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空间与促进机制
李耀锋,李佳佳,张余慧
[摘 要]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契合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问题及需求,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细化与专业化水平。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空间包括:增强培育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度、提升培育对象识别与遴选的精准度、激发培育对象的主动性与潜能、补足培育效果跟踪评价的缺失。促进社会工作有效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包括:优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素质结构与绩效评价、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与服务机构的培育、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乡村振兴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 社会工作;新型职业农民;精细化培育;乡村振兴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对此进行强调,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在国家大力推动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作为一种新兴职业[1],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现代职业精神[2],展现出角色内涵、群体构成及生产组织形式等的创新与变革[3],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国是新兴领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主要有:(1)培育的推动主体较单一。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政府在培训规划统筹、培训资源配置和培训资金筹集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4],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及影响力非常有限,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谋划实施、资源整合、效果评估等带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专业化、社会化和精细化程度不够,制约了培育过程与农村社会文化及农民需求的深度融合。(2)培育对象识别及遴选不够精准。培育对象的识别遴选主要依靠基层农业部门及乡镇农技站,普遍存在培训对象瞄准有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5]。即使是遴选贫困户为培育对象时,也主要依靠农业部门进行,因为贫困问题本身很复杂,如果缺乏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内心需求和资源条件的准确识别,就难以遴选出合适的贫困户作为培育对象。(3)培育对象缺乏主观能动性。由于宣传沟通及农民自身素质等原因,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导致现实中出现政府一头热的现象[6] [7] 。培育对象缺乏主观能动性不仅导致学到的东西有限,也会导致他们角色转型的消极被动及对培育认可度的降低,最终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成效。(4)培育效果的跟踪评价缺失。培育效果的系统跟踪评价有赖于科学的方法,当前的培育偏重于培育过程实施与培育指标完成,对培育效果的跟踪评价重视不够,农户培训后的效果考核往往流于形式[8],特别是对传统农民经由培育而逐渐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困惑与需求等缺乏精细化评估,不利于传统农民顺利实现角色转型。
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迫切需要创新机制与制度设置,提升培育成效,以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社会工作作为发展迅速的现代专业化社会力量,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9]。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等独特优势,使社会工作已成为基层社会管理走向善治的一条有效路径[10],其专业特性契合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细化与专业化水平。本文旨在对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空间、阻碍因素和促进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健康有序实施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提供有益启示。
仔细分析非中心卡方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可知,其在自由度大于2时总是存在一个最大值,即随机变量存在一个出现概率最大的值,这个值在所有的值中出现频次最高.因此,除了使用统计分布的期望来估计未知项以外,还可以利用这个出现概率最大的值来估计该未知项,此时的更新半径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到:
二、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价值空间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重要制度设置及专业化力量,是理念、制度、方法和人才的综合体。依据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空间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增强培育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度
1.优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素质结构与绩效评价
3.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农村发展新问题及农民新需求不断出现使农村成为最需要社会工作的地方,特别是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背景下,更加需要社会工作等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受限于传统的知识结构、工作模式与思维习惯,还不太了解社会工作,很少想到从政策和制度等层面来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或采取措施引进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也难以有效借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创新与模式优化。尽管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中出现了“江西万载模式”及“广东双百计划”等较成功的范例,显示出地方政府重视度的提升,但尚未成为全国普遍现象。
(二)提升培育对象识别与遴选的精准度
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时要全面分析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及服务对象与不同层面环境之间的关系[12],这使社会工作在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更加注重与村委、村民及潜在培育对象的互动沟通,在家庭、社区、社会等多层面环境中更加精准识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资源条件、社会支持、内在诉求和发展优势,为培育过程的精细化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在既有的培育对象遴选过程中因主要依靠农业部门和农技站而导致遴选出现偏差的情况,特别是在回应精准扶贫国家战略及2017年《“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的“把产业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遴选为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这一要求时,能更精确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生活困境、内在需求和自身优势,有利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度。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强调深入实际情境及科学方法的使用,可与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优势互补、协同工作,在精准识别和遴选培育对象的同时,结合培育对象的产业类型、发展历程、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精细分析培育对象的境况,设置更精准化和人性化的培育计划。
(三)激发培育对象的主动性与潜能
作为秉承以人为本理念的专业力量,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人本主义理论、赋权理论和优势视角等[13]。人本主义视角肯定人的价值,强调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中心地位;赋权理论着眼于增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优势视角重视服务对象自身及环境两方面的优势,并努力推动服务对象识别和发挥这种优势。这些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贯彻实施赋予了社会工作一种特殊的干预模式和实践影响力,让它在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不再单一地看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知识和技术上的不足,而能更多地看到农民自身或所处环境的优势,努力协助农民主动有效地发挥这些优势,完成社会角色的成功转型,促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经营及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使培育工作不再局限于知识技能培训和指标完成,而能更好地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为中心,挖掘其潜在能力和社会价值,让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把田种好,还能参与社区治理、扶危济困、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等,发挥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四)补足培育效果跟踪评价的缺失
社会工作具有明确的专业价值目标,非常注重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改进,这使它不仅重视服务过程的科学性与人性化,还重视对服务效果的全方位评估,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的起点。社会工作评估涵盖了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估等类型及由评估手段、实施流程、价值伦理等构成的规范体系[14],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的介入可以保障培育效果评价的细致深入、科学合理,弥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效果跟踪评价方面的不足。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评价主要在行政绩效评价框架内进行,侧重于培育文本的完整性、培育流程的规范性、培育指标完成的充分度及培育经费使用的合理合规等,对培育对象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发展潜力、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深层改变尚缺乏精细化的评价,特别是未能做到科学有效的动态跟踪,这无疑会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事业,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需要长远规划与稳步推进,这必然要求对培育效果进行精准化测评并对培育过程进行精细化安排,而不仅停留于培育指标的完成及少数成功案例的示范宣传。
三、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促进机制
(一)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阻碍因素
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性首先受限于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状况。尽管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当前面临着政策支持不力、服务资源缺乏和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农村实际问题和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呼唤“大农村社会工作”,即坚持专业理念、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对社会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考虑和界定,协调多方资源服务农村居民和社区发展[15]。从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看,新型职业农民及其来源群体恰好就是未来“大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是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背景下重要的发展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是发展型社会工作亟需关注的新兴社会群体。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仍然发展很不成熟,存在诸多制约社会工作有效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阻碍因素。
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错综复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属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对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农村社会,如果只是表面化地了解社会问题而不能深入了解背后的成因以及具有农村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知识,就难以真正参与到农民生活中,不能深入了解传统农民走向现代职业农民的困惑与诉求,就不能实实在在、卓有成效地开展社会工作,自然就难以有效地满足新时代条件下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显然,当前的农村社会工作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公信力还不够。
1.地方政府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重视度和资源投入不够
科学大洋钻探还显示,海洋沉积物中的细胞数量与海洋或土壤中的细胞数量大致相同。探险队不仅在8 000英尺深的沉积物中发现了生命,还在拥有8 600万年历史的沉积物和温度超过60摄氏度的沉积物中发现了生命。
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介入,农业农村局等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始终是关键推动者与资源连接者,因此,政策支持的切入点首先应是优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素质结构与绩效评价,让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有更全面的素质,更善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综合运用行政化、专业化及社会化力量开展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绩效评价的优化可让他们更有动力去不断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及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目前,不仅地方政府发展社会工作的激励不够,他们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激励也较有限,江西省2016年对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现代农业发展”指标打分表中只占2分,且内容为“设区市县党委政府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文件且完成年度培育任务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显然测评力度是不够的。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乡镇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这一政策文件为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支持。实践过程中,可对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题培训,增进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运用,也可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费中开列“社会工作服务”条目,补强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相比于城市社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和服务机构还非常有限,尽管已有一定数量的本土社会工作人才,但他们的专业性仍较为欠缺,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时间、精力和动力还比较有限。农村既有的社会工作人才和服务机构当前主要关注农村贫困人群、“三留守”人群等弱势群体,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兴社会群体提供的服务还非常有限,且既有的社会工作实践偏重于发挥治疗性和支持性功能,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激发服务对象潜能、进行社会政策倡导、促进环境优化等发展性功能还较少被重视和践行。
“师傅型”师资必须熟悉合作企业的典型职业工作流程,且能独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向学徒传授企业某个典型技术活动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师傅型”师资的建设需要侧重技术全能岗位师傅的培养,以便使学徒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期待“师傅型”师资专业技术能力要高于企业一线在职人员,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传授将专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结合起来的职业能力[3]。
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部分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朱正传,等(11):1357
据说,省内外的文学读者中,很多人至今也没读过一期《星火》——虽然自1950年创刊以来,它已出版六百多期。
(二)社会工作有效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促进机制
社会工作致力于用科学的专业方法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其“助人自助”的行动理念及教育小组、社区教育等实务方法对服务对象可发挥教育引导功能,使社会工作者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角色转型的有力支持者、协助者与推动者,使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区别于地方政府的专业化推动主体。社会工作对专业理念和目标的秉持恰好可以与政府部门的行政绩效导向、企业的市场利润导向形成有效互补,促进培育主体和资源供给的多元化。同时,通过人员培训、岗位设置、项目购买等方式引入和渗透社会工作元素,可使基层政府部门在发挥职能时更多地采取“助人自助”“平等协商”等专业化方式,更充分地尊重其他行动主体的利益与想法,有利于构建不同主体有序协作、共同参与的实践体系[11],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的多元化和协同度,避免培育主体单一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及潜在风险,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治理结构优化的协同推进,符合农业现代化及农村治理体系创新的发展要求。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从麻醉开始到缝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 h IL-6和hs-CRP表达情况,术后随访6~48个月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2.可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服务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机构还很缺乏
2.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与服务机构的培育
推动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点是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与服务机构的培育。在当前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与服务机构的发展及其对农村问题的干预主要靠试点地区和单位建设、高校挂点实习、城市社工机构对口支持等方式推进。尽管这些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快速推进也给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与服务机构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这种支持更多是资金方面的,社会工作人才和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还较弱,新生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缺乏稳定有序的治理结构和制度支持,往往呈现随项目有无而波动的不稳定状态。因此,一方面要继续改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设置,充分发挥项目育人、项目育机构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专项拨款或将社会工作费用纳入扶贫、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制度性财政拨款之中,以此带动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和服务机构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的梯队建设,对村干部、返乡农民工、当地大中专毕业生等进行社会工作专题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同时与城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在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督导和培训,努力培育在地的、对农业农村发展有一定情怀、愿意在农村或乡镇较长期稳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3.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乡村振兴的专业能力
我国大力推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社会工作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迫切需要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具备与之匹配的回应力和胜任力。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存在单一视角分析农村社会问题、机械套用西方社会工作方法、缺乏长期系统的跟踪性实验研究、对农村社区及农民群体的社会文化缺乏深入研究等问题[16],需要系统全面地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体现出对不断变动的农村社会需求的灵活回应能力,使农村社会工作既能顺应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潮流与标准,也能充分立足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服务农村和农民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除了需要细致理解村落文化的内涵和运作,敏感觉察地方性村落文化,更需要自我反思专业知识的盲点和陷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村民的行为规范,专业的“助人自助”之道才会行之有效[17]。同时,在当前项目制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治理体制及政策实现机制背景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为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实施载体及服务机制,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农村服务项目实践中发现农村社区社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项目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利益关系及不同农民群体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解析[18],不仅要关注项目推动主体的诉求与行动逻辑,也要关注“项目进村”的村庄回应[19],以此找到农村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的短板及切入点,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使农村社会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回应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新的现实需求。
四、结 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近些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兴起的新问题,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王思斌2017年提出了“大农村社会工作”的概念[20],认为社会工作要及时有效地回应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立足“大农村社会工作”视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成为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工作的新服务领域,这是社会工作推动社会变迁及文化创新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要体现。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角色转型势必涉及农民角色认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关系、资源协调和政策跟进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法契合了上述问题的应对,可在理念优化、人才支持、项目运作、风险防范、政策倡导等多个层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稳步健康推进及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
尽管我国社会工作的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农村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研究和工作方法还很匮乏[21],本文针对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空间与促进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未来相关研究可重点关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上,结合农村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规律,进一步细化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空间,梳理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施路径、操作模式和方法,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及行动研究提供精准的目标范畴。二是研究方法上,补强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促进社会工作者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合作探寻现实问题的发生机制与演变趋势,为社会工作的实务干预提供有力依据;同时,补强深入细致的追踪研究,以此揭示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角色过程及其困扰,更好地梳理清楚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发展所依托的乡村社会文化基础,为社会工作介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支持和促进机制提供更为扎实可靠的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小平,李伟.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 宋新乐,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精神及其构建[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3] 张明媚.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及其意义[J] .农业经济,2016(10).
[4] 王锋,李彬.“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及其发展新举措[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5] 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 .成人教育,2012(11).
[6] 周杉,代良志,雷迪.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部四个试点县(市)的调查[J] .农村经济,2017(4).
[7] 颜廷武,张露,张俊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8] 项宗东.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 A 县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2017(3).
[9] 王思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治理[N] .中国社会报,2014-01-10.
[10] [11] 李耀锋,赵玲玲.社会工作:促进乡镇社会管理走向善治的一条路径[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4).
[12] [13] 李晓凤.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实务[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12-113,113-115.
[14] 顾东辉.社会工作评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11.
[15] [20] 王思斌.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及其发展——兼论“大农村社会工作”[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16] [18] [21] 郭占锋,李卓.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展望[J] .社会建设,2017(2).
[17] 古学斌,张和清,杨锡聪.专业限制与文化识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文化问题[J] .社会学研究,2007(6).
[19] 李耀锋.农村治理中“项目进村”的村庄回应:理论意涵与现实问题[J] .农业经济问题,2016(12).
[作者简介] 李耀锋,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李佳佳,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余慧,井冈山大学科研处社会工作师,江西 吉安 343009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19)01-0070-06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社会工作参与小农户贫困脆弱性治理研究”(18SH10)
[责任编辑:邵兰墨]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新型职业农民论文; 精细化培育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论文; 井冈山大学科研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