与教师交往时表现胆怯、害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社会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城郊地区幼儿居住地点分散,幼儿接触的人群以监护人为主,接触人群和事物的有限导致社会认知水平的有限,遇到陌生人群易产生畏惧感,难以与教师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加上与教师交往的不平等性,与教师交往时便表现出害怕、恐惧等消极情绪;第二,隔代教育的缺陷。初步了解,工业园区幼儿园大部分幼儿是由祖父母监护,也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幼儿交往能力表现的更显著,祖辈监护的幼儿明显比父辈监护的幼儿内向、寡言、语言发展慢些;第三,教师自身的交往能力。工业园教师由一批年轻的团体组成,大多是初入职的教师。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都处于有待提升阶段,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工业园幼儿园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体制正处于建设之中。一教一保的工作安排中导致教师工作劳累,没有时间与每个幼儿进行交流,给予关爱,无法与幼儿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三)工业园区幼儿与家长交往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工业园区幼儿与家长交往情况不太乐观。但与同伴交往和教师交往比较而言,其主动性、合作性和语言语言情况较好。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幼儿能主动积极地与家长交谈、能向家长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少数幼儿能听取家长劝解等。与幼儿同伴交往和与教师交往相比,幼儿与家长交往能力较高,这与幼儿早期建立的依恋关系息息相关。依恋是幼儿与其监护人之间建立的一种感情联系、纽带或持久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6]依恋关系促进了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性和接近性。一旦形成依恋,幼儿会经常性与依恋对象接触、玩乐、游戏,交往。同时,幼儿与成人依恋关系破裂或未建立正常依恋的幼儿,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方面造成巨大影响。但是,过渡依恋父母或祖辈,将会影响幼儿与同伴及其他人的交往。工业园幼儿多数由祖辈监护,有些幼儿未建立正常依恋关系,幼儿与家长交往能力较差。
三、提升某市工业园区幼儿园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
幼儿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交往是幼儿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幼儿实现社会性发展的必经途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成人的友好交往中,才能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为进入社会并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看来,工业园区幼儿缺乏与老师交往,部分幼儿与教师交往存在交往障碍,同伴交往能力和与家长交往能力也普遍较低。针对工业园幼儿的特殊性,我分别从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园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结语
本研究以工业园区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幼儿与各个主体交往的主动性、合作性、语言运用三个方面为调查内容,对工业园区幼儿交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调查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幼儿因交往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一些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障碍,最终导致幼儿在园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培养工业园区幼儿的交往能力的任务迫在眉前。提高幼儿交往能力除了靠教师加强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园合作的影响力也很大。另外,幼儿期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都要持之以恒。教师和家长都要特别注意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心。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家长一句表扬的话语,会产生一股无形的力量,帮助幼儿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李艳菊.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幼儿教育,2008(7).
[2]周云.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之我见[J].学前教育研究,2003(6).
[3]李怡.幼儿交往主动性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陈桂平. 幼儿交往能力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探究[J].新课程(教研),2011(5).
注:
①李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8~229.
论文作者:杨立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幼儿论文; 同伴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工业园区论文; 家长论文; 语言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