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婷 田甜 龚婷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医院心内科;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8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者行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心脏常规护理。术后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HAMA)、抑郁评分(HAMD)和不良反应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介入治疗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心梗介入治疗;影响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56-01
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病,其发病是由冠状动脉出现急性且持续缺血和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发病时患者胸骨后会出现剧烈且持续的疼痛,同时血清心肌酶活性急速升高,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危及生命[1]。心梗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临床上心梗介入治疗患者越来越多,如何帮助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医护人员能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心脏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8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19例。观察组患者行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后一周和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焦虑(HAMA)、抑郁评分(HAMD)和不良反应率。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53±2.4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71±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脏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与患者多交流,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②护理教育,让患者养成和坚持早上早起、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好习惯,注意保暖要依据天气及时更换衣物,同时要注意不让自己疲劳。③饮食护理,要合理膳食,多食易消化,低盐、低脂及低糖食物,避免出现肠胃不适及便秘。④保健护理:适度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如出现心律失常、心衰等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⑤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按时服药,终身随诊,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复发,身上要随时携带硝酸甘油[2]。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心脏常规护理,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要求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中监控患者生命各项指标,术后探望患者,告知患者饮食及相关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和不良反应率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快病情严重,患者死亡率高,是临床常见危重病。患者通常会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患者治疗后一般卧床时间较长,免疫力下降较多,身体的不适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会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3]。常规护理基本关注患者身体情况,却忽视了患者心理健康。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脏康复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康复。我院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娜.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148-149.
[2]邱小面,何峰岚,邱玲玲.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2):90-92.
[3]黄长静,何民,张宜锦,渠宝兰.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29-130.
论文作者:龚婷 田甜 龚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