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地质问题论文_刘磊

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地质问题论文_刘磊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标准得到了很大提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长度、深度和跨度都有所增大,面临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总的来说,围岩变形失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包括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变形问题、古老变质岩软弱结构面变形问题、侵入岩脉蚀变岩体塌方或突泥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工程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有的对隧道中的支护结构造成破坏,有的造成大面积塌方等,严重威胁到了施工的安全。本文对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铁路隧道;围岩变形失稳;地质问题

1 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中地质问题

1.1 岩层岩体顺层塌方问题

1.1.1工程实例

某铁路半山隧道是双线单洞隧道,隧道的总长度是5.6km。隧道施工中因为奥陶系砂质板岩地层中发育层间节里密集带,走向和隧道交角小,因为多月降雨使得围岩和结构面强度软化导致了塌方,塌方地段长达83m。

1.1.2地质特征

通过对工程的分析,总结了顺层塌方中的地质特征。顺层塌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降雨,雨水会沿着层面向下渗水,会降低岩石和结构面的结合强度。围岩的成层性较为明显,多为板岩和粉砂岩石,岩石的强度一般,硬度偏软,但其硬度要在极软岩以上。岩层多为单斜构造,倾斜的角度在45°~90°之间,当岩层和隧道方向趋向于平行时,就会形成顺层结构,增大了塌方的可能性。岩石的塑形变形不太明显,失稳变形中有着突发性和隐蔽性。

1.2 古老变质岩软弱带结构面变形问题

1.2.1工程实例

从张家口到集宁铁路旧堡隧道总长度为9.6km,通过华北北部太古界片麻岩、变粒岩地层。这里变质深多硬质岩和极硬岩,施工中易出现围岩变形问题,拖延工期。

1.2.2地质特征

从工程中分析得知,片麻岩、角闪岩中有许多的黑云母,对岩石的强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岩石进行变质时,花岗岩物质顺层侵入,因为熔融程度不深,不能形成混合岩。加上石英岩的发育,增加了岩体的结构面。经风化后易形成高岭土,称为软团块。地质变化过程中,有许多橄榄岩、角闪岩顺层侵入,经蚀变形成软质岩夹层,这些岩层的强度较低,遇到水时易发生软化和变形。多种蚀变岩类结构面形成了地下水通道,当隧道开挖时,会让地下水汇集,软化多种蚀变夹层,增大塌方的可能性。

1.3 侵入岩脉蚀变岩体塌方问题

1.3.1工程实例

某铁路隧道中出现塌方现象。这条隧道是双线单洞大跨隧道,长度是2025m,最小埋深是8m,最大埋深达到了200m。隧道通过太古界的大理岩,施工中发生了塌方。塌方地段主要是大理岩,辉绿岩墙最先发生塌方,总体来看,岩体风化严重。

1.3.2地质特征

一些大型的岩脉附近,岩体在较强的挤压作用下,造成围岩发生了破碎。其中基性岩脉风化程度较为严重,最终形成了富水风化带。围岩走向和隧道相交的角度较小时,造成影响的地段较长,易形成连续性的塌方。

1.4 极软岩挤压或卸荷大变形问题

1.4.1工程实例

从宜昌到万州铁路堡的隧道长度为11.6km,最大埋深在200~400m之间,大变形地段为单斜构造,围岩的走向和隧道大致平行岩层从隧道左侧向右侧倾斜,角度在35°-55°之间。由于层间水的作用,隧道内出现了顺层滑动变形,发生内挤现象,拱顶下沉,造成了支护开裂,一些地段发生了塌方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地质特征

软岩大变形有着流变特性,在外部荷载稳定状况下,岩体随着时间发生变形,一直到发生垮塌。通常情况下,岩体的变化会经过3个阶段,从最初的阻尼阶段到均速再到加速。由于山体的巨大的重力,对围岩带来了较强的外部荷载,通常情况下,当隧道埋深大于200m时,软岩的危险性较大,极容易引起变形。围岩的强度较小,地应力较大,是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实际施工中,除了岩石强度低的情况,一些地段引起大变形现象是因为顺层结构,尤其是一些有地下水的状况,地下水的存在非常容易将层面的结合强度降低,从而造成顺层滑动的现象。极软岩地质状况中,地应力主要是以水平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顺层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极软岩大变形的大小和时间也会受到岩层产状、岩性和构造、地下水和埋深等影响。当岩层和隧道的走向趋向于平行时,就越可能会发生变形。极软岩强度越低,发生变形的程度也就越大,层面随着发育,变形也会增大,软

层较厚时,产生的变形也会增大。极软岩产生大变形也会受到埋深影响,随着埋深的增加,山体自身的压力也随着增大,围岩强度不足时,就导致了变形的发生。

2 围岩变形失稳工程中的高地应力作用软弱围岩的变形问题

2.1 工程实例

从兰州到重庆铁路要经过西秦岭隧道群,期间有板岩、千枚岩等长达90km的软弱围岩地段,隧道占比70%。该地段中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地应力较为复杂。地应力达到了27-30MPa,隧道变形量较大,最大到100cm。隧道中发生了持续变形,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破损状况,衬砌也存在着开裂现象。

2.2 地质状况

通过对工程的地质环境的分析,软弱围岩大变形有地应力强度高、变形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等特征。软弱围岩大变形地应力以水平方向为主,强度通常为25~30MPa。隧道开挖后,应力状态的时间较长,很难形成新的平衡。由于软弱围岩大变形地质分布范围较大,其中的一些软岩有着发生变形的可能性,软岩形成韧性剪切塑形变形的可能性较大。该种地质条件下,当最大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走向出现大角度出现相交时,会在边墙或者洞顶发生大变形。当两者出现平行时,在掌子面处容易出现大变形。总之,大变形的幅度和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暴露了岩石的特性、岩层状况和地应力的方向等。另外,大变形还受到工程因素干扰如支护措施、施工进度等。

2.3 高地应力作用的优化措施

在高地应力的作用下,地质围岩会出现大程度的挤压变形,通常表现为围岩发生位移或者向内聚拢。高地应力作用导致的地质形变特征为作用力大,时间长,并且有蠕动现象。因此优化措施中要加强监控。

2.3.1加强前期检测

监测技术包括初始设计和修正设计两阶段。现场监测技术中包括掌子面附近的围岩稳定性、高地应力范围等方面,通过对它们测量可推出监测设计。因为围岩处在不稳定状态,在高地应力的作用下,软质岩石和一些较硬的岩石分布不均匀。监测工作要和施工进度做到互相匹配,监测要分步进行,得出不同分段的参数,这样才能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3.2正确使用奥法原则

计算铁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时,通常是进行力学计算,完成对隧道的设计。使用新奥法原则对修建隧道,通过对类似已建工程参数的参考,结合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测量信息,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完善设计方案,实现更好的施工。奥法原则中将施工监测和锚杆等结合在一起。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附近的围岩应力和形变状况实施监测,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新奥法可以与施工进度同步,监测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保障施工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非常复杂,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文章结合具体的施工实例,简述了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中存在的多种地质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围岩变形失稳中的高地应力作用软弱围岩大变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铁路隧道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晓.断层破碎带地段隧道稳定性分析与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2]何振宁.铁路隧道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以30多座典型隧道工程为例[J].隧道建设,2016,36(6):636–665.

[3]王辉.中厚多软弱夹层复合顶板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支护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刘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铁路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失稳工程地质问题论文_刘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