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良
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主治医师
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就是结直肠癌。人们一直认为治疗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现在只是依靠手术治疗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癌症患者想要长期活下去的欲望。随着人们对于肿瘤学生物特性的更深层了解。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有一种很显著的治疗方式就是生物靶向治疗和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这方式一出,使得人们对于结直肠肿瘤治疗观念发生了很明显的改变。
1、结直肠癌的特点
结直肠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症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在逐年上升,并且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属于中晚期,已经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当初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依旧是手术治疗,作为经典术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被广泛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也随着腔镜技术的成熟而成熟;治疗结直肠癌的新思路也由着新辅助治疗概念的提出而逐渐达成共识;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渐渐得到关注,术后支持治疗理念的形成更加完善了结直肠癌诊疗。
2、结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开腹手术: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虽然短于腹腔镜手术,但是术中出血量大于腹腔镜手术,术后离床活动、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以及住院时间都要长于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该手术的主要步骤是指在腹腔镜下完场高位血管切断、完成结直肠癌分离等,并且采用腹腔镜下吻合或重建肠道,腹部切口较于平时常规开腹手术要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主要有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完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富足手术、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结直肠肿瘤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等新技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相较于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自然要小或者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
3、结直肠癌肿瘤的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有着可消灭亚临床病灶从而减少术中肿瘤种植,晚期的毒副反应也较轻等优点。术前肿瘤区的血供交好,肿瘤放射敏感性较高。细胞内则含有丰富的氧合,对于手术效果更佳,另外,放量照射可以缩减肿瘤体积,使得难以切除的晚期病灶的根除性更大,同时也可以增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机会。
4、新辅助化疗
近十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新辅助化疗,是为了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减小肿瘤体积而在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之前给予的化疗,这种化疗方式可以使其不易播散入血转移,肿瘤活力明显降低,同时还能够抑制或者消灭亚临床或微临床小转移灶从而去降低手术后转移发生率。总而言之,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的治疗中,不同程度的去缩减肿瘤体积,是肿瘤分期能够将期,去减少复发。
5、结直肠癌肿瘤的生物治疗
作为一种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新型治疗模式而出现的生物治疗,在对于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方面都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生活治疗主要是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根本是抑制肿瘤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通路和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物质特异性干预来达到目的。分子靶向治疗物质近年来对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因此,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是指获取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经过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体外扩增一种免疫效应细胞,这种细胞会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这种细胞一旦回输入患者体内,则就达到了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免疫基因治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转导入其他免疫效应细胞或肿瘤,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肿瘤。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种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被称为细胞分子。细胞免疫的主要参与者为树突细胞,其能力为有效摄入抗原。成熟的树突细胞的迁徙能力可以激活T细胞,从而去启动人体细胞的自身免疫应答。基因治疗:基因治疗主要是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在体外培养人的正常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从而激活特异性的肿瘤细胞免疫应答来消灭不在免疫系统监视范围内的肿瘤细胞。
6、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疼痛管理:对疼痛进行标准评估,根据疼痛指南治疗原则严格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过度镇痛;第二营养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行肠内营养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第三心理精神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沟通,给予他们精神心理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广泛研究,近年来对于直肠局部解剖、直肠癌病理生理的再认识,外科医生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的改进,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新辅助治疗理念的发展以及应用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更加丰富了结直肠癌的治疗,也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案。对于完全治愈结直肠癌来说,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员会腹腔镜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2006版)[S].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 11(5):462-464.
[2]胡伟民.结直肠癌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98-199.
[3]薛文.结肠癌与直肠癌长期生存率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3):36-38.
作者简介:赵梓良,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擅长:肝胆胃肠微创外科的诊治,致力于外科相关疾病的科普。
论文作者:赵梓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4
标签:肿瘤论文; 手术论文; 细胞论文; 免疫论文; 结直肠癌论文; 腹腔镜论文; 靶向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