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牧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杨 隆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推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农牧村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牧村社区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社会问题,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本文以甘南州农牧村地区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为例,探讨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为农牧村社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农牧村;现代化;社会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推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意识等领域内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农牧民家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不好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牧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下面我们就甘南州农牧村地区出现的社会问题作以探讨和分析。
1 伦理道德失范问题
在农牧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牧村地区的伦理道德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动荡和改变,引发不少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1 农牧村地区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
第一,家庭伦理层面的异化。首先,主要表现在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一部分家庭子女在追求物质财富的道路上,把赡养老人的义务看作一种经济负担,子女之间互相推诿,亲情的疏离使老人不能得以安享晚年,这种现象在当前农牧村中表现的较为突出。其次,由于农牧村中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于是将家庭中的家务活和教育子女的任务推给老人完成。这样的家庭,老人们可以说非但无福可享,还要承受大量体力劳动。
第二,人情交往日渐冷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互帮互助”、“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已经弱化。过去村子里要是谁家的农活没干完,街坊邻里会无偿的帮着干,现在是谁家出工钱才给谁家干;过去盖房子、红白喜事的活,村民们都是互帮互助,积极参与,现在的情况就大不同了,得吃好喝好才有人来帮忙。邻里间也常因为债权、宅基地、田间地角的归属等问题闹矛盾。在甘南州牧区,常发生两家邻近牧场的分界争端,牛羊混入别家群体的争端,甚至出现了因这些小矛盾而引起的集体争端事件。
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一篇文章,可教的东西很多,我们所教的内容既要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要反映出主观能动性,因为任何作品一经选入课本,就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定性,但同时,任何人阅读作品,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一堂课的教学,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方面施教。
第三,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特别是从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实行全面免除农业税之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国家对农牧村实行诸多补贴和优惠政策后,使农牧民感觉到对国家承担的义务少了而享受到的利益更多了,这就在客观上淡化了农牧民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部分农牧村干部出现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侵占公共财物的行为,不但没有起到带头致富的作用,反而让老百姓感觉不到村集体存在。在甘南州农牧村地区查出了不少扶贫款、项目款被当地乡镇干部侵吞的事件。
1.2 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南海海域辽阔,岛屿众多。但是,目前修建有可供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的海岛不过寥寥数个。更让人头疼的是,大多数岛屿还并不具备修建机场的条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如何将人员、物资、装备等快速投送到事发地,一直困扰着我们。
2 赌博问题
通过以上对赌博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一要认识到农牧村地区缺乏文化娱乐活动,农牧村地区存在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农牧村普遍缺乏的软硬件文化设施之间的尖锐矛盾,也是农牧村赌博问题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对此,需要加强农牧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满足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民众培养健康积极的爱好;三要执法部门应当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斩断运作农牧村赌博的黑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农牧村赌博问题。
2.1 赌博现象
近年来,不少农牧村地区赌博之风日盛,不少农牧民染上赌博恶习,甚至因此倾家荡产。农牧村赌博问题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也成了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在甘南州地区,尤其到了春节期间,很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赌博问题更是进入一年当中最严重的时期。返乡的务工人员将一年辛苦挣来的血汗钱都投到赌场上,抱着捞一笔的想法,结果往往成了“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主”,一年所有的劳动果实进了赌场都打了水漂。在甘南州牧区地区,赌博现象也呈增长态势,一些牧民将自家的牛、羊作为赌注参与赌博,结果也是一夜之间牧场里的牛、羊都被输掉了,几十年的资产积累化为乌有。
2.2 赌博原因
第一,农牧村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匮乏。农牧村里不像城市里,休闲娱乐设施多,文化活动也多,大家空闲下来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消遣的选择。农牧村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尽管不少地方都进行过文化“三下乡”活动,但真正受益的范围却极其有限,这其中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有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其中一些农牧民抱着投机心理,企图依靠赌博赚钱,这也助长了农牧村的赌博之风。第二,农牧民欠缺法律意识。农牧村参赌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赌博的危害。第三,执法不严。对于违法赌博现象,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够大,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在我国广大农牧村地区,赌博活动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传统节日期间,赌博风气盛行,有愈演愈烈之势。赌博活动,不仅使一些人因赌返贫,还会引发一系列家庭悲剧。此种现象,不但破坏了乡村和睦团结的道德风俗,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牧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甘南地区的赌博之风是近几年来才盛行的,原来这片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收入低,也不就存在赌博之风。
大力提升竹林资源。应时代要求,以“改造为主、新造为辅”的发展思想为引导,科学培育竹林资源,支持选育优质专用竹品种或笋材两用竹品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3 过度消费问题
TG-DSC综合热分析,取样20-40 mg,在氮气环境中测试,升温速率控制在10 ℃/min,加热参照物采用α-Al2O3粉。
细胞胞浆可见的棕黄色颗粒为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棕黄色颗粒越多,表达越明显。高脂造模后,模型组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种药物均能降低β-catenin ,Wnt抑制剂WIF降低作用较强(P<0.01),护心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WIF降低β-catenin的作用较阿托伐他汀强(P<0.05),图2、表2。
在我们过去的传统社会里,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的头等大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培育。而在现在的农牧村,这一情况有所不同,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务工,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长将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向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不少问题。
下面我以农牧村婚事过度消费为例,探讨过度消费的原因:
目前,随着农牧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牧村中的居民消费方式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这不仅加重了农牧民的负担,影响了农牧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破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上是对农牧村婚事过度消费行为原因的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小见大,得出农牧村过度消费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农牧民不正确的消费观念造成的,攀比心理过重,导致加重了自身负担,破坏了社会风气。
(2)农牧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是造成结婚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在农牧村,大部分农牧民是文盲半文盲,他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婚事消费问题上,缺乏理性的消费意识。很多人对婚姻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将结婚视为一种“买卖”,女方父母为了得到补偿,通常会向男方索要大额彩礼。在甘南州的临潭县、卓尼县农村地区,彩礼已经提高到了6—10万元之间,再加上在婚礼中的其他花费,一场婚礼大概要花费15万元左右,这还是保守估计。这样的费用严重超出农牧民的经济承受范围,有的家庭不得不借钱拉账娶媳妇。
(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导致城市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牧村青年,受城市人结婚消费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农牧村青年对婚礼的形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现如今农牧村消费攀比之风盛行,很多人为了要“面子”,不顾及自身收入情况超额消费,出现了高价婚礼、高价升学宴、贷款买车等等现象。
(1)农牧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其家庭子女婚嫁高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近年来,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这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农牧民在物质生活得到丰裕的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更高了,他们更愿意住大房子、买高档家电、办豪华婚礼。
4 子女教育问题
数据分析用SPSS18.0系统;计量(±s),t检验;计数(n,%),X2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2结果
农牧村地区出现伦理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首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农牧村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在对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缺失了理想信念、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加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因此农牧民的道德素质普遍较低。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个人的合法利益得到肯定,由此激发了农牧民长期受压抑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导致在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的情况下,突然膨胀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诱使部分农牧民出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偏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类型,能对社会风气的整肃起一定作用,但它需要有法律制度作坚强的后盾。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起到震慑作用,避免违法问题的发生。因此农牧村中出现道德失范问题,我们要从制度层面找原因,同时加大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风尚。
4.1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为了寻求发展,选择离家外出务工、经商,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甘南州农牧村地区的老年人基本上没有文化程度,他们对孩子所谓的“照顾”也就是生活起居上的照顾,根本无力胜任“留守子女”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使得“留守子女”们的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严重缺失。家庭教育功能被弱化,父母和子女的亲情关系被疏远,引发了一系列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这对和谐家庭以及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4.2 农牧村地区的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失衡
现在的农牧村地区的村级小学布局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陪读。地方政府也开始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城区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也有些地方开始让小规模小学进行合并或者停办,使得办学质量更加恶化。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村级小学留不住老师,由于条件相对城区较差,年轻的有能力的老师更愿意选择城区学校。另外在甘南牧区,由于牧区地广人稀,牧民们大多分散居住,学校建在乡镇上,牧民们的家离乡镇又较远,所以还存在着孩子不得不从小就在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这一现象。
5 农牧村家庭不和谐因素增加
近几年来,农牧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明显富裕了,但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反而增加了。例如出现了家庭财产纠纷、家庭暴力、兄弟反目、夫妻离异、意外死亡等极端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也对构建和谐新农村带来了负面影响。
(1)随着农牧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另一个客观后果是农牧业女性化日趋凸显。由于丈夫到城里打工,很多农牧村家庭由妻子在支撑,成为村中的“留守妇女”。这些留守在家中的妇女要不仅承担着农牧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重任。同时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的任务,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更谈不上学习和文化娱乐。更为潜在的问题是长期在外打工的丈夫与留守在家的妻子长期分居,容易导致婚姻家庭关系出现松动,隐藏着不稳定的因素。
(2)因为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牧村家庭矛盾的产生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是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程度不够,解决处理矛盾的方式欠妥,简单粗暴。
(3)由于精神文化的缺失,家庭成员染上了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导致家庭矛盾不断。甚至出现有些年轻人因酗酒开车导致死亡,因此家庭破裂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因家庭矛盾出现喝农药自杀的极端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农牧村中的社会问题很突出,尤其是家庭不和谐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
6 小结
当前农牧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牧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层面加大对农牧村文化设施方面的建设投入,同时积极组织农牧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和监管,引导健康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需要农牧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由此,将农牧村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化解掉,为农牧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有利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发生山洪、地质灾害2 400多次(处),平均每年达40次(处)。其中溪河洪水灾害1 534次,泥石流灾害352次,滑坡灾害514处。进入21世纪以来 , 2000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都发生了严重的山洪灾害,造成了惨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山洪灾害在季节上存在极端不均匀性的分布,每年主汛期是山洪灾害多发期,受灾损失占全年总损失的95%以上,且在同一流域、同一年份可能发生多次山洪灾害。
参考文献
[1] 田恒平.我国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通山县的调研材料[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03):101-105.
[2] 邹雨轩,邓永强,黄海啸.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危机及原因探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2):107-109.
[3] 云中.鄂尔多斯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0(C)-0159-03
作者简介: 杨隆(1989.09-),男,甘肃卓尼县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行政工作,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藏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