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天津 300193
【摘 要】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肩手综合征患者日渐增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治疗肩手综合征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成为当前最令人关注的问题。目前,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不仅有康复训练,还有中医针灸等其它方法。本文将着重阐述近5年来针刺方法在治疗肩手综合征上取得的临床研究成果。
【关键词】针刺;肩手综合征;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血管功能障碍、水肿等,不适当的被动活动导致肩关节外伤是引发肩手综合征的重要原因[1]。肩手综合征在中医学里多属痹证范畴,脑卒中后患者由于久卧,导致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出现肩部疼痛等症[2],治疗上以通经活络止痛为主,令经脉通而气血运行,可达“通则不痛”之效。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3],在病痛处局部取穴及循经选穴进行针刺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外邪无所依附,从而令疼痛得到有效缓解。近些年,一些独特的选穴方法和针具疗法开始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毫针
1.1靳三针
靳三针疗法是靳瑞教授经过近20年临床实践总结创立的针灸疗法。林涵等[2]使用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取穴包括颞三针、肩三针、挛三针及随症选穴,以单纯进行康复训练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靳三针组的痊愈率和临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靳三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1.2巨刺法
巨刺法,是一种以针刺病变部位对侧(健侧)经穴的一种传统针刺方法,是古代九刺法之一。刘悦等[4]运用巨刺法治疗SHS,取健侧肩髃、肩髎、臑俞、阳池、外关、阳溪、腕骨,直刺进针后采用捻转法,平补平泻,而对照组则取患侧上述各穴位,以同样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提示巨刺法能有效缓解SHS患肢的疼痛。
1.3温针灸
孟凡颖等[5]认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水停,其疼痛、水肿的部位在上肢外侧,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则将温通三焦经作为其治疗原则,故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选取温针外关,起到助行三焦之气以达祛瘀行水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得出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6.7%,说明单纯温针灸外关穴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4针刺星状神经节
现代医学认为,星状神经节参与联系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能协助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是现代医学治疗SHS最有效的常见方法之一。黄凡等[6]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使用毫针针刺双侧星状神经节治疗SHS,进针时避开动脉,直刺25mm,临床结果证实不但该针刺深度安全有效,而且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SHS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1.5条口透承山
条口透承山是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经验针法,对改善患肢活动有很好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周亮等[7]将条口透承山针法引用到SHS的治疗上来,并选取SHS早期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与针刺患侧肩三针进行对照,观察针刺健侧条口透承山对脑卒中后SHS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条口透承山针法在改善脑卒中后SHS早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肩三针。
2 其它针具
火针疗法具有针刺和灸法的双重作用,不仅能通经止痛,还能温阳利水。苏敏等[8]用火针快针法治疗43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毫针治疗组,且差异显著。
浮针疗法是在局限性病灶疼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活动[9]。汪军等[10]对浮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浮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卒中后SHS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长圆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采用解结针法,分离结筋病灶点表层粘连或分离结筋病灶点周围“横络”。苏鑫童等[11]从长圆针治疗脑卒中后SHSⅠ期临床研究及随访调查中得出长圆针疗法对脑卒中后SHSⅠ期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另外,文献记载电针治疗、针刀疗法等也曾应用于治疗SHS[12]。
3 讨论
现今,肩手综合征的西医治疗方法有使用类固醇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及局部封闭等,中医治疗亦包括中药内服与外用、针灸、推拿等[13]。康复训练已被作为脑卒中后治疗SHS的重要措施,而徐琰等[14]和刘凯等[15]先后对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SHS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性评价,两次meta分析结果均表明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SHS的疗效与康复训练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这使得针灸也成为治疗SHS的重要措施之一。可见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上的疗效地位不容小觑。当然,不管是针刺还是康复训练,及早发现,尽早诊治为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04:301-318.
[2]林涵,庄礼兴,贺君.靳三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4:389-391+401.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8.
[4]刘悦,苏利梅,解书山,林杰文.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03:267-268.
[5]孟凡颖,温进.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4,03:228-231+251.
[6]黄凡,陈天龙,杨海涛,等.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5:868-873.
[7]周亮,朱根应,谭同才,等.条口透承山针法配合患肢活动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01:95-97.
[8]苏敏,何希俊.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2:5048-5050.
[9]符仲华.浮针疗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汪军,崔晓,倪欢欢,等.浮刺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04:294-298.
[11]苏鑫童,刘元石,杨涛,等.长圆针治疗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02:153-155.
[12]张晓莉,唐朝正,贾杰.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03:294-298.
[13]李新洲,陆兰芬.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2:273-275.
[14]徐琰,李万瑶,刘洁,等.针灸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07:1794-1798.
[15]刘凯,韩小蕾,潘晓云,等.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10:1041-1045.
论文作者:张莉莉,戴晓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综合征论文; 针刺论文; 脑卒中论文; 疗效论文; 针灸论文; 患者论文; 针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