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2
【摘 要】目的 对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2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6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分析,以2012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30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为A组:行传统手术方法;以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3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为B组:行改良手术方法,记录和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状况等。结果 通过对6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分析发现:B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状况等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患者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大。
【关键词】手术治疗;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减少出血;治疗;
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曾做过剖宫产,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目前更多学者建议将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原子宫切口瘢痕部位者称之为凶险型前置胎盘[1-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而凶险型前置胎盘易合并胎盘植入,并发胎盘植入进一步增加了出血风险和出血量,极易导致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大大增加子宫切除率,甚至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3]。为了将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特进行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6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所有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均排除肝、肾等器官损害、基础病严重、使用抗凝药、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该研究。A组: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9.33±5.73)岁;孕周为23~42周,平均孕周为(36.82±1.36)周;所有患者均进行过剖宫产,其中21例1次,7例2次,2例2次以上;无胎盘植入患者23例,胎盘植入患者7例;26例进行择期手术,其余为产前出血急诊手术;B组: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8.64±5.52)岁;孕周为23~42周,平均孕周为(38.42±1.73)周;所有患者均进行过剖宫产,其中27例1次,6例2次,3例2次以上;无胎盘植入患者31例,胎盘植入患者5例;32例进行择期手术,其余为产前出血急诊手术。
1.2研究方法
A组:传统手术方法;B组:改良手术方法,具体改良为:①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子宫前壁胎盘边缘走向以及与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进行测定,确定子宫切口位置,在患者胎盘边缘之上约2厘米腹壁处标画出对应弧线。②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腹壁切口,若患者的胎盘边缘弧线处于较低位置,则以之前手术切口进行切口,否则腹壁纵切口,以所选择的子宫切口进入宫腔,顺着胎盘两侧边缘剪开子宫壁以便胎儿顺利娩出。③胎儿娩出后,将分离的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用止血带环扎患者的子宫下段阻止子宫动脉上行支部分流血;对子宫动脉上行支以及髂内动脉进行结扎阻断子宫血供;剥离胎盘前对患者应用欣母沛、缩宫素等宫缩剂,对胎盘剥离患者进行子宫切除以及切除局部宫壁;应用“口”字、大“8” 字对粘连性胎盘剥离后局部进行缝扎,对于胎盘植入子宫肌层不大者以楔形进行宫肌壁组织切除,随后对子宫进行缝合修补。④将患者子宫切口缝合后行子宫B-Lynch缝合术。对于子宫下段出现怒张、增粗、紫蓝色、增生、海绵感者则切除子宫。
1.3 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胎盘植入状况、术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状况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用时、平均出血量、子宫切除率
通过对6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手术用时、平均出血量、子宫切除率进行分析发现:B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平均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上处理胎盘植入的有效方法,这种根治性的手术,虽然减少了并发症,但却丧失了生育能力。保留子宫的手术极易导致大出血和其它严重的并发症,因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减少胎盘植入术中术后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已经成为近年产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将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特进行本次研究。
本研究收集自2012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6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对66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分析发现:B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状况等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的过程中选择切口在子宫-胎盘边缘、对胎盘植入进行合理处理以及髂内动脉结扎术相结合,能明显减少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的概率。该研究结果与刘雁等对23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用治疗的结果相一致[4]。黄蕾等研究指出[5]通过对45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治疗进行探讨,能够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新生儿状况,应用价值大。
综上所述,对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患者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大。
参考文献:
[1]侯磊.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23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2015,43(4):391-393.
[2]陆小曲.前置胎盘5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26-1527.
[3]齐新颖,杨凤桢,董秀娟,等.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方法探讨[J].实用医 学杂志,2013,31(14):2408-2409.
[4]刘雁,郭晓玲,曾萌,等.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治疗23例临床研究[J].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2,1(2):30-33.
[5]黄蕾,杨晓.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4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17(13):1932-1933.
论文作者:肖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胎盘论文; 患者论文; 凶险论文; 子宫论文; 手术论文; 中央论文; 切口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