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课程论文,中学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建设,特别是“三机一幕”进入普通教室,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教育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技术、手段与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下面是一点实践的体会。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需要教师搜集和制作一定的CAI进行演示。演播式的多媒体CAI能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使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能强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促进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1.利用CAI创设情景
讲课时,通过一段集图片、声音和动画为一体的CAI来渲染气氛,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如:讲解家鸽时,我先播放一段家鸽飞行的CAI课件。随着明快的音乐节奏,看着家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一种轻松活泼的情境形成了,学生思维空前地活跃,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利用CAI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每节教材都搜集和制作了CAI课件作为教学积件。这些积件集中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有其良好的交互性能和视听优势,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宏观化、静态画面动态化,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如:将显微镜摄影的一些图片用Authorware进行处理,将染色体的行为过程制作成动画,使微观抽象的静态图变成了动态图。染色体的行动轨迹全部显示出来,强化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教学DNA的复制过程时,我利用Flash制作了动画,通过宏观模拟,使抽象难懂的DNA的解旋、复制过程一目了然。而在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时,我利用一段视频和Flash动画的宏观模拟,让学生快速掌握了受精的实质——核与核的融合。
3.利用计算机增强显微放大的效果,突破实验教学的难点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结构,需要用显微镜放大。如何使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中,缩短认知过程、提高演示效果呢?笔者通过把多媒体与生物显微演示组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通过生物显微演示,显微镜下放大的物像投到屏幕上,使其进一步放大,教师可以通过屏幕指示图中的结构,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多个处于质壁分离过程的洋葱表皮细胞。从中选择一个比较清楚的细胞,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的每一部分结构。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认识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另外,可通过屏幕放大,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动作。如:撕取洋葱表皮、切取洋葱根尖等操作。
二、运用网络构建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在现有教学体制下,所有教学活动应符合课程目标,通过网络通讯功能及虚拟功能等营造学习者有效的学习环境,真正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环境构建最根本要求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教学的课堂教学虽然仍是集体授课的形式,但小组学习,特别是个别化学习已占据了相当的分量。计算机媒体的交互性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个别化学习”概念的产生,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不仅使学习者得到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传播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强调了学生的个性。网络环境还为课堂的小组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突破了前后座位相邻的概念,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班上的任意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伙伴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网上邻居”的含义,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中怎样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呢?
第一,搜集、整理相关的知识做成网页,让学生在上课时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识点间转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其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如:高中生物教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部分知识的信息量大,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而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因此在进行本章教学时,我先搜集整理相关的知识制作成网页,其中包含学习目标、电子课文、知识提要、达标测试、巩固深化、课堂论坛、知识拓展7个模块。教学中,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通过教师机对整个教室计算机进行监控,掌握学习进度,调节学习节奏,进行个别指导等。
第二,根据课文内容设立论坛、聊天室供师生和生生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交流讨论。如:在“细胞分化”课文后面,设置了关于“克隆”的小阅读,在校园网上播放关于“克隆”技术的发展将给人类带来什么?你对“克隆”人有何看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选看,很多学生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并从网上论证中得到新的启发,进一步了解“克隆”的概念,又感悟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第三,设计难易不同的网络练习,使学习者通过网络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协同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把难易不同的题目设计成几个模块,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学生练完一个模块后,计算机鼓励他进入更加困难的模块去练习,像游戏过关一样,学生不懂的问题还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请教教师或和同学交流。这种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负担化为一种学习兴趣。
三、成果与反思
由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网上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网上搜集、编辑、整理各种信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提高了他们摄取知识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网上教学系统的使用,轻松地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并最终实现他们对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
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自行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因此而弱化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出现“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否则,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发挥不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同时不能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形态模型、演示实验、学习实验等教学手段。
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应该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防止一些信息垃圾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