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才分类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试论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才可以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为了有效地培养人才,通常采取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课程分类相对应的方法,以便组织教学。近年来,国内基本形成共识的人才分类方法四种,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与此相对应的教育类型分别是:学术性高等教育(academic higher education)、专业性高等教育(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也称工程教育)、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和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前两类属普通高等教育,后两类统称技术和职业教育,在我国通常称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这里的工程型和技术型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有关人才。
这四类人才实质上是按知能结构进行区分,因为只有这种分类方法,才有可能使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课程类型相对应。
在社会上,这四类人才按一定比例组成的人才结构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变化,如果比例失调,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人才分布是一个非匀态的连续带
在这个连续带上,虽然都按知能结构进行分类,但究竟如何分类,采用什么名称,各国大同小异。而且,不管分成多少类,在附近两类人才的交界区总是模糊的。再加上某些工作岗位人才的知能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改变这个工作岗位的人才类型。这些变化是人们在人才类型上出现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
序号职业等级培养对象相应的教育制度相应的学校类别
1专业级 工程师专业教育
大学本科,招收12
Professional EngineerProfessional 年级毕业生学习4
Level
Education年以上
2技术级 技术员技术教育
大学专科,本科,技
Technical Technician Technical
术学院,社区学院,技
Level 技术师
Education
术员招收12年级毕
Technologist业生学习2年,少数
3年,技术师学习4年
3技能级技术工人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招收10年级
SkilledSkilled-Vocational 毕业生,学习2年(也
Levelworker Education 有招收8年级结业生
学习4年)
4半技能级 半技术工人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招收10
Semi-skilled Semi-skilledVocational 年级毕业生学习1
Level WorkerEducation 年或短期培训
无技能级无技术工人 未经职业
5Unskilled Unskilled教育
Level Worker
(一)国外的分类方法
从表面上看,不少国家有它自己的人才分类方法,但人才分布的连续带不断地发展变化,而且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既然都按知能结构进行分类,就不难发现各种分类方法大同小异,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1.美国将职业分成5个等级,并与一定的教育类型相对应
与我国分成四类人才和四类教育的做法相比较,总的框架是相似的,但美国将学术型、工程型两类人才合并成工程师一类,将学术性高等教育、专业性高等教育合并成专业教育一类;另将技能型人才分成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两类。美国的分类法在最初制订时,是按学习总年限的长短来区分职业等级,但近年来已出现交叉。
2.欧洲某些国家的分类方法
欧洲某些国家将工程师分成三类:(1)C类(理论工程师ing'enieurs deconception),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学习4-6年。(2)L类(联络工程师或高级技术员(ing' enieurs ou techniciens supe'rieurs de liaison),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学习3年。(3)E类(实施工程师eng'enieursd'exec'cution),招十年级学生学习2年。与我国区分四类人才相比较,C类应是工程型人才,而L类及E类则是不同层次的技术型人才。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由于技术型人才是新类型人才,直到80年代还有个别发展中国家未建立起培养这类人才的学制。而在美国有学者又提出应在学术型(科学型science)和工程型(engineering)之间再插入工程科学型(engineering science)一类,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实际跨距很大,不插入中间一类人才,很难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
(二)在人才这一非匀态分布的连续带上,总的来说,完全可以按知能结构区分各类人才,但在附近两类之间的交界区内必然是模糊的,在这一区域内,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人才
1.附近两类人才知能结构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这个质的转折点很难确定,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规定
培养一个技术员的总学习时间国际上一般定为12-14年,但也有个别国家定为10年,这就涉及分类标准问题。工厂的描图员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高于一个中级技术工人,完全可以在10年内培养出来,这种人才多数国家作为技能型人才,但有些国家可能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笔而不是生产工具,故作为技术型人才。
2.出现模糊的交界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不是固定的
举例说明:在50年代,技术型与技能型两类人才出现模糊的交界区往往在设备的电气维修岗位,一台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部分完全可作为技能型人才(电工)的任务之一,相当复杂的龙门刨床控制屏就要依靠技术型人才进行维修。但究竟复杂到什么程度才是两类人才工作的分界点无法确定,往往因人而异。
近年来,这个模糊区又发展到操作岗位。有些自动生产线的操作,例如宝山钢铁厂的热轧自动线的操作者在显示屏前工作,需掌握电气信号、液压、电机、自动化、电气控制、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及显示屏上出现的几百个外语词汇,担任这一操作任务的必须是技术型人才,但在不同类型数控机床上的操作人员哪些由技术型人才担任,哪些有技能型人才担任,又往往因人而异很难精确界定。
3.人才使用上有交叉
在人才使用上的交叉就更多,当工程型人才过多了,有可能让一部分去干技术型人才的工作;当工程型人才过少了,又可能让某些技术型人才去干工程型人才的工作。在我国,还有不少中专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去顶技能型人才岗位。
以上各种情况都会使人们在人才分类上的观点出现种种分歧。
(三)各国对各类人才、各类教育在名称上的差异也是造成分类上出现混乱的重要原因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术语解释,“技术教育”应是不同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但在18、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工人,现在多数国家的观点已改变。但英国的观点依旧,把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制度称为technological education或technician education,这给我国职教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至今仍有些人认为技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子概念。
对技术型人才的称呼常与工程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混淆,如前所说欧洲L类和E类工程师实际上是技术型人才,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将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称工程师。另一方面,有些技术工人岗位改由技术型人才担任后,仍称这些人才是工人,如“智能化工人”、“知识工人”等。
这些名称上的差异也会造成分类上的混乱。
二、综合各国经验,我国现阶段将人才分成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是比较合适的,对应这四类人才的教育类型、课程类型已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一定经验,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
(一)在人才分类上必须将类型上的差别与层次上的差别区分开来
四类人才中,每一类人才都可区分成多个层次,但不论某个人才居于哪一个层次,只要类型相同,相对应的教育类型、课程类型都具有共同特性,因此,一般不应将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人才再作为类型上差别。
据此,培养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的同是职业教育,两者只有层次上的差别,不宜区分为两类人才。同理,培养L类和E类工程师的同时技术教育,只是层次的差别,应当合成一类人才。学术型和工程型这两类人才的教育类型不论国内国外都是加以区分的,宜分成两类。
(二)将人才分成四类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比较接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1984年发布《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 of Technicaland VocationalEducation),其中第7条为“技术和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第8条为“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第9条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分别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虽把普通高等教育列入5A,但1997年版第84条关于5A标准是这样描述的:“理论型的是为研究作准备的(历史、哲学、数学等)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医学、牙科学、建筑学等)的课程”。文字中明显分为学术型与工程型两类。
三、在人才分类方面我国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关于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
从60年代以来,是否需要发展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技术教育,社会各界看法不一,一种意见认为技术型人才是低水平的工程型人才,主张将两者合而为一;另一种意见又认为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差别正在消失,主张将两者合而为一。
出现这些分歧意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文革”前虽从前苏联引入了培养技术员的中专学制,但并没有认识到培养这类人才的迫切性。此外,把人才分类交界区的模糊不清夸大为整个分类的模糊不清也是重要原因。
1.有些人认为工程教育与技术教育分不清,技术型人才只是低水平的工程型人才,这些观点对我国技术教育的发展经常产生干扰
在“文革”前制订的人事制度对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这三类人才都有各自区分高低的职称层次系列,唯独技术型人才只有技术员一个职称,而且作为低层次的工程型人才,没有单独的职称层次系列,这种状况至今没有解决。
在80年代后期,对我国是否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过很激烈的争论,反对发展高职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认为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完全可用已有的工程教育学制进行培养。
90年代,中央正式决定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后,仍有不少人认为高职是低水平的高等教育,主张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对象应是其它高等学校挑剩下来的学生。
以上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只看到高职在文化及专业理论要求较低这一方面,而不了解高职所培养人才在职业技术能力方面一般应高于其它高校毕业生,并非水平全面降低。其实,如将工程型与学术型同一层次的人才相比较,前者理论水平较低,但应用能力强于后者,决不能说工程型人才是低水平的学术型人才,道理是相同的。
2.也有一些人认为技术型人才只是技能型人才的一部分,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反对把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区分开来,从而影响了技术教育的发展
80年代初,原国家教委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司(原名技术、职业教育司)时按照国际通常做法,区分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两类教育,司内设有职业教育处及技术教育处分管两类教育,分别培养两类人才,在人才分类上是明确的。但是始终有一些人一再反对使用“技术教育”这一名词,一再主张将“职业技术教育”更名为“职业教育”,从而引起人才分类上的混乱。
由于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在交界区有某些模糊现象,在我国主张将这两类人才合而为一的情况曾出现过多次,一次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曾一度决定不再区分技工教育与中等专业教育,全都培养“既能当技术员又能当技术工人的新型人才”,并将劳动部的技工培训司划归教育部,但最终因两类教育无法合一而以失败告终。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又在某些新的领域出现模糊现象,反映到人事制度上员工界限出现模糊不清,于是又有一些人主张不再区分这两类人才,主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主张应当模糊三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界限,不要分得太清。实际上,尽管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两类人才模糊的区域仍然只占极小部分,而其它极为广阔的区域仍能截然分清。发达国家比我国领先几十年,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将这两类人才合而为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仍然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成3B和3C两类。我国如果过早提出模糊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只会减弱培养人才应有的特色,降低教育质量。
(二)不能把各类人才所担负的工作岗位绝对化
如果一些岗位的知能结构发生变化,很可能会变换人才类型,如果把担负某些工作岗位的人才类型绝对化,就会产生种种模糊概念。
举例说明,“工程师从事设计,技术员从事工艺,技术工人从事操作”,这似乎是绝对的,有时把这些工作岗位的区别作为不同类型人才的区别,实际上并非永远如此。
担任设计工作的并非全都是工程型人才,早在50年代,就有不少技术员担任辅助性的、较简单的、要求不高的设计工作。近年来,由于CAD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工作可以分成软件开发与软件应用两类,后者一般由技术型人才担任。
操作岗位也不全都由技能型人才担任。随着操作岗位的智能化要求日益提高,有些岗位必需改由技术型人才担任,前已举例宝山钢铁厂热轧自动线及某些数控机床的操作。
技术型人才担任工艺工作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工艺研究建筑在较高的数学和专业理论基础上,往往不是技术型人才所能胜任。
如果把各类人才担负的工作岗位绝对化,认为担任设计工作者必然是工程型人才,就会把某些担任设计工作的技术型人才误认为工程型人才。另一方面,如果认为在操作岗位者必然是技能型人才,又有可能将某些技术型人才误认为技能型人才。这样,在人才分类及教育分类中会产生种种模糊认识。例如,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等。
(三)应当经常注意四种类型人才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
决不能厚此薄彼,只重视某类人才教育培养,忽视另一类人才的教育培养,当前要特别注意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养。
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解放后是十分重视的,技术工人的地位也有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氛围中,出现了人人争着上大学、不愿当工人的现象。在初中、高中阶段都按分数排队,将成绩好的送入高校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家长往往据此教育子女,“如果你读书成绩不好,只能去当工人。”由此形成了技能型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当前我国四类人才应当构成怎样的比例?可以参考美国的统计资料。在1980年,美国俄亥俄州(美国中等发达地区)劳动力中各类人才的比例:学术型及工程型人才占11%,技术型人才占15%;在技能型人才方面,技术工人占40%,半技术工人占30%,另有4%为无技术工人。如果我国的生产水平比美国落后20年,以上数字极有参考价值。目前,技工学校每年招生规模过小,如果说,40%技术工人应由技工学校培养,招生数应远大于其它三类人才的招生总数。但实际上现在我国技工学校的招生数还不到中、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招生数的一半,导致很多应当接受正规教育的技术工人岗位改由短期培训的半技术工人凑数。更为严重的是,不仅合格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具有较高技能的高级技工更严重不足。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20%,有些国家高达30%,而在我国,却一直在2%至5%之间徘徊不前,有些年份补充的高级技工比退休的人数还少,出现负增长。技能型人才无法从国外引进,必须自己培养,对这一落后状态如不痛下决心,切实解决,必将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正确进行人才分类,按照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别制订培养各类人才的发展规划,研究制订各类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有效的培养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