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践,服务良好实践,努力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和中国审计学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立足实践,服务良好实践,努力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和中国审计学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立足于实践,服务好实践,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新局面——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事会论文,理论研究论文,中国论文,第七届论文,新局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12月27日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一次会议,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建设、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审计署,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会上将进行五年一次的学会理事会换届。五年来,在审计署党组领导下,中国审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带领广大审计理论研究者、教学和实务工作者,围绕审计工作中心,服务审计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建设;促进了审计理论研究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培养;注重调查研究,积极为署党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深入总结30多年来中国审计发展经验,积极服务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开展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审计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既促进了理论研究和业务技能的共同提高,也增进了互信、增强了共识。学会自身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熙贵同志将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值此换届之际,我谨代表审计署和全国广大审计工作者,向审计学会和第六届理事会的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审计实践快速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依法治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党和人民对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法律和历史对审计赋予了新的更重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定位和职责任务。审计实践的快速发展,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审计系统理论研究情况来看,总体上还不适应要求,审计理论严重落后于实践,有些方面还严重脱离实践;审计理论不仅不能指导实践,某些方面甚至误导、阻滞了实践,给广大审计工作者带来了困惑,也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有宣传不够的因素,但根本在于我们理论上研究和阐释不足。长期以来,我们在审计工作中更多地习惯于“埋头拉车”,不太注重“抬头看路”。很多同志不重视审计理论研究,也不知道应该研究什么,应该怎么去研究。下面,我想就如何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讲三个方面的想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要加强审计理论研究

      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把理论研究放在审计事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必须把理论研究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来抓,必须把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审计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来要求,必须把调查研究和理论水平作为审计干部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评价。在当前形势下,树立对审计理论研究的科学态度,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现象是纷繁复杂、易逝多变的,而本质和规律则是深刻简明、稳定不变的。一直以来,我们对审计本质有多种认识,对审计的功能、任务和作用也有多种说法,实际上反映的是认识角度和深度的差异。比如,审计就是查账的认识。试问,查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监督。监督的目的又是什么?绝不是为监督而监督,而是为了保障更加合法合规。合法合规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促进履职尽责,还要提高绩效。履职尽责、提高绩效最根本的目标是什么?是完善国家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说,查账只是对审计表象的直观描述,并未深入到本质。我这里只是简单地举个例子,要透过现象认识到本质,还需要大量深入的研究,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提炼升华,才有可能找出审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

      第二,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才能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宪法、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的职责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特别是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意见》对审计事业发展的若干重大而关键的问题作出了重大部署。面对新要求新挑战,需要审计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还有很多是开拓性的工作,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和指导。如果不重视和加强审计理论研究,仍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审计工作将很难行稳致远,难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使命和任务。

      第三,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提炼和升华审计实践经验。没有落后的实践,只有落后的理论。如果不对实践经验加以研究、总结和提炼,就会永远停留在碎片化的经验阶段和摸索过程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大胆地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和提升,从而为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第四,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不仅包括业务能力,也包括理论素养。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干部队伍中的“本领恐慌”问题,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审计队伍中正出现“本领恐慌”现象,而本领恐慌的根源在于理论功底浅薄!非常值得警醒。如果我们的理论素养不高,不仅影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视野境界,而且直接影响审计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靠学习,靠实践,靠积累,就是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持之以恒地思考、实践和研究。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因此,必须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审计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抓常、抓长,不仅要倡导学习理论,还要倡导研究理论,切实提高审计队伍的能力素质。

      二、当前审计理论要研究什么

      当前需要总结研究,从理论上回答的问题很多,如审计的本质、职能、作用、组织方式、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审计职业化建设,等等,也就是要进一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审计、审计什么、怎么审计。

      审计理论研究,必须要紧紧围绕实践,坚持需求导向。一句话,就是实践是什么,实践遇到什么问题,实践需要什么,实践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就应当重点研究和关注什么!就当前来看,是不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深入研究:

      一是要着眼宏观全局,加强对审计所处形势和环境的研究。搞好审计理论研究,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跳出审计看审计,视野越宽广,认识才会越全面,理解也会越深刻。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必须把审计所处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运行、民主法治、市场机制、历史文化等大环境、大背景弄清楚,深入学习、研究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深入学习、研究和领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战略部署,还要研究和把握重大改革措施、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等。当然,立足全局,并不是好高骛远,包打天下,而是在找准定位的前提下,增强大局意识和宏观视野,深化对审计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方向和职能作用的认识,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作用。

      二是要着眼系统本源,加强对国家审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对审计本质的认识是纲,纲举才能目张。要真正理解审计的本质,把握审计的精髓要义,必须要有系统思维,要立足于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治理大系统来深度剖析。近年来,经过研究探索,我们提出国家审计作为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为什么这么讲?首先,国家治理,简而言之就是“用人、管权、理财”。人用好了,权管住了,财理好了,经济社会就能有效地运转,国家治理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国家审计一直是围绕“用人、管权、理财”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审计的职责和作用,法律不就是这么规定的吗?党中央、国务院不就是这么要求的吗?其次,国家治理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审计是其中监督系统的一部分,并对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促进和保障作用。再次,国家审计发挥着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能够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找到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并推动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因此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保障。正是基于此,国务院《意见》中首先就强调发挥审计对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保障作用。从国家治理层面认识审计本质,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审计发展规律,即国家审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发展,有着怎样的兴衰隆替发展轨迹,审计与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存在什么关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发挥哪些作用、产生哪些影响。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关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这一认识还比较粗浅,仅相当于一棵大树的“粗干”,还需要系统深化、丰富发展,希望在座各位一起努力,做出有深度、有高度、富有生命力的理论阐释,使其尽快地枝繁叶茂起来。

      三是要着眼指导引领,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和前瞻性研究。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同样,审计理论研究也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更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到实处、接上地气,推动从深层次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困难和障碍,切实起到指导和深化审计实践的作用。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意见》为完善审计制度浇筑了坚实地基,立起了“四梁八柱”,明确了审计这栋大厦的建设目标。但是,具体到墙怎么建,地板怎么建,屋顶怎么建,窗户怎么建,内外装修怎么办,要用什么材料,要雕刻什么花样,就要靠大家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有些具体操作层面的措施也需要加以细化和落实。比如,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如何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如何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如何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如何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等等。解决审计工作中的这些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先行一步,发挥引领、指导和支撑作用。审计理论研究还应突出前瞻性,如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数字化条件下,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过渡、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过渡、从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过渡、从部分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过渡的路径和模式。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审计实践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研究,把关注点聚焦到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现实问题上,把着眼点聚集到总结、提炼规律上。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善于深入到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以理论研究的成果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提供指导。

      四是要着眼实际应用,加大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提升。审计理论研究一定要立足审计实践,及时把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为理论或制度规范,既为以后的实践提供有效指引,也使审计理论在实践中发展、丰富和完善。比如,要总结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经验,为将来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做好理论积淀;要总结政府性债务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财政存量资金审计、土地出让收支及耕地保护情况审计等全国性审计项目的做法和经验,形成能够指导未来大型审计项目的操作指南;要总结审计项目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形成审计技术指引;要总结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找出规律性,分析深层次原因,不仅要总结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的方法技能,而且要对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等提出建议;要总结围绕“改革、反腐、法治、发展”深化审计以及取得的成效,更好地推动“改革、反腐”双引擎,驱动“发展”这艘巨轮在“法治”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五是要着眼知己知彼,加强对审计对象和事项的研究。搞好审计,需要深入知悉审计对象和事项,否则就会处于被动地位,被人牵着鼻子走,难以起到审计监督的实效。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审计对象及其业务活动在不断发展变革中,涉及到的有些法律法规还处在立改废进程中,这就要求审计中既不能以现在的规定制度去查处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用过时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改革创新事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对审计对象及相关行业领域的研究,熟悉运行机制、管理流程、业务类型、法规政策、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方面情况,科学研判其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如果对某个行业中央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有哪些新要求等,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或只是临时抱佛脚、囫囵吞枣,审计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既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在这方面,要把理论研究与具体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开发利用紧密结合,不仅审计实务人员要狠下工夫,理论研究工作者也要参与其中,为加大审计力度和深度、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打好基础,争取多出审计精品和高端产品。

      三、怎么开展审计理论研究

      搞好理论研究,要坚持全局的立场、历史的观点、创新的思路、辩证的方法,才能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其一,要深入调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习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研究审计理论,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一定要走出书斋,打开大门,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到审计实践中汲取营养,一定要通过调查研究,把大量的、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系统的而非零散的、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总结,从中探寻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为理论。唯如此,方能得到符合实践的真知灼见。《浮士德》中有句话,“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说的就是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同理,离开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理论研究将失去根基和生命力。

      其二,要传承历史,做到融会贯通。“树高千尺有其根,江流千里有其源”。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这一论断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基于审计发展的深厚历史渊源,也结合了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形势和要求,经过深入系统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家知道,审计产生以来,就是围绕着国家治理来发挥作用的。比如我国在西周时期的宰夫,其职责就是“掌治朝之法,叙群吏之治”,从而达到“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的治理目标,在维护国家治理权力结构和保障国家治理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割断历史,孤立地去研究审计,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也不可能真正认清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搞审计理论研究,必须把历史、现在、未来融合起来考虑,统筹起来研究,才能在继承中发展。

      其三,要辩证思维,做到系统全面客观。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方法论,是方法之方法。遗憾的是,有些同志在开展审计理论研究时,还缺乏辩证思维。比如,对审计的独立性,有人说得很绝对、很极端,好像审计要独立到国家之外才能发挥作用,甚至把党的领导也丢一边了。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化,绝对化的独立性也是不存在的。审计独立性的根本要义是审计机关在法律的框架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而法律是什么?法律不就是在党领导下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吗?审计的独立性绝不能抛开国情和体制。在审计理论研究中,我们一定要增强辩证思维,系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使审计理论研究始终沿着科学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其四,要求真务实,做到与时俱进。搞好审计理论研究要坚持求真务实,探寻真理,“打破砂锅问到底”,找出规律和把握规律,上升为理论,并付诸实践、取得实效。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研究变化的环境和形势,提出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总结出新的经验,形成新的思想、新的理论,用于指导新的实践。树无静树,川无停流。实践没有尽头,理论创新也不会停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成不变,必须适应时代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其五,要方法科学,做到适用有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研究方法很多,仅技术方法就有文献法、案例法、比较法、实验法、归纳演绎法、数理分析与模拟法、构造类型法等等。做好审计理论研究,方法必须科学。首先要适用,即研究方法要与研究内容相适应。现在有些文章论述的观点与运用的实证研究、数据、公式相互之间互不搭界,有的则泛泛而谈,找不到研究方法的影子,这都会影响研究质量和成果质量。我们要熟悉各类研究方法,并依据审计理论研究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其次,要管用、有效。基于审计理论研究的综合性,我们倡导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要尽可能地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数理统计与概率分析、案例研究、现场观测、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还要探索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引入审计理论研究之中,既开拓我们的研究思路,也提高理论研究的成效。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审计理论研究的精神问题。理论研究非常枯燥,也异常艰苦,但又富有挑战性。做好审计理论研究,要有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坐“冷板凳”的精神境界,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追求,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韧毅力,脚踏实地、不图虚华、一丝不苟、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广博而精深的学识,才能修得成理论研究的正果,才能出得来扛鼎之作,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座的很多是各级审计机关的“一把手”,要精心组织,带头研究,引领全体审计人员积极参与,推进审计理论研究与业务相融合。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实践总结之风,大兴探索创新之风。中国审计学会聚集了各方面的精英,大家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行业优势和智力优势,担当起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智库、智囊和参谋的重要职责,贡献各自的聪明才智,积极为审计事业建言献策,努力开创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共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标签:;  ;  ;  ;  ;  ;  ;  ;  ;  

立足实践,服务良好实践,努力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和中国审计学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_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