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_商业道德论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_商业道德论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色论文,商业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一,必须弄清什么是商业道德。

商业道德可简单地概括为工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工业企业生产出好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经过商业之手,在市场中转换为广大消费者所喜受的商品。商业道德贯穿于产品的生产及转换为商品的全过程,在发展生产、造福顾客、造福社会方面,发挥着营造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第二,必须弄懂中国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共同特征。

世界是多极的。由于各国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情不同,对商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和道德准则也是不同的。但在中国,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是中国商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对两个文明建设起推动作用;二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应根据法律和国际、国内市场上通常的、有序的、公正的、文明的道德取向和原则作出自己的选择来规范企业行为,制定和形成法律的、道义上的规范和准则,既讲竞争,又讲协作;三是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但不能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包括公众和国家)利己,或者只求“德”与“义”之虚名,而不计功利之实,应使德、义与利统一,做到“三有利”。

第三,必须看清商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商业道德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改革开放20年来,商业道德水准普遍提高。但商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商业道德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多,特别对商品质量问题是群众议论最多的话题。全国闻名的广州的假药案,山西的假酒案以及前不久《新闻纵横》中讲到的一个旅游公司组织三日游,一路宰客,怨声载道。像这样的事情新闻媒介披露的很多,好象到处可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这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也包括商业道德的建设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对我们现在研究商业道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办好超市更有实际意义。

第四,必须理解窗口的责任。

商业道德是商品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反映,是社会道德在商品交换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它具有独特的质的规定性,源于社会道德这个基础,又反过来对社会道德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现在许多窗口行业,如铁路、交通、银行、邮政、商业等道德建设好了会对整个社会道德起到一种示范作用。正如中宣部和国内贸易局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就是很好的一种商业道德建设形式。当然,商业道德建设离不开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第五,必须了解以儒学的理论为基础、以诚信为核心的传统商业道德体系。

商业(包括制造商)道德是在经济活动中调整供产销,也就是供应者、生产者、消费者、合作者等多方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它不仅规范着企业的行为,而且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永恒的动力,不可缺少的资源和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正如梁启超说:“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急”。毛泽东主席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建设社会主义商德离不开马列主义这个指导思想,但是仍旧必须借鉴、继承传统的商德。历史上中国的社会有过重商的时期,商人的地位比较高。中国的传统商业道德中,事实上已经渗透有儒家伦理成份,如“和气生财”“诚招天下客”、“童叟无欺”、“买卖不成仁义在”。商家要对顾客讲信用,不能欺骗顾客,因为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顾客是上帝。在这一方面,儒家伦理的列入是无害而有益的。但是,在经营者为了争夺顾客,争夺市场,需要那一套道义论就往往被弃之一旁了。因为儒家的“道”是极端反功利的。因而与现代市场经济格格不入。“重义轻利”是公认的儒家价值观。义重到什么程度,利轻到什么程度?晋代传玄说:“大丈夫重义如泰山,轻利如鸿毛”。这是先秦的义利观,把义看得不能再重、把利益看得不能再轻。《大学》中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儒家大师董仲舒说得更明白,“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就是用义取代利,要道就不能要“功利”。马克思说过:商人“资本如果有300%的利润, 他愿意上断头台”。中国大文学家白居易,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苟利之所在,虽水火滔焉,白刃冒焉”。就是说,商人艰苦创业,为了追求利润,只要能赚钱,水深火热也不怕,面对白刀子也要上。上述不难看出,儒家伦理有合理部分,也有不合理部分,要批判的继承,吸收合理内核,要认识到不讲功利,不讲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效率与效益。

第六,必须坚持商业价值观。

商业道德的核心是商业价值观。在社会经济转轨变型的变革时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导致了商业价值的多元化和游离矛盾,在某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来了,使商业道德陷入了困境。为此,商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要科学、合理,既切合民族文化心态,又要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商业精神和商业价值观。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离不开精神指导,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资本主义精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有社会主义精神,就是义与利、竞争与团结、竞争与服务,盈利与奉献、自强与自立的统一。我们商业精神,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相吻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商业精神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精神要结合在一起。它们的内在实质是一致的,提倡道德精神同时要重视商业精神,提倡商业精神同时包含道德精神。目前,全民经商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懂得商业,懂得市场经济,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第七,研究商业道德,必须吸取中西文化遗产。

商业文化,可以使商业道德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因为商业文化是以科学、人体、审美、艺术为基础原则的商业理念和方式,它使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满足。商业文化建设是商德物化,它通过对商品、商人、商家以及经营管理、服务、消费等各方面的文化附加,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满足,它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强调了商业活动的道德内涵,提升了商业竞争的本质。可见,商业文化是商业道德的新的境界。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国富论》,讲经济,强调利已主义,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讲伦理。他认为,经济与伦理是两个不同领域中的问题。而中国历史上就把经济与伦理结合在一起的,商业精神与道德精神相互统一。西方学者也使用商业文化的词汇,如《亚洲大趋势》中讲到研究东方的商业文化;美国学者提出企业家要研究中西方商业文化差异,商业文化有三个层面;(1 )物质文化。这方面中西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要走向世界,西方要进入中国,如超级市场在中国的出现。(2)制度文化。如知识产权。(3)精神文化。主要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商业道德、商业文化上,中西方有差异,但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共同之处是主要的,有认同。没有认同,就没有共语言,生意没法做,合同没法订。因此,要研究中西商业文化的差异和商业道德的差异,这差异主要是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接受许多外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同时,要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念,两者结合互补,我们的商业道德建设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第八,建设商业道德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中国古典哲学有很多智慧,这是我们的文化优势。要继承发展。讲道德,有许多问题和不同的内涵。例如,人与社会(现在称生产观念),从商业的角度看,应该把生产文化、商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生产与消费、奉献与所得等关系。企业是主体,企业要给社会作贡献。企业中引入了人本思想,这是传统哲学。企业以人为本,人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兴衰。人要通过自我的修养达到新的道德境界,没有自己的自强、自主、自律是不行的。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标签:;  ;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_商业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